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探索
2015-05-30申红
申红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各企业对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实际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希望大学生毕业能够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自主创新能力等。所以大学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就业率,就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解决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教育;企业需求;就业问题;就业能力
一、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我国企业在进行毕业生招聘时,往往会向毕业生提供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太重要的岗位,岗位福利待遇和薪资水平一般较低,工作时间也相对较长。这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在毕业阶段的职业素质往往偏低,不能适应高技术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也希望通过基础性工作的锻炼,明确学生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发展方向,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企业在实际招聘过程中除了看重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外,更加重视大学生基本的道德品质修养和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综合素质。
为此,企业甚至会为学生提供较长的工作实习时间,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各项工作能力。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查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中,企业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自主创新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更为关注,而这些往往是当代大学生在高校教育中所无法获取的,以致在社会的逐渐发展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用人需求出现偏差,出现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社会供需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进一步发展。
二、基于企业需求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1.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应该正确定位自己,客观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各项工作生活能力,进而完成对自身的深化认识,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设定相应的职业规划,进而在毕业后的社会工作中寻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工作。在这一工程中,学生应该注意转变就业观念中的地域化和部门化僵化思想,调整自身对于工作薪资水平与福利待遇的期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偏远落后地区支援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做贡献。而在具体的毕业应聘过程中,学生应该事先对应聘岗位做充足的准备和选择,在应聘时学会营销自己、表达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脱颖而出。同时现代大学生也应该具备勇于创业的思想,在相应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大胆创业,不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为社会创建了相应的就业岗位,有利于就业矛盾的进一步缓和。
2.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就业能力
各地高校在教学管理中应该强化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在社会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创建和参加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的同时,拓展自身就业方向,积累社会工作经验。一方面高校可以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相应的合作教育机制,定期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学习的机会,加强实践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实际比例,从知识型人才向着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转化。另一方面可以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到学校对大学生实行讲座式教育,通过榜样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指导。
3.强化学生自我效能,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自我效能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一项心理各项能力的认知发展概念,具体指一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相应的行为期望,包括结果预期以及效能预期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会对个体或群体事件产生关键性的影响。所以,高校应该通过对学生自我效能的强化,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首先,高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为自我效能的实现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提升。其次,高校可以适当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引导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最后,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自我准确定位,为自身未来社会发展制定相应的目标,激发学生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热情,实现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化和提升。
综上所述,从企业需求视角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必然会使其就业竞争力随之提升,并与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相匹配,为我国社会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创造相应的条件,促进大学生和企业的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