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生寻路
2015-05-30任凯鹏
任凯鹏
摘 要: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思想和观念都随着岁月长河的冲刷而渐渐流逝,唯有教育,已经成为亘古不变的焦点。特别是对于我国义务教育而言,高中时期是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通过语文教育,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古今文学大家的作品学习和思想感悟,可以提升语文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人生的一次转变。就鲁迅先生的作品而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极为常见。研究和创新高中教学中对鲁迅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高中;鲁迅作品;创新教学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界的一个著名作家,他的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的范畴,更多作品表现的是一种思想进步以及思考反思,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升华。而对于义务教育来说,鲁迅作品已经不是陌生的范畴。但受常规教育的影响,鲁迅作品的教学陷入传统教育的误区。笔者将通过本文,就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创新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创新对鲁迅作品教学的价值
作为文学作品,其最重要的意义是思想的感染性和传承性,鲁迅的思想已经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对于鲁迅作品,更重要的是其精神和思想的集中体现,这需要在不断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但是由于其思想的深邃和涵义,无论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直观性,还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难体现出来,所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拓展和挖掘鲁迅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深化学生的思想,加深学生的人生体悟。
二、高中各类鲁迅作品反映的思想
1.乡土返璞归真,体现上进思想
乡土类型的作品可以说是鲁迅先生作品的一个特色,而他本身也可以稱得上是乡土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记载着他对“乡土文学”的定义,无论是思乡情怀、现实写照或者是反讽抗争,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他的一些典型的代表作有《孔乙己》《故乡》等小说。就《孔乙己》这部作品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传统读书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琐事的描写,写作内容可以涵盖故乡的风土人情、时代背景以及社会现实,而通过孔乙己一系列的遭遇,到最后悲惨结局,鲁迅先生在对这样一个迂腐读书人感到可笑可悲的同时,也对一个时代背景发出了感慨,体现的不仅是对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抨击,更加是自我上进的思想体悟。
2.人物深度刻画,宣扬反思思想
人物描写和性格刻画在鲁迅先生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小说《阿Q正传》里的阿Q、《祝福》中的祥林嫂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鲁迅先生在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上都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对他们的遭遇也通过现实的挣扎、行为的痛苦过渡到思想的盲目和麻木,在同情这些人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向自己、社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深刻表达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意识。
3.现象反映本质,突出理想思想
在高中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多以小说为主,而在反映一个个社会现象的同时,他也描述出自己理性思考的过程,即理性的思想。例如,在《灯下漫笔》作品的描写中,鲁迅先生对历史的总结主要体现在几个词:“奴隶时代”“想做奴隶”“万分欢喜”以及“坐稳了奴隶”,虽然具有反讽和批判的意味,但是鲁迅先生并没有因此而将全文引入情绪化的发展,相反,通过以上的现象,他在文末反映出了最本质的想法:“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种通过现象分析宣传本质思想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种理性思想的体现,一种积极思想的宣扬。
三、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创新手段
1.知人识文,从了解作者入手
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首先要知晓他的人是怎样的人,他的文风和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崇尚什么,所以要想提高高中生在鲁迅作品学习过程中获得思想教育,就必须从鲁迅本人和事迹入手,可能由于鲁迅的文章有较多犀利和尖锐的观念,很多人会把他定义为一个严肃而认真的人,其实现实中,他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鲁迅为什么在乡土文学方面的作品居多,主要与他母亲的思想影响有直接的关系。知人识文,通过对鲁迅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他作品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价值感悟和形成。
2.多样阅读,反映多层次思想
一部作品,可能对于社会作品以及人物特点的刻画是固定的,但是由于阅读的对象不同,所得到的思想感悟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例如,在《阿Q正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所谓“阿Q精神”是怎样的思想。大部分学生从阿Q的主要性格特点——“精神胜利法”入手,从而得出阿Q是一个自大盲目、可恶且可悲的人;也有一些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觉得“阿Q精神”是一种落后的农民思想,而这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产生过阿Q思想,如何纠正这样的思想,从而让学生端正思想和行为。
3.教材对比,体现共通和差异
由于鲁迅先生有很多作品反映出现社会问题具有相似性,所以通过作品进行思想教学中,可以拓展教材进行教学,例如,在《灯下漫笔》一文的教学中,主要是对主题的体现,而体现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逻辑联系过程,这时教师可以拓展教材,可以将《狂人日记》作为参考拓展,通过人物刻画反映出相似的思想内涵,而通过这种相似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领悟和接受鲁迅先生的思想。
文学永远伴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前进,而在前进过程中,也将对未来以及一些人的思想进行引导、深化和影响。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通过高中鲁迅作品教学,可以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对他们未来人生价值的定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张正平.让鲁迅作品教学回归语文本真:以苏教版《鲁迅作品选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12):27-28.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