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构想
2015-05-30张兰芳
张兰芳
摘要:音乐教育无论在欧洲还是中国教育史上都是一个曾经备受重视的学科,也是美育教育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一直肩负着培养中小学乃至中级技术学校音乐教师的重任。本文拟从音乐教育的办学思路、课程结构以及教育管理等问题入手,在对音乐教育本质探寻的过程中逐渐厘清当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并提出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多元化的改革模式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音乐教育 专业现状 课程改革 发展对策
近年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异常迅速,20世纪以来,音乐教育专业基本上都是从借鉴国外的音乐教育模式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不论是教育形式,教学内容,授课模式都无一不借鉴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多种改革,试图改变音乐教育师资短缺,合格率差等现象,但结果却不容乐观。
一、音乐教育两种办学思路分析
一直以来,音乐教育专业都存在两种办学观点,一种认为技能至上,一种认为技能应该淡化,应该以音乐审美为中心。对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音乐本身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是身体直接参与音乐生产而获得的各种深刻感受。可一些人却错误的认为,中小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音乐课不需要太专业技能的教师,在这种错误认识下以至于一段时间来,音乐教育毕业的学生不会唱,不会弹,不会跳,更不会教学的人比比皆是,但这绝不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办学初衷。
就当前音乐教育专业现状来看,“专业技能”不是该淡化的问题,而是应该探索如何提高质量的问题。音乐教育哲学家埃利奥特曾指出“音乐教育工作者是教育专业技能与音乐实践、音乐作品、音乐价值和音乐学生的本质高度协调”。在他看来,音乐教育其本身就包括“音乐专业”和“教育教学”两个方面的技能。专业技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必备的基本能力。传统的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为何屡屡饱受诟病,其实是那种狭隘的、封闭的学科设置以及片面强调某一单项技能而产生的误解。在教学模式上照搬专业院校,却忽视了示范性这一重要性,培养的学生根本适应不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音乐教育专业是“‘学术性与‘师范性、‘学科性与‘教育性、‘学科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的有机统一体。从实践哲学角度来看音乐教育‘技能,它是辩证的,除了技能还应该关注其他素养的发展,并不是狭隘的技能至上理论,而是兼顾整体且为长远发展考虑的。
二、音乐教育专业改革构想
一般而言的课程包括基础的、核心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地位。课程设置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促进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一)专业课程实践化改革
音乐课程学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埃利奥特在他的《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指出,所有的音乐教育课程应当被当做思想深刻的音乐实践来进行组织教学”在他看来,一切围绕着音乐教学的活动都是实践性的,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兼顾其他能力的培养。可音乐教育现实却是学生在即将毕业前夕才会才会有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且时间短,模式单一,根本与以后的教学衔接不上。笔者认为在当前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应有目标有计划地将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将实践课程与普通意义上的课程一样常态化,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本质含义,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做好基础。其次是将实践课程多样化,长久以来传统的音乐教育实践都是只停留在琴房学习实践和短暂的课堂实践,其形式简单、效果极其有限。我们完全可以开放式地去做一系列实践工作,比如将课堂实践也就是课后琴房练习,艺术实践就是参加各种专业比赛,社会实践就是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演出,教育实践也就是实习给学生上课等等相结合,根据一系列实践的成效,学校对课程的安排与比例应作出相应及时的调整,也可以根据学生就业的倾向对学生作出个性化课程设置与实践安排,使学生真正做到一专多能,学以致用的目的,以减少学生学到最后学不会用、学不会教的高分低能现象发生。
(二)专业课程多元化改革
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的一种经历。正如埃利奥特所言,“情景化”课程模式是教会学生如何教学的最佳途径。所以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定好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将“培养基础音乐教学师资”这一目标作为课程设置的前提,利用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课程的设立将学生带到真实的场景中去,通过所学知识与真实场景相结合的互动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与实际教学水平。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以外,还应多加开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能力拓展课,比如:课堂教学模拟训练课,优秀的中小学音乐观摩课,增加学生情境化教学的参与能力培养,将学校的学与课外的教有机结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参与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单一模式,使技能课程变的轻松、生动活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如何教学。
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形式改革
(一)课程内容多元化
“音乐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文化中,那么音乐本身也就是多元文化的,如果音乐本身是多元文化的,那么音乐教育从根本上也应该是多元文化的”。也就是说,音乐的多元文化本质决定了音乐课程的多元化特性,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专业教学内容都是直接借鉴西方教育模式,培养计划与目标都不是很明确,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也就只是照搬,只有从多元的视角去看待音乐教育,才能为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实践建立更为开放和宽容的模式框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要能逐步适应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除了常规的专业技能课设置以外,还应增加各种不同种类及风格的课程,引导学生建立起一种更为广阔的音乐视野,以及对各种风格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潜移默化出一种更加宽容的音乐态度来。
(二)课程形式多元化
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而言,一味地强调“示范性”还是“综合性”都违背了音乐学科的特性,应在保留核心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设置多门综合课程,建构出一种即兼顾专业性又各学科之间紧密联系的课程设置模式才是科学的。首先是纯粹的技能课程方面。由于音乐的表演性与实践性特点,以至于多年来无论如何改革,音乐技能课程的分量都不曾被减弱,器乐演奏与音乐表演唱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课依然是课程的重中之重,它保证了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技巧。其次在音乐技能综合课程的设置方面,笔者认为不能只是独立的开设课程,应结合课程的内部联系,将声乐与合唱结合,钢琴与即兴伴奏结合,钢琴、声乐与即兴伴奏结合,应充分的考虑到音乐的实用性与关联性,使学生学到最后能综合运用,将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是技能课与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方面。在学习声乐理论的同时进行声乐技能课训练,演奏技法理论课与各门器乐演奏课相结合,民族音乐概论与民族歌曲课结合来学,在学生了解各民族音乐特点的同时对不同风格的民族歌曲进行演唱,再同时融入声乐技巧,这样将理论与实践就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這样一来教学效果必然大曾。
四、结语
音乐教育并不只关乎音乐,它与学生、教师、还有整个社会形态息息相关。将音乐教育与实践课程结合的理论以往虽有过探讨,但却在落实这一块总是停滞不前,除了各专业音乐院校依然还是使用以往的办学思路与课程设置以外,综合类、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已经非常不适合再照搬传统的专业院校办学思路,必须在课程设置与音乐实践这一块去下工夫。就音乐教育专业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本文通过对音乐教育课程设置这一块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引起更多的音乐教育者的关注与重视,找出更加有利于音乐教育专业提升的办法思路来,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教育者。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5年度西安美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2015XK110。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埃利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9.
[2]马达,陈雅先.当代音乐教育哲学论稿[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美]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田林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周大风.音乐教育改革奏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