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2015-05-30王成玥肖世龙
王成玥 肖世龙
摘 要:公共艺术是一种呈现艺术本体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当代文化现象。公共艺术是促进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诸多艺术方式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方式,它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关键词:公共艺术 公共性 艺术表现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老工业基地主题公共艺术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一般认为“公共艺术”仅是公共场所中的艺术,或被片面认为只包括雕塑、摄影、工艺美术等技法和表现方式。从广义概念上来看,只要在时间、空间上能够和公共发生广泛关系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被称为公共艺术。在公共艺术被广泛使用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公共艺术”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们共同认知的文化概念,更是一种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在我看来,公共艺术是人们用来沟通交流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 公共艺术概念简述
公共艺术是一种呈现艺术本体的表现形式。我们知道,公共艺术作品的创造最重要的是与大众产生共鸣。如今,SNS及新媒体的发展让大众接受各种信息的平台越来越多,且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这些新媒体让公共艺术的形式内容、和传播更加丰富多彩是当下亟待思考的问题。
公共艺术在对于传统艺术的背离与继承上、在与对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融合上,公共艺术都是随着城市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这种互动式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所促成的机遇也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当前,我们紧迫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了解并掌握中国城市和地方区域空间的基础上,用创新的思维来为大众打造更多更生动有趣的公共活动空间。而公共艺术在创新领域方面正是最具有生命张力的存在。
二、公共艺术公共性的体现
公共艺术公共性的一大突出体现是,公共艺术可以以最广泛的形式呈现在最广泛的人民大众面前,使各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作品在公共空间接受人们的审阅。这是公共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展示及展出,注重与空间产生良好呼应的积极作用和成果。对于艺术创作者的作品来说,其所处的空间环境对作品的影响是特别大的。因为所处空间环境不同,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高手和视觉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对于艺术作品来讲,空间是一个载体,又或者说是表现作品灵魂的一个媒介。在中国当下的现实环境中提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强调公共领域的艺术问题,耐人寻味,意义深远。
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在于对公共性的诉求,它所针对的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的功能问题,而不仅仅是公共空间的审美性问题。在进行公共空间的建设过程中,公共艺术应突出表现出当代性与共享性的特征。所谓当代性,公共空间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特定的历史概念的,不同社会时期,公共艺术的表现是不同的,它是一种思想方式,是体现在当代文化的基础上与社会大众发生关系的,能够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表现,是体现公共空间开放、交流、平等、共享的一种精神态度。所谓共享性,首先,公共艺术是公共空间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自由参与和互动。所以,公共艺术应体现人民大众的意愿,打破艺术独享性和特异性,是公共艺术体现出良好的人性化功能。
三、 公共艺术公共性的流失
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下,人们对精神文明也越发追求。公共艺术这种受益于大众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越发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公共艺术最基本要体现出的公共性的本质却流失严重,这种流失现象俯首可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精神实质。目前,中国的公共艺术作品和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大多是一个外在形式的艺术创作作品,而没有能真正向大众传递出一个可以透过艺术作品使大众与城市以及所在区域知会、交流、沟通的媒介。
(二)局限性严重。由于我们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经历过不同的历史阶段,造成了人们对于公共空间认识的局限性。由此,对于公共艺术公共性的实践上也难免流于狭隘和表层。在公共空间缺乏的前提下,具有真正行动力的民众也是匮乏的,当“以人为本”的公共艺术口号实践时,自然不会带来任何建设性的思考。
(三)结果的封闭性。在中国,说起公共艺术,往往会让我们想到“政府”,很多公共艺术的设计包括建造,没有公众或艺术家的参与,而是政府或开发商单独决定的,这样完成的公共艺术结果必然是封闭的,是缺乏互动和体现民愿的。
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稍缓,因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导致中国大众对民主与公共的价值观念的理解有偏差,这也使得中国与世界流行的公共艺术有很大的观念差异。文化艺术发展不急于一时,我们需要时间和耐心来积极对待我国的公共艺术文化。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公共艺术会是世界公共艺术中一个独特而靓丽的存在。
参考文献:
[1] 何小青.公共艺术之“公共性”流变源考[J].装饰,2013(02)
[2] 王鑫,周育国.公共性的解读[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 孙振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J].美术观察,2004(11)?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