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音乐之古琴悠悠
2015-05-30苏婷
【摘要】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所承载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乐器而已,而是上升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本文旨在通过对古琴、古琴音乐的说明,阐述古琴及古琴音乐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文底蕴。
【关键词】文人音乐;古琴;古琴音乐;中国传统音乐
文人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一个音乐门类,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所创作或参与创作的传统音乐。古琴音乐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音乐类型。
古琴,原称“琴”,也称七弦琴、瑶琴、玉琴,现代为了与胡琴、扬琴等相区别称为“古琴”。《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土达作为五弦琴,以来阴气,以定群生。”由此我们可知,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琴”这一乐器,而古琴最初的形制应是“五弦”。古琴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存在,当时的人们以演奏古琴来祈求上天疏散败坏作物的干旱天气,这是带有一定巫术意义的活动,这说明当时的人们认为古琴的声音可以上通天神,将古琴视作是有灵性的乐器。在上古时期,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很多现象人们不能合理解释,便将这些现象解释为神力所为,处在这样的认识阶段,古琴便有了能够实施原始宗教崇拜的作用。除了认为琴音能够上达天听之外,古人也认为琴音是能够传递思想感情的,战国时期就有被称为“琴仙”的伯牙奏七弦琴遇知音钟子期,后钟子期逝去,伯牙失去知音,破琴绝弦不再鼓琴的故事。钟子期在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了“若高山,似流水”的意境,伯牙认为他以琴音传思能够得到知音,达到共鸣实在是难得,才会在失去知音后觉得没有再弹琴的意义了。这样的典故说明,古琴在古人思想中的地位应该是高于这件乐器本身的意义的。
“古琴音乐和昆曲历来是被看作保存着中国古代音乐的两大宝库。”(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中国音乐学》1988年第4期)。古琴基于中国音乐史的范畴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古琴音乐的发展由历代文人所推动,大致体现在琴歌、琴曲、琴论、琴谱等四个方面。
琴歌,是一种以琴来伴奏歌唱的形式。进行琴歌时,由一人边奏琴边歌唱,此时琴与歌是同样的地位,琴并不是处于附属地位。琴歌这一形式由来已久,从先秦时期到明代都有史料记载,历代文人或吸取民间音乐的养分,或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创作出琴歌,这样的古琴音乐以简单纯朴的音乐语汇,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反映了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琴曲,是一种用古琴演奏的器乐形式。历代文人在琴曲创作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留下了许多传世名曲。在古琴发展悠久的历史中,琴曲的地方风格是其一大特色,唐代赵耶利云:“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延绵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这一描述就很好地说明了“吴声”和“蜀声”琴音风格的差别,宋代更是出现了“浙派”、“江派”、“虞山派”、“绍兴派”等多个极具特色的琴派,使得古琴音乐有了多元化的发展。
琴论,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演奏、律学、琴派、创作以及音乐审美等多方面的问题。史学方面有朱长文的《琴史》;美学方面有崔遵度的《琴笺》;演奏方面有赵希旷的论述。众多的琴学理论使得古琴音乐的发展更加的繁荣。
琴谱,是古琴音乐能够保存、传世的重要载体。历代文人在古琴记谱法以及琴谱的搜集、整理、保存、出版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从最初的古琴文字谱到流传至今的古琴减字谱,古琴谱承载了古琴音乐保存的重要作用,而历代文人对琴谱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则使得我们能够在当代还能够看到2800余首传统的古琴音乐,其中《碣石调·幽兰》《白石道人歌曲·琴曲“古怨”》《太音大全集》《神奇秘谱》等等琴谱及古琴谱集,让我们能够在当代仍然感受到历代古琴名作的遗音。
如今古琴悠远的琴音依然令人向往,但历史的变迁让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100多年来,我们接受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空前繁荣,使得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很大冲击,新世纪以来,我们虽然将保护传统文化这一观念重视并付诸实践,但仍然不能改变传统音乐不受年轻人喜爱,很多中国传统艺术面临失传的情况。近些年来,很多从事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人,开始转变观念,寻求能够让年轻人接受、喜爱传统音乐的途径,出现了一些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支持,精心编排的呈现中国传统音乐魅力的表演,从表现形式上让年轻人能够感兴趣,从而接受、喜爱、学习传统音乐文化,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都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传统文化要发展、传承,就必须有年轻的血液融入,而首先以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才能够使得传统能够经久不衰地延续下去,古琴音乐亦是如此。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初探溯源就已深深感受到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古琴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标志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它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能代替的,曾经进行古琴音乐活动的大多不是专业的音乐家,而是具有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他们的参与和贡献使得古琴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远远超出了乐器这一含义。
参考文献
[1]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8).
[2]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8(4).
[3]臧一冰.中国音乐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8).
作者简介:苏婷(1984-),女,汉族,陕西延安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