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课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燃料”

2015-05-30石红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8期
关键词:学习潜能探究活动有效教学

石红岩

【摘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记得曾有专家说过,“材料有时候就是课程”,它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活动材料 探究活动 学习潜能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77-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学校的科学教学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并不理想!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科学学科的特征,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记得曾有专家说过,“材料有时候就是课程”,它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材料的准备

1、提供有结构材料——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燃料”

在《各种各样的纸》一课的教学中,比较不同纸“吸水性不同”这一特性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若为学生提供的有结构材料不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不但浪费了时间学生探究不出什么结果,更严重的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觉到探究活动很难,兴趣逐渐降低,久而久之便对《科学》课失去了兴趣。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我精心选择了一系列非常适合本课探究的有结构材料。

首先在纸的选择上,我选了牛皮纸、宣纸、餐巾纸、卡纸、拓印纸这5种非常容易比较、效果又很明显的纸,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探究的结果一目了然。其次在比较不同纸“吸水性不同”这一特性时,我引导学生设计了“挤水”、“上升”、“滴水”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在“挤水”一项中,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水盆,6个用注射器改装而成的5ml的小量筒,因为纸的大小有限,如果用大容量的量筒或者是用普通杯子根本看不出明显的效果,而用5ml的小量筒,直接将每种纸吸入水挤在里面,对于哪种纸吸水多,哪种纸吸水少这一效果非常明显;“上升”一项,我精心制作了一个简易装置,即将5种同样大小不同类别的纸依次从同一块木板的同一高度上粘起,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只需把这个简易装置放在水盆上,不用手拿,几种纸自然地同时伸到水里面,学生只负责观察,即可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滴水”一项,我选择的材料是每组5个滴管,由5个同学每人拿着一个滴管同时往各自负责的纸上滴水,来观察效果。

实践证明,这几种有结构材料的提供,为本课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教师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使这些材料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调动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及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而此时的探究活动格外地有意义,学生探究起来特别地起劲,探究出来的结果也更有价值。

2、材料的呈现、收放要适时

课堂上学生不善于倾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摆放在他们面前的实验材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上《打篮球》一课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保鲜袋放在抽屉里,等到师生们共同讨论完如何逮住空气、如何用不同器官感觉空气后,才让学生拿出保鲜袋,逮住空气、触摸空气、感觉空气、认识空气;中途学生逮住空气后,学生不甘心用牙签或笔尖捅破袋子,我就及时让学生拿起牙签或笔尖捅破袋子,既节约操作时间,又让全体学生对空气都有全面的感知,这环节完成后我及时让学生把保鲜袋放在抽屉里,这样学生在交流对空气的感知时效果就非常好,不但说出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也说出了“气流吹在脸上,感觉凉丝丝”的,课堂上再也见不到学生继续玩保鲜袋或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后面继续探究、设计实验也就顺利多了。

在设计实验证明“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没有空气”时,装水的水槽、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等材料,因分发时较麻烦,事先呈现又不会很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课前我把它们发到小组的桌上,等到课堂上大家设计完实验,说出假如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空气,瓶子直扣到水里时,气流会从顶部瓶盖插小管的管口跑出来,要是管口事先抹上泡泡水,会有气泡出来,这时候教师才让材料员领取洗洁精,开始动手實验;检查各小组实验成功后,我又及时让材料员把矿泉水瓶收回讲台,因为这个实验太好玩了,要是没及时把它收回,学生难以把精神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探究过程的准备

1、创设情境,发挥学习潜能。

美国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这样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使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让他干得满意、干得出色。这就要求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闪光的一面,都有自己有待开发的巨大潜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到求知的情境之中,忘我的追求知识,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教师适时指导——为学生的探究活动保驾护航

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然而当前教学中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教师片面理解“自主”,误认为“开放”就是“放开”,课堂呈现一片热闹有余、探究不足的局面;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惟恐课堂太乱,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步步为营,学生难有生动活泼的探索空间。

课堂上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是“先尝试,后指导”,也可以是“先指导,后动手”,但具体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循序渐进。对于刚开始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我认为还是选择“先指导,后动手”的方式好。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次次完整的探究过程,明白了熟悉了科学探究的步骤,掌握了用假设推理的方法来设计实验以后,再放手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指导”的方式,效果会更好。

第一次上《打篮球》时,我就以“先尝试,后指导”的方式来上,在探究“去掉底的矿泉水瓶里有没有空气”的环节上,学生由于没能真正掌握用假设的方法来设计实验,在尝试时盲目地用洗洁精弄在水槽里,甚至是用嘴来吹泡泡,玩得特开心,真热闹,就是不知所以然!真是热闹有余、探究不足!最后虽然在老师的指导后有点成功了,但只是草草收场,后面的探究已经没有时间。所以选择不当的探究方式,既累,效果又不好。

第二次上这一课,我就选择了“先指导,后动手”的方式,学生先是设计了用手在顶部瓶盖插小管的管口处感觉是否有气流,在老师的指导后,又懂得借助头发、薄膜条、纸龙、洗洁精等介质,放在管口,变实验现象的不可见性为可见性;还有把纸团塞紧在烧杯底,在把烧杯直扣到水里的“纸的奇遇”实验等。设计完实验,明确了实验目的和方法,再动手,操作起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的探究实验不但让学生觉得有趣,更令学生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而且探究效果又是遍地开花!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门学问,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学更是如此,我谈的只是肤浅的看法。

猜你喜欢

学习潜能探究活动有效教学
构建有效教学活力课堂的思考
问题意识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原动力
数学探究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在主题式探究实验中构建生物学概念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英语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