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艺术的追求、对教育的坚守

2015-05-30崔健

艺术评鉴 2015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

崔健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发展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专业工作者,作为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主任,著名手风琴、火不思演奏家、教育家巴雅尔先生,其多年来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在恢复少数民族器乐乐种、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乐器、整理编写少数民族音乐教材书籍等方面均卓有建树。值巴雅尔先生从艺50周年之际,由笔者撰写本篇文章,以便让更多致力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工作者更加深度的了解这位德艺双馨的蒙古族音乐家的个人风采。

关键词:巴雅尔 少数民族音乐 民族器乐 演奏家 教育家

蒙古族音乐旋律优美、气息宽阔、感情深沉、草原风格浓厚,富有独特的民族音乐魅力,它是流淌在蒙古人心中的音乐。著名蒙古族音乐家、原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器乐系主任巴雅尔先生是国内从事少数民族音乐恢复和发展与教学工作方面的专家工作者,其深厚的业务素养和艺术思想深为业界所赞颂。前不久是巴雅尔先生从艺50周年的纪念会,他却没有接受有关单位和学生要为他举办的纪念活动,而是回到了故乡的草原,在他的音乐世界里默默耕耘,继续着他对艺术的追求、教育的向往。

一、琴声中流淌的草原味道

巴雅尔,在蒙语中意为“欢庆、节日、愉快”,从襁褓中的婴儿到蹒跚学步,从初谙世事到长大成人,草原的歌声、琴声都一直伴随着他。他常常徜徉在辽阔的草原和山水之间,将入乎耳边的风声与牛羊鸣叫声,化为内心灵动的音符,大自然就是他的舞台,天空、绿草、牛羊就是他最初的听众。

1964年巴雅尔凭借着自己一身的灵气和对音乐的理解考入了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前身——被誉为蒙古族音乐家摇篮的“内蒙古艺术学校”,投入到了专业学习音乐的道路上。在校期间主修手风琴的巴雅尔并没有止步于本专业的学习,而是对其他基础学科都报以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他今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厚积薄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72年在艺术事业上孜孜进取的巴雅尔不安于现状,为了从业务上和艺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取得更高的成就,他凭借着扎实的演奏技能和音乐修养考入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即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前身主修手风琴。到了更高的学府后,巴雅尔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如海绵一般努力汲取着音乐艺术知识,无论是在音乐审美上,还是对音乐技能的灵活运用上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直到退休。

整整40年的时光,巴雅尔将半生的心血全部致力于发掘、完善以蒙古族为主,包括其他少数民族的少数民族音乐上。从一线教学事业出发,兼顾着音乐作品的创作、整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少数民族音乐专业工作者,为各大民族地区输送了难以数计的音乐人才。在其教学事业中,他始终以少数民族音乐为主,在对蒙古族音乐的研究与教学上尤为突出。每一个聆听过他的音乐的人,无不感受到旋律中扑面而来的草原气息,音乐中所包含的那种浓厚的民族情结与民族风格,怎能不深深打动每一个听众的耳朵,让人不禁对这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竖起大拇指?

工作以后,巴雅尔致力于将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搬上更高的舞台,传播给更多的音乐工作者、爱好者。从其最为熟稔的蒙古族音乐出发,逐步创编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演奏作品,并应用在实践教学上。有人评价:“巴雅尔的音乐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那种蓝天白云,牛羊群群的草原。”

二、教学的革新创举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前身,中央民族大学音舞系创建于1959年,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最高殿堂。学院拥有一批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专家教授。其中,正教授4名,副教授14名及多名优秀讲师,有留学归国的硕士和中央音乐学院等院校毕业的博士和硕士,他们来自于全国不同的民族,为振兴民族音乐的事业团结一心,努力工作。而少数民族器乐系可谓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最为特色的系部之一,是充当着中国少数民族器乐教育领头羊作用的重要教学学科。其建立不能不着重叙述的就是巴雅尔先生,可以这么说,少数民族器乐系之所以能成功建系,离不开巴雅尔个人的努力与其对少数民族音乐的那种执着。巴雅尔先生从音乐教育系中将从事少数民族器乐演奏教学的专家重新组合,申请建立以从事少数民族器乐专业方向教学,培养以专业从事少数民族器乐艺术的专业音乐人才为目的的少数民族器乐系,通过不断对教学创新、学生实践、招生生源等问题的优化,少数民族器乐系已经进入了规范化的道路,并组建立起了一批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的少数民族器乐教学师资力量,从而达到了巴雅尔先生的初衷,即“具有鲜明的特色方向,专业从事少数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在学科建设中,巴雅尔致力于少数民族器乐教材的研发与深掘,出版了一系列具有高度学术水平的少数民族器乐教程教材,弥补了国内少数民族器乐教学的弱势。在对学生的培养中,他总结出了富有特色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在掌握了基本学科知识后多吸收、多借鉴其他乐器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充分掌握多种乐器演奏技能,逐渐形成对自身学科的补益。著名音乐学家田联韬先生说过一句话“中央民族大学建校以来,成立少数民族器乐系的夙愿终于于2008年实现。”而少数民族器乐系之所以建立,离不开巴雅尔先生的努力与付出,而少数民族器乐系能够走到今天更是包含着其个人的心血付出。

三、传统乐器的恢复与发展

许多人提起“火不思”总是一头雾水,不知这是何物。火不思是蒙古族弹拨乐器,见于元代,盛行于明代,清朝列入国乐,清后失传,建国后重新研制成功。火不思约于唐代从中亚传入中国,又名“浑不似”、“和必斯”、“虎拨思”、“琥珀词”、“吴拨思”、“胡不思”和“胡拨四”等(均为蒙语音译,即琴的意思)。民间称其为“胡不儿”或“浑不似”,流传于中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北部及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四弦、长柄、无品、音箱梨形,明代时民间相当盛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民族音乐遗产的继承和发掘工作,使古老的火不思重获新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呼和浩特市民族乐器厂的制琴师们,与内蒙古歌舞团、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的音乐工作者拉苏荣、青格勒图等人合作,开展了对火不思的研制工作,在传统火不思的基础上制作成功新型火不思。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青格勒图用新型火不思演奏了蒙古族传统乐曲,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这一成功之作,亦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演奏时,奏者可坐奏或立奏,将琴身横于体前,琴首斜向左上方,共鸣箱置于右腿近腹处或挟于右腋下,左手持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均可按弦,其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拂、扫、分扫、滚、敲、打、连扫等,可弹双音或三、四条弦上的和声。这种新型火不思,发音清晰、明亮,音响圆润、淳厚,音色柔和、优美,富有辽阔草原之情调,可用于弹唱、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独奏乐曲有《阿斯尔》《森吉德玛》《小黄马》《黄旗阿斯尔》等。如果说“火不思”这件乐器是高·青格勒图先生令其恢复重现于世间,那么真正令火不思上升到独奏乐器地位的就是巴雅尔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自2008年巴雅尔先生创办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器乐系后,他不断致力于开发多种乐器专业的设置与招生工作。巴雅尔先生于2008年在全国首次开设了火不思乐器本科专业的招生,可谓是全国性的创举,从高端的人才培养角度上保护了火不思这件珍贵的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发展。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招收火不思演奏专业的本科学生,建立培养了共7届优秀的火不思演奏专业学生。在教学期间,巴雅尔不断潜心琢磨火不思演奏法与教学法,从理论上完善火不思乐器演奏理论上的不足。通过其日日夜夜的不断努力,他于2013年出版了《火不思演奏教程》。此书精选了巴雅尔先生多年创作编写的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和高度的演奏作品,开创了火不思乐器发展历史的先河,并且从演奏形式上、演奏技术上等多方面完善了火不思这件乐器的不足。火不思从只能演奏简单的民歌旋律发展到可以演奏钢琴伴奏作品、乐队领奏、世界名曲,巴雅尔老师是当之无愧的将火不思带入“大雅之堂”的先行者,对火不思的发展与推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在火不思教材极度空缺的现况中,《火不思演奏教程》一书的出版无疑像是黎明前的一抹曙光,照亮了这件古老乐器的前景。巴雅尔先生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反复验证其教学观点的科学性,并且不断补充新的观点与经验进去,逐步完善火不思乐器教学的规范性,培养了多名专业从事火不思演奏的演奏工作者。如果说内蒙古的火不思教学是基础推广教学的量化,那么在中央民族大学的火不思专业教学则是巴雅尔在专业提高教学的质变,为火不思的专业化奠定了深厚的根基。为了完善对这件古老的少数民族乐器的发展与恢复,巴雅尔先生不仅抱以严谨之心,还从手风琴专业中跳出来,认真搜集整理火不思的资料,用心揣摩、钻研其演奏技术,还从无到有的将这件乐器搬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火不思专业的音乐会不断召开,民族器乐大赛火不思专业学生获奖等丰功硕果均是其研究成果的展示。这些无不证实了其教学上的成功、科研上的硕果累累及巴雅尔先生个人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还有那颗受到了草原情怀浸染过的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保护的热忱之心。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演奏家教育家
演奏家
教育家与儿童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笛子演奏家
简析民族器乐的历史进程及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