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中的歌声

2015-05-30张泉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歌咏进行曲毕节

张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耳边常常听到那一首首熟悉而又陌生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九一八小调》《亡国奴当不得》《大刀进行曲》《打倒列强》《游击队员之歌》《游击军》《保卫黄河》等等,说熟悉的应该是60、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而更多的80后、90后们可能就比较陌生了。那么这些歌曲当年是什么背景下传唱开的,在当时又是怎么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在这里,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那些热血沸腾的岁月吧!

20世纪30年代,受新文化运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影响,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涌现出了许多宣传爱国思想,宣扬民族精神的进步歌曲,开展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唤醒民众,发动民众对统治阶级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同期,在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工委的领导下,我省许多地方先后成立了由革命的、思想进步的音乐工作者和文化人士,包括爱国青年学生以及社会各界的进步群众为主体的一系列的群众音乐社团和歌咏团体,这些音乐团体,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用歌声发动群众,宣扬民主爱国精神,为抗日救亡运动歌唱呐喊,把贵州的音乐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开展活动较多的有:贵阳的筑光音乐研究会、沙驼业余话剧社、达德学校歌咏队、贵阳中学歌咏队、大夏大学歌咏队;毕节的草原音乐研究社、秋声合唱团;遵义的青年抗日救国会歌咏队;湄潭的文艺研究会;安顺的珠光音乐会等。

我省最早成立的进步文艺社团,是毕节的“草原艺术研究社”,1933年底,共产党员林青(毕节人)奉命同缪正元(中共党员)一起从上海回到家乡闹革命。他们到毕节后,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团结当地的进步教师和学生与爱国人士,于1934年1月,成立了我省最早的进步团体“草原艺术研究社”,简称“草原社”,其成员主要是毕节中小学的部分学生、进步教师和社会上思想进步的青年。林青对加入“草原社”的人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必须学会唱《国际歌》,还明确要求“草原社”的成员:歌咏不唱靡靡之音,演戏要演有进步意义的话剧,绘画要绘刚强的人,文学要写劳苦大众;草原社要面向劳苦大众,教育广大群众。他们采取教唱进步歌曲,跳舞,演戏,讲演等多种形式,紧密联系毕节人民长期被剥削阶级压迫,终日苦苦挣扎的实际,宣传马列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红军的各项方针政策,使人们在黑暗、彷徨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人们奔走相告,从城市到农村,听宣传,看演出的人越来越多,争先恐后的挤时间出来参加活动。为了扩大和加深宣传效果,林青还亲自向草原社成员和广大群众宣讲国际歌的内容和教唱《国际歌》。大家都争着要求参加草原社,草原社的成员由建社时的十来人猛增到两百多人。人们政治觉悟的提高和社会面貌的改变,给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宣传抗日救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林青、缪正元通过“草原社”的活动,对秦天真等人进行了严格的考察,决定吸收其入党。1934年1月,林青、缪正元带领秦天真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之后,正式成立了毕节党支部,这就是中共贵州地下党的第一个支部——毕节支部。接着,林青提出了四条行动纲领:一是发动武装斗争,创造条件建立苏维埃政权;二是加强对“草原艺术研究社”的组织领导,推动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发展党的组织;四是继续设法与党的机关取得联系。

毕节地下党支部的创立,在实践斗争中形成了贵州地下党的发祥地,毕节也成了贵州地下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

此后,在贵州省内活动最频繁、影响力最大的群众性进步组织,当属筑光音乐研究会(以下简称“筑光”)。“筑光”成立于1937年4月,由李家才、谢奎等一批音乐爱好者组织发起。成立之初,筑光是以研究器乐演奏、演唱方法,传授乐理知识及演唱当时的流行歌曲为主的公开音乐社团。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应争取公开的社团组织,发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我省地下党组织决定,把“筑光”作为我们首先争取的目标,一定要把这个纯娱乐性的团体建成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团体,以便运用音乐这一富于感染力的武器,在贵州高原吹响抗日救国的冲锋号。

为加强党对“筑光”的领导,中共贵阳地下党组织动员了部分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加入“筑光”,特邀从上海回到贵阳的常学墉(任虹)担任“筑光”的音乐指导。同时派中共党员谢凡生以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加入“筑光”,并发展常学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中共地下组织的努力和常学墉的出色工作,“筑光”从人员构成、活动形式、到演唱内容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筑光”由一个单纯从事音乐活动的组织,转变成为进步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筑光会员中不仅有学生,还有部分小学教师,并在邮政局、电信局职工中发展会员,会员达400余人,在贵州的音乐团体中影响及规模都是最大的。

一个秋天的早晨,在六广门外四川会馆宏雅小学的一个教室里,抗日救亡歌曲的练唱开始了。一群男女青年,怀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满腔热情和对音乐的爱好来到学校。他们当中,有的是“筑光”原来的老会员,有的是在党组织动员下来参加的,如女中的聂奇慧、朱瑞珍、陈祉颐、刘家祥;高中的乐恭彦;贵中的储兆龙、余启德;男师的汪禄晋、常学粹;正谊的卢晴;达德的严金萱、刘容容、聂奇婉等约二三十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指导老师常学墉也早已在高旭和原筑光的宣传股长石德全的陪同下在教室中守候了。他首先教唱了几首简单的抗日歌曲,如:“打打打!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除汉奸;民众团结起来救中国!”先教齐唱,又教合唱。同学们一个个精神饱满,声音宏亮。这次练歌,是“筑光”成为抗日救亡团体的开始,给每一个会员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此后,会员们陆续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民歌小调和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歌曲,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提高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觉悟。如《救亡进行曲》《救国军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游击队员之歌》《游击军》《青年进行曲》《九一八小调》《亡国奴当不得》《保家乡》等歌曲。

从1937~1940年期间,“筑光”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宣传活动,主要有:1937年秋,筑光会员参加贵阳市举行的纪念“九·一八”六周年示威游行,高唱《大刀进行曲》《九·一八》《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救亡进行曲》《亡国奴当不得》等歌曲,唤起民众,宣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和政策。1938年初的寒假期间,“筑光” 与“沙驼”社员联合,组织各校会员参加寒假工作团,到龙里、贵定、清镇、平坝、安顺、镇宁等地宣传演出,把抗日救国的号角吹到了苗乡山寨;1938年4月,前方传来捷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大捷,歼敌两万余人。一时群情激奋,万众欢呼。贵阳市中小学和抗日救亡团体组织了大规模的庆祝游行。筑光会员臂挽着臂,手拉着手,踏着整齐的步伐,参加游行,引吭高歌:“起来吧!祖国的孩子们……用我们最后的一滴血,争取我们的自由!”游行队伍经过大十字、小十字、铜象台(今喷水池)等闹市,围观者挤得水泄不通。高昂的歌声夹着演员与群众齐声喊出的“庆祝台儿庄大捷”的欢呼声响彻贵阳城上空。游行后,“筑光”又在民教馆举行了百人大合唱,演唱了《流亡三部曲》《游击队歌》《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当“中国不会亡……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拿八百壮士做榜样”的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时,唱者与听众无不热泪盈眶。到了6月份,一批在台儿庄战场上负伤的伤病员抵达贵阳,住在图云关陆军医院。“筑光”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会员前往慰问。男会员为伤员们书写家信,女会员替伤病员缝洗衣物,伤员们十分感动,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同年的暑假,“筑光”携新创作的贵州方言山歌剧《送郎打日本》到贵阳近郊的大水沟、青岩、乌当、中曹司一带的农村演出。每到一处演出完毕,《送郎打日本》的歌声就传遍山寨:“太阳出来红彤彤,好男好女要冲锋,同心合力上阵去,不怕鬼子几多凶。”“太阳落坡又东升,我国来了日本兵,烧杀掳抢都玩尽,不去当兵哪得成”。11月4日,中苏文化协会贵州分会在国民党省党部礼堂召开成立大会,筑光歌咏队百余人登台演唱苏联歌曲和《国际歌》《抗敌歌》《保卫中华》《新中华进行曲》等歌曲。12月,和外地路过贵阳的国民党励志社乐队(其成员都是上海音专的师生,包括江定仙)举办募寒衣音乐会。演唱了《热血歌》《抗敌歌》等抗日歌曲。这期间,“筑光”艺术指导郭可诹利用在贵州省广播电台工作之条件,安排歌咏队每周六到电台播唱救亡歌曲,宣传抗日救国。1939年7月,组织了“聂耳诞辰纪念演唱会”,曲目有合唱《安息吧,勇士》和聂耳创作的多首歌曲,年底,到龙里演出独幕剧《黄花曲》和《打鬼子去》等多首抗日歌曲。为抗日救亡运动尽到了一份绵薄之力。

在这些活动中,青年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要的骨干力量。到1939年时,贵州全省的学生歌咏活动达到了高潮,仅贵阳就有国立中央大学实验中学、大夏中学、豫章中学、达德中学、正谊中学、导文中学、商业学校、大夏大学、贵阳师范学院等成立了歌咏队。人数从数十人到上百人。他们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练唱,一到星期六晚上,就在大教室公开演唱救亡歌曲。1939年寒假,歌咏队以贵阳基督教青年会的名义,到贵阳市郊的狗场、朱昌、中曹司农村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教唱救亡歌曲。有一段时间还定期到贵州广播电台播唱抗日歌曲,并于1940年成功地排演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社会其他各界的救亡歌咏活动,同样十分活跃。主要社团有:基督教青年会、省民众教育馆、西南公路局、贵州大学音乐社等。另外,在遵义、独山、福泉、毕节、安顺、兴义等地,也建立有许多群众歌咏团体,如由潘名挥任队长兼指挥的“遵义青年抗日救国会歌咏队”、由杨天源、夏雨屏发起组织的“遵义音乐教育促进会歌咏队”,由浙江迁至遵义办学的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组织的“大家唱歌咏队”、“回声歌咏队”、“乌鸦歌咏队”、 由肖齐任组长的湄潭“飞鹰步行团歌咏组”、独山中学成立的“学生抗日救国会歌咏队”、毕节的“秋声合唱团”、安顺的“珠光音乐社”等等,各地的歌咏队伍汇成一支强大的宣传力量,把贵州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在贵州蓬勃开展的群众性抗日歌咏活动,与全国的抗日音乐活动处于一个基本相等的发展水平线上。

1939年4月,(重庆)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战歌社《战歌周刊·战歌(月刊)》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了吴德良的通讯评论《贵阳的歌咏工作》,充分肯定了大后方贵阳的抗战歌咏活动。1940年5月,云南省歌咏协会的《歌咏岗位》(月刊)第1期有也发表了署名“亮戈”的通讯《贵阳歌咏运动一瞥》。

1940年起,由于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强令解散了“筑光”等进步团体,并逮捕了“筑光”的负责人和一些社员;接着又陆续解散了各所学校的歌咏队,极大地破坏了曾经如火如荼的群众性音乐(歌咏)活动。贵州的歌咏活动由抗日时期的鼎盛转向低潮。

几十年风雨过去了,今天当我们回顾历史时,眼前常常会浮现出当时的一幅幅画面,耳边不时地响起那些奋进激昂的歌声,他们将伴随着我们,一路走向光明的未来。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该忘记那些歌声中的历史,那些历史中的歌声。

(单位:贵州省音乐家协会)

猜你喜欢

歌咏进行曲毕节
高理红
广州通过电商带货毕节农产品 累计销售136万元
秋的歌咏
寻味贵州——毕节
春之进行曲:看现场春意盎然
游洞——毕节织金洞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
「滇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