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15-05-30韩昕蕾

求知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高效初中生物思维导图

韩昕蕾

摘要:本文为研究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及弊端,有针对性地提出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串联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记录知识重点。以此为一线初中生物教师高效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兴趣;诱导;高效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十分必要。如何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很多教师都做过大胆尝试,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革新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至此,本文笔者就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作出探索,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1.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及弊端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的核心环节是围绕某一知识点,通过彩线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而将有关知识内容串联与拓展。由于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对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也提出很高要求,使得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储备和深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把握,还可以对所学知识更好地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突破自我的心理束缚,大胆地投入到师生间的交流中,找到学习的存在感和乐趣感。

鉴于思维导图的本身特点,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而学生也养成多年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一时间很难适应自主建立思维导图的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们知道,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很多的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再加上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个体的差异也会影响思维导图的使用效果。所以,思维导图虽然有着很好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积极地调整。

2.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串联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核心是以某一知识点为主线,串联相关知识内容,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内容体系,帮助学生记忆思考。例如,学习初中生物(苏科版)“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课时,教师就可以建立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通过以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细胞一组织一器官一植物体为主线,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思考记忆。一般理想的思维导图建立结构为树状或者金字塔形。这样对学生的复习和预习都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建立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记录知识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思维导图的建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要点和画法。那么,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可以引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点清晰化、直观化。学生学习、思考起来省时省力,重难点十分突出。这就提高了学生在课堂记录笔记的效率,帮助学生学会用建立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课堂笔记。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就可以在复习中对各个章节的重难点进行拟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各个单元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可以提高学习自主性。例如,在学习“人体的主要组织”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联系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的功能及部位。围绕要点,层层学习,将相关知识间的联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学生较快吸收知识内容。

3.总结

综上可知,在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大教育背景下,鉴于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再者,思维导图可以串联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有效记录知识重点。围绕要点,层层学习,将相关知识间的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以此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高效初中生物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