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配器分析
2015-05-30袁小夏
袁小夏
摘要:本文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部作品六个方面的细致分析来总结肖斯塔科维奇协奏曲中使用的配器手法。由此获得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位20世纪重要作曲家创作技法较为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肖斯塔科维奇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独奏乐器 管弦乐队
协奏曲这一形式在17世纪时就已经出现,此前西方音乐大部分都是为声乐而创作,到1600年之后管弦乐队才有了较大发展,后来作曲家们扩展并完善了管弦乐队作为协奏的特性与功能。肖斯塔科维奇一生中共写了6部协奏曲。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各两部。而《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部。作曲家给予乐队部分的份量并不亚于独奏乐器,整首乐曲气势宏大。另一方面,大提琴本身音色低沉厚重,能很好地体现大提琴的声音特点却又不致被乐队埋没,这一点就是作曲家配器的过人之处。笔者通过对《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细致分析来总结肖斯塔科维奇在协奏曲中使用的配器手法。下面从六个方面来分析:
一、独奏乐器与乐队的相互对答
独奏乐器与乐队相互对答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中非常多见。作曲家或先将独奏乐器主要旋律引入,使它的音色给听众以很深的印象。随之很快引入乐队全奏,造成力度上、织体上包括音色上的剧烈变化。有时也会将两者顺序颠倒,先乐队后独奏大提琴。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四乐章25小节处,作曲家先安排由乐队来演奏,随后再引入独奏大提琴。木管组相距三个八度全奏主题旋律,音色尖锐明亮,弦乐组和声长音予以伴奏,力度不时两极变换,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随后乐队声部戛然而止,独奏大提琴闯入,来强调独奏乐器的音色对比在“答”的部分的重要性。这种简单而又有效的例子有很多。独奏大提琴与乐队的对答不仅可以使旋律声部线条更为清晰,也强化了独奏大提琴与乐队各自不同的角色。
二、独奏乐器和乐队在前景和背景中的角色互换
大部分成功的协奏曲都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角色的频繁转换,就是说把交给独奏乐器的前景材料分配给乐队,再把本该乐队担任的背景材料分配给独奏乐器。这样一来使得独奏乐器与乐队的结合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能更好地体现出协奏曲体裁的交响化。在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第四乐章329小节处,乐队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将主要主题扩大了时值,并使用低音区演奏,以此与独奏大提琴较高音区的三十二分音符上下行半音音阶交替的跑动区别开来,木管组持续的十六分音符断奏作和声支持。而当独奏大提琴在为前景的乐队提供伴奏时,则较多使用最能体现乐器本身特点的音型演奏。比如大提琴炫技性的连续音阶走句,符合乐器本身的特性,演奏起来华丽且有效果。
除了有效而较易演奏的音型,炫技性的高难度演奏技巧使得处于伴奏声部的前景独奏乐器也能大放异彩。如第四乐章337小节处,前景木管组分裂展开主题素材,弦乐组拨奏做节奏点缀。背景独奏大提琴演奏不同节奏的二声部,这则需要非常高超的演奏技巧。
三、强调色彩的对比
肖斯塔科维奇使用各种管弦乐队音色的不同组合与独奏大提琴形成了如下鲜明的对比:
(一)不同组别或相同组别不同演奏法的乐队协奏。如:一乐章开头部分,大提琴演奏主部主题,为了和独奏乐器音色区别开,作曲家先选用木管组不同音型断奏来做和声伴奏。持续到44小节后,木管组伴奏音型转移至弦乐组拨奏来与独奏大提琴的拉奏进行对比。
(二)一条相同的旋律使用不同的乐器音色。如第一乐章28小节处,独奏大提琴演奏副部的主旋律,随后转至一支单簧管重复副部旋律,大提琴则与之对位。在音色上与独奏大提琴形成对比。乐队也由弦乐拉奏转至稀疏的拨奏。
(三)独奏大提琴演奏时,乐队演奏力度会大幅减弱。如第二乐章148小节处,乐队ff强奏,随着独奏大提琴泛音弱奏将要引入,乐队力度逐渐递减至pp,乐器也减少至只剩弦乐组第一小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长音相结合。
(四)这部作品中,乐队中的大提琴大部分都是拨奏或和声长音,因此不会与独奏大提琴造成音乐表现以及音响上的干扰性竞争。
四、强调节奏的对比性
不同节奏型的运用在独奏大提琴与弦乐组这种同音色的结合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例如第二乐章115小节处,作曲家选用弦乐组为独奏大提琴伴奏,并让独奏大提琴演奏节奏有很特点的主题,而弦乐组主要是以简单的八分音符作和声性伴奏,造成了同一音组不同节奏型的对比,既不是模仿,也不是重复。
五、伴奏织体疏密恰当、独奏乐器与乐队交相辉映
为了使独奏乐器的呈现更有效果,伴奏织体疏密恰当的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作曲家在乐曲的开头为了使独奏大提琴能够清晰得穿透出来,选用轻盈且稀疏的弦乐组乐器伴奏。例如:第二乐章70小节处,在弦乐队弱奏编织的极其稀薄的长音织体上,独奏大提琴轻柔的主题也显现得非常清晰。
浓密的织体也同样能够体现很好的效果。如:第一乐章204小节处,木管乐器连续快速的跳奏与独奏大提琴强有力的柱式和弦形成强烈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突显独奏乐器的刚劲有力。
六、通过空间和音域的安排,使独奏乐器与乐队区分开来
独奏乐器在与乐队相近的音区演奏时,很容易融入乐队中。为了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融入,作曲家会想尽一切办法合理地安排好空间和音域。第一乐章125小节处,单簧管演奏副部主题,作曲家使用单簧管的最佳音区演奏,与独奏大提琴低音区音型化的对比主题结合,再加上弦乐组重拍上的拨奏强调,使得单簧管主题前景部分,独奏大提琴的中景部分以及弦乐组的背景部分中各乐器的角色一目了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肖斯塔科维奇对协奏曲的管弦乐写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乐队部分的写作篇幅更是占有相当大的分量。整曲基本上都是由乐队和独奏大提琴交替完成,这样大比重的乐队写作,既能很好地展示乐队的磅礴气势,又能完美地体现独奏大提琴的歌唱性与技巧性,形成两者间的对抗与交融,最大程度上突显了这一协奏曲的交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