APP下载

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分析

2016-10-31章凯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社交网络用户

章凯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以图片分享为核心(以下简称“图片社交应用”)的社交网络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使用。该应用通过图片分享模式丰富用户交际圈内容,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和便捷地分享社交内容,在增加了用户社交内容趣味性的同时也向用户提供了良好的交互体验。本文主要通过对图片社交应用与传统互联网社交方式进行客观分析和对比,并探讨其对互联网生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社交网络;用户;图片分享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40-02

当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甚至依赖社交网络来工作、娱乐等,这也就造成了社交网络以及社交应用的多样化与普遍化,我们较为熟悉的社交方式如:电子邮件、BBS、即时通讯应用等方式都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PC端或者手机移动端。但是,随着受众的不断扩大以及传播方式的不断改进,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普通的文字信息交流,由此,基于图片分享为核心的社交网络方式便出现在传统互联网社交方式或者以单独的应用形式出现。接下来本文就通过图片社交应用与传统互联网社交方式的比较,分析出其对互联网社交方式的影响。

一、图片社交应用与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作为网络时代最早期的信息交换工具,是一种通过电子手段实现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所结合的产物,它有着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和信息安全等特点。电子邮件地址一般由用户信箱账号、分隔符和邮件服务器域名三部分组成,这也使得每位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都是独一无二存在的,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虽然互联网上各式各样的社交应用令人目不暇接,但电子邮件仍是目前受用户使用较多的社交方式,其操作也极为简易,电子邮件的特征之一是它的延时互动性,这种延时特性并不是字面上的信息传达延时,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用户双方一定的反应时间和空间,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交流。在商务领域,电子邮件也被认为是较为正式的交流方式之一,使用双方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业务洽谈、合同修改等一系列商务沟通,以便促成业务的最终达成。

现今,电子邮件早已不是只能传递文字信息的工具,图片、视频、声音等类型的文件也可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且被人们广泛所使用。具体而言,电子邮件的工具性较强,用户使用时可通过其传递多媒体类型的文件数据,而图片社交应用仅局限于传递分享相关图片类信息,而不能作为单一的数据传送工具使用。

相比于图片社交应用,两者虽然都是网络社交工具,但存在功能定位上的区别。通常而言,人们日常使用时利用较为普遍的是电子邮件的点对点通信,即用户与指定用户间的信息交换,这种信息分享的范围相对较小和固定,互动性较为一般。而图片社交应用多是采用点对面的社交方式,即用户发布内容,其他用户可以浏览或转发分享,通过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行为,形成群体效应,达到增强社交性的目的。

二、图片社交应用与BBS

根据BBS种类的划分,分为不同的功能。主题性较为明显的BBS,内容较为专业化,拥有较为固定的用户群体,一般为学术探究型。而以社交功能为主的BBS内容较为广泛,用户流动性也更快,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版块。就内容的公开性和隐私性而言,BBS中所发布的内容是较为公开的,即面向多数用户开放。相对而言,部分图片社交应用的分享是建立在用户交际圈基础上的,即向一定范围内的用户开放浏览权限,具有一定的隐私性。

以国内为例,天涯社区和西祠胡同是国内较为有影响力的两大BBS论坛,它们各自拥有数量较为庞大的用户群,用户活跃度程度也较高。BBS论坛中,用户通过发帖、回帖和站内信等交流方式实现社交互动,对所关注的话题进行相关探讨。

BBS与图片社交应用的共性在于两者多是通过用户评论及其它类似的互动行为实现用户间的社交,同样较多应用点对面、一对多的社交形式,这种社交形式一定程度激发了用户参与社交的积极性,使得活跃用户数量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同样,两者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受视觉化社交趋势影响,各大BBS论坛中活跃的内容也多是以图片类信息为主或以图片及文字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另一方面,BBS论坛和图片社交应用存在社交内容上的本质差异,BBS论坛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而图片社交应用的内容发布受用户主观程度影响较大,是用户主观感受在应用上的具体表现。

三、图片社交应用与即时通信工具

即时通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进行即时通信的方式,用户能够实时接收到他人所发送的信息和内容,以便和对方进行及时的交流。国内常见的即时通信工具包括:腾讯QQ、微信、易信和阿里旺旺等。它通常是基于点对点和点对面的通信方式,目前已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进行语音、视频等通话。通过即时通信工具,有效节省了用户间沟通的经济成本,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用户间沟通变得无障碍。如今,即时通信工具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化的信息平台,具备信息交流、资讯浏览、电子商务和办公等一系列功能。

作为社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时通信工具的使用人数近年来持续上升。根据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远远超过其它设备,数量达到5亿,巩固了手机作为用户上网的首要终端地位。与此同时,整体即时通信用户规模提升至5.32亿,用户使用率达到了86.2%,数据的提升离不开社交网络与即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方面,与图片社交应用相比,即时通信工具有着交互性更强的优势,它使得用户间的信息流通更加灵活和迅速,使得用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传递和交流信息;另一方面,众多即时通信工具也拥有或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图片社交应用或相关业务,用来争取和拓展用户数量,基于前期即时通信工具基础上所发展的图片社交应用,使用户在上手适应方面只需极短时间便能熟练操作掌握。

换言之,图片社交应用一定程度上是在即时通信工具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借鉴了即时通信工具交互性较强的优势。通过视觉化的信息内容,将这一特点鲜明的内容直观展现给浏览用户,使浏览用户在趣味阅读中参与到评论、转发和分享,以达到读图带动社交的目的。

四、图片社交与传统社交对比综述

通过电子邮件、BBS、即时通信工具和图片社交应用的客观分析对比,了解到它们在各自社交领域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同时它们也代表着不同阶段互联网社交应用的发展状况。

以点对点和点对面两种通信方式为例,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一般用于特定的用户之间,即用户在社交内容、对象和范围上拥有自身选择,希望有针对性地与其他用户开展社交活动。例如两个用户间的电子邮件往来、即时通信工具交流等,此举保护了用户间社交内容的隐私性。而点对面的通信方式则对用户隐私性方面无特殊要求,应用也较为广泛,常见行为包括信息群发与交流、论坛式提问与回复等等,这种通过以个人行为带动群体效应的社交过程是点对面通信手段的显著特征。

从社交内容的公开性分析,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两者都是相对内容私有的,用户使用该类产品只在或多在熟识的用户之间,因为交流内容较为私密化。而BBS和图片社交应用所分享的内容较为公开,同时发布者也希望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到互动中,这样用户的社交范围会更加广泛,参与人群也会更活跃。正是因为存在广泛的社交空间,图片社交应用良好的信息分享性才得以实现。

以信息传达的时间作为分界点划分,即时通信工具是几者间相对实时的,用户间可实现即时的信息互换,现今逐渐流行的远程视频会议正是利用了该工具的这一特点,它使得各类会议的召开不再受地域限制的影响。而电子邮件、BBS和图片社交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延时,从用户发出内容到接收用户回复、反馈的这段时间便是所存在的时间差,时间差长短与用户发布内容时间并无明显关系,也不会对使用造成实质性影响。

无论是图片社交应用还是传统社交方式,都存在各自的产品优势,用户在面临选择时会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日常社交范围和产品影响力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而各类社交应用开发者也正积极拓宽产品涉及范围,增加社交题材,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

五、结语

作为互联网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社交应用拥有较为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社交行为也正朝着视觉化趋势发展。文字信息作为互联网最早的信息载体,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图片作为一种介于文字和视频间的社交载体,已对传统文字社交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图片社交的形式为互联网社交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价值,也较好地满足了人们对于社交方式精简化的客观需求。

迈入读图时代的移动社交,用户对产品的交互性要求和信息量要求会越来越高,在不远的将来,社交方式也会变得更加多元化。网络社交使得用户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交体验,相比现实社交方式,网络社交所受的限制条件较少,用户也具有更广阔的空间结识其他人群,极大程度提高了用户的社交积极性。同时,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网络社交也降低了社交门槛,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社交活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社交便利条件。

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超乎想象的信息量让人应接不暇,而此时,图片社交便从中脱颖而出,以表达信息直观、准确和精简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使用。在互联网主流内容从文字向图片的过渡过程中,图片社交应用也将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吴保来.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2]张紫.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计算机与网络,2014,40(2):5.

[3]王缤娴,张鹏洲,赵敬.Instagram的发展对国内图片社交应用发展的启示[J].中国传媒科技,2013,(005):35-37.

[4]杨波.读图时代的移动社交[J].移动信息,2012,(5):

124-125.

[5]陈园园.社交网站日益趋向“视觉化”[J].互联网周刊,2012,(22):58-60.

猜你喜欢

社交网络用户
关注用户
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关注及隐私保护研究综述
社交网络自拍文化的心理解读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