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关系
2015-05-30左建婷李南赵冬梅
左建婷 李南 赵冬梅
作者简介:左建婷(1989-),女,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李南(1978-),男,河北联合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港口经济学。
赵冬梅(1969-),女,河北联合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港口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何实现港口经济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协调成为关注要点。首先介绍了港口的发展沿革及临港产业发展阶段,然后描述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状态演进,并重点论述两者的动态平衡关系,最后提出协调措施。
关键词:港口;临港产业;沿海;生态文明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港口作为开放经济的重要窗口,获得了飞速发展,其功能日渐完善。在这种趋势下,一方面临港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的加剧,造成了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将全面检视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之间的互动联系,进而为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准备。
一、 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沿革
港口是集合流通、商贸、工业等诸多板块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港口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综合枢纽,是海陆区域发展大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早期港口的主要形式是临海而建的码头,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功能比较单一。伴随着经济发展,港口也从最初的单一功能逐渐演变为地域贸易和物流的枢纽。依托港口的区位优势,在港口附近区域会逐漸出现临港产业活动。临港产业活动对港口高度依赖,并逐渐形成直接产业、关联产业、依存产业和派生产业四个类别[1]。近些年,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世界航运中心向亚太地区的偏移,中国港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世界港口格局中塑造出占据领军位置的中国板块。而作为港口经济的主要部分,中国的临港产业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增长动力。
二、 沿海地区生态文明概述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2]。生态文明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人类遵循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成果。沿海临港地区的生态文明会主要经历以下阶段:第一,生成阶段。在港口发展早期,由于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出现,自然环境由最初的相对原生态朝着适宜生产和居住的方向发展。第二,发展阶段。一方面,港口及临港产业所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影响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污染物也会被消化稀释,经过循环更新,继续向港口系统输入各种资源条件。第三,平衡阶段。当港口及临港产业无序扩张到一定程度,废弃物的排放量超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就会打破平衡,从而限制港口经济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保持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动态平衡[3]。
从多国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演进状况来看,因为前期调控和防范不力,已经大都处于平衡阶段。比如日本就是在认识到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临港产业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的情况下,提出临港产业绿色发展目标[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生态破坏问题也越发突出,如赤潮的频发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等。因此,加快推进中国沿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港口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成为了紧迫要务。
三、 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相互影响
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是沿海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生态文明给港口及临港产业带来推动力,即相互益化作用;第二是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要求与港口及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即相互约束作用[5]。
1.相互益化作用。良好的生态文明是沿海地区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港口及临港产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双方的相互益化作用如图1所示:
(1)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对港口及临港产业的推动作用。第一,为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提供资源支撑。良好的生态文明为沿海港口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岸线资源、渔业资源和土地资源。港口功能的升级换代、港口区域对高端要素的吸引,这都需要高水平生态文明的支持,进而促进临港产业的拓展和空间结构的演变。第二,有利于提升沿海居民的生活质量。良好的沿海生态文明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向临港产业聚集区迁移,提高港口城市的影响力。第三,改善港口区域的投资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不仅能够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涌进,其便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第四,增强港口区域的品牌影响力。良好的生态文明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扩展港口品牌,提高知名度,无形中促进港口区域的进步。
图1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相互益化
(2)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促进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改善。第一,在港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人口来此工作和定居,形成集聚效应。第二,在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海陆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其实有助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维护。第三,港口及临港产业能为环境治理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港口经济的实力越强、就越能为沿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入越多的动力。第四,港口区域的人口聚集可以实现污染集中治理,降低治理成本。
2.相互约束作用。港口及临港产业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相互约束,如图2所示,一方失序会对另一方造成负面影响。
图2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相互约束
(1)生态文明遭到破坏会影响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第一,遭到破坏的生态文明不能持续为港口及临港产业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第二,遭到破坏的生态文明以灾害事件的形式影响港口及临港产业。第三,生态文明水平的下降需要投入巨额治理费用,会损伤港口城市的经济实力,减慢临港产业的发展速度。经验表明,很多国家都走上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生态治理的巨额投入直接或间接地束缚了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
(2)港口及临港产业过度发展会威胁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第一,港口规模的粗放扩张会损害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特别是煤炭、铁矿石等大宗干散货种的数量增加,会在邻近区域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第二,沿海地区生态文明水平与周边的人口密度和居民生活强度紧密相关,随着临港产业发展而相应聚集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总体索取力度会加大。第三,濒海土地无序利用对沿海生态文明产生危害。随着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减少,很多沿海地区选择吹填方式来扩充产业发展用地,这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失衡。
四、 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调控方向
图3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的动态平衡与调控
可见,港口及临港产业活动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要想推动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并建设维护好生态文明,必须深入理解双方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调控措施,建立动态平衡,见图3。近些年,由于中国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非常迅猛,已经影响了沿海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采取以下举措来恢复和提升双方的和谐关系已经迫在眉睫。第一,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际协调,优化货种结构,实现集约发展。要化解港口间或港区间的过度竞争,保护岸线资源,将各项港口活动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二,针对部门特点,制定完善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的法律法规,对生态破环行为适用明确的惩罚机制和补救方案。第三,以生態文明理念为行动指南,建设沿海地区生态港口群,构建港口生态产业链,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港口及临港产业与沿海地区生态文明之间应该形成共生共荣、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态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要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渗透到港区建设和作业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沿海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高效节能、达标排放,实现港口经济与沿海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河北省临港经济区生态安全调控机制研究”(编号:2014031420);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集体行动框架下的临港产业共生机理与模式研究”(批准号:BJ2014082);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策研究”(批准号:HB13JJ050)
通讯作者:李南
参考文献:
[1]郭可.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的临港产业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12
[2]FANG Anwen, WANG Dengju.Research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J].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4):19-33
[3]张建新.辽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175-178
[4]李冬.日本沿海工业城市的环境再生[J].东北亚论坛,2006(5):100-103
[5]李明玉.港口升级换代背景下临港产业与海洋生态环境耦合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