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域特色下的中国音乐史课程探索

2015-05-30吴亚南

北方音乐 2015年17期
关键词:音乐史少数民族笔者

吴亚南

【摘要】中国音乐史是普通高等院校(以及专业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音乐专业领域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国音乐史课程进行反复探索,不断涌现出优秀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以往学者的目光主要集中于对课程的教学方面的探讨,因此笔者以中国音乐史与地域特色结合为切入点,试图能够在中国音乐史课程中有所收获。笔者所在的院校为喀什大学,喀什大学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喀什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胜任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专业人才,兼顾培养从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工作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如果能将少数民族的地域特色和中国音乐史的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培养的人才会更加适应当地对基层教育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域特色;中国音乐史

笔者自任教以来,多次与学生进行交流,不断搜集有关于中国音乐史课程的调研资料,并且与年长的教师进行多次探讨,根据我院的实际制定和实施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改革措施。艺术学院目前音乐学各年级都有民族班和汉族班两类班级,由于民族班同学母语为非汉语,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区分对待。经过笔者调研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目前我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族班级同学接受效果不理想

由于受到语言的影响,同学们的接受能力不一,就目前使用的教材而言,很难将扩充的知识教授给同学们,教学的接受情况不太理想。

(2)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不高

中国音乐史的知识内容又多又杂,不容易掌握,理论性较强,虽然按照历史分期有序地进行,但是内容板块较多,同学们的畏难心理导致整体学生对于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兴致不高。

(3)学习的主动性欠缺

课下对课程的预习和复习不够及时,课程中的讨论环节也不够重视,甚至在课堂中走神、玩手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掌握了以上的问题,并且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对于中国音乐史课程笔者想提出以下几点设想和建议:

(1)教学形式的丰富

课堂中多增加讨论交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将学生的专业与之配合起来,使课堂不单单是讲授的形式,还有器乐演奏、声乐演唱,丰富教学形式,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本身学院地处南疆,少数民族众多,尤其是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在学院同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果能够将他们的演奏、演唱带入课堂,不仅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加自如融洽。比如,我们在讲近古时期的歌舞音乐时,少数民族歌舞音乐中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往往会第一个映入我们的脑海,那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我们在民族班级就可以将同学们自己的乐器组一个木卡姆的乐团,就像是把麦西来普搬到课堂中一样,在体验和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并且会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同样,在汉族班级,我们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将书本上的枯燥的理论知识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既巩固理论知识又锻炼了技能。在学期中甚至我们可以设立一次民族班级和汉族班及共同上课的形式,将汉族的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对比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课堂中组织辩论,同学们各抒己见,笔者认为知识是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能够言之有理,论据充分,知识点就可以有不同的样子呈现。

(2)教学内容的添加

普通的教材主要针对普通高校的本科生,目前中国音乐史课程所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以时间为线索,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较大的篇幅都是讲述的汉族的音乐文化。这显然跟以少数民族为特色南疆教育有些出入,根據地域性和培养目的在中国音乐史中我们要适当增加少数民族音乐史的比重,尤其是维吾尔族的音乐历史。就像我们学院学生要学习新疆地方史一样,新疆的音乐历史也要作为中国音乐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同学们讲解,至于教材,可以在教学实验较为成熟的情况下编写与之相对应的教材。

(3)考核方式的转变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中国音乐史课程第一学期是采用的考察的方式,学期末同学们上交一篇论文,第二学期是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对同学们一学年的知识点进行考核。同学们了解了考试形式之后,一学期并不太在意平时的课堂内容,认为只要期末考试前,好好的背诵一下重点知识就可以通过考试,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在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记忆,考试结束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在考核方式方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民族同学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将单一的期末考试变为综合性的多方面的考核。比如,我们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在期中时让学生真正变为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主体”,自己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制作PPT课件,上台讲授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查阅分析情况做出总结。以这样的形式作为期中考核,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也为学生以后走向基层教育岗位打下基础。再比如期末考试出试卷时加入表演的题目,民族同学对于表演的热爱是超乎认得想象的,如能将表演的形式加入到期末考试中,一方面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准备,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用途,让学生掌握活灵活现的音乐史知识。

中国音乐史课程改革从课程设置伊始就一直伴随,不断地有学者、教育工作者进行探索很创新,以上则是笔者以地域性和民族性为依托关于中国音乐史课程的一些设想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提批评意见,让我们的中国音乐史课程在改革的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张艺帆.浅探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J].音乐时空,2015(04).

[2]常芳.《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53(15).

[3]康瑞军.时空观念的统一:有关中国音乐史教学与研究的思考[J].音乐探索,2009(02).

猜你喜欢

音乐史少数民族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研究
——评乌兰杰的《蒙古族音乐史》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音乐史的研究使命
浅析音乐考古学在音乐史研究的作用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