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研究
2015-05-30刘金利
刘金利
摘要:在我国,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歌唱艺术的重要形式,二者的核心价值是对人文内涵的展示,但是二者也是声乐界始终存在争论的内容,但是也存在诸多的联系。本文主要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以期实现对歌唱领域更好的指导和实践作用。
关键词:美声 民族 唱法 比较
在整个声乐领域中,民族声乐经过了对先进流派的继承、融合、借鉴,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形成了具体特色的民族唱法,在声音位置上比较靠前、音域较为宽广、声音彰显宏达性和明亮的特点,对语言要求较高,要求吐字清晰而准确,简言之就是甜美、圆润、明亮。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民族唱法在世界声乐中地位显著。民族唱法借鉴了西方的美声唱法,因此,在进行演唱的时候,需要细心研究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一、美声唱法的介绍
(一)美声唱法发展于欧洲,是整个欧洲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思想意识产物,与整个欧洲音乐发展史关系密切,在18世纪达到发展的高峰。美声唱法具有饱满的音色,给人以圆润的听觉效果,需要演唱者能够实现对气息的有效掌控。美声唱法最早发展在意大利的阉人歌手中,鉴于社会形势,阉人歌手将其发展起来,气息绵长,歌唱技巧得到锻炼,音色优美,艺术表现力较强。随著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发展,追求对现实的体现,虽然阉人群体取消了,但是美声唱法以及其发声的特点达到了延续,同时,彰显严谨性,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具有完整声乐训练体系的演唱方式。
(二)对于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要将喉头进行压低处理,发音要保持平滑和圆润,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声区实现统一。对于美声唱法,要求达到胸腔和腹腔的有效混合,呼吸法是横膈膜呼吸方式,借助对气息的控制实现对音量的有效控制。
二、民族唱法的介绍
(一)民族唱法的基础为民族语言,结合了民间的审美层次、嗓音的特点发展起来,是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歌唱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歌唱方式。在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社会、政治等经过历史变迁,形成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风俗等,使得歌唱艺术形式彰显多样化,形式丰富。民族的语言特色、韵味与形体表演的结合,形成了民族唱法,其中,民族腔韵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二)在民族唱法的发展中,最早的是民歌的大嗓演唱技巧,这种唱法声音比较明亮、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地方特点比较明显,彰显自然的感染力,同时,在民族唱法中,要在吐字准确、字正腔圆,要求呼吸均匀。
三、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同之处的研究
(一)二者都强调呼吸的重要性
在整个演唱进行中,都十分关注对呼吸的调整,能够满足发声的需要,提高一定的动力,这也是进行整首歌曲演唱的前提和基础。在美声唱法中,主要应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式,对气息的要求是饱满,形成自由、流程的的表达。民族唱法要求气要沉下去,呼吸的位置是下腹部,为了实现对气息的有效控制,横膈膜与腹肌要进行协调。虽然两种唱法具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但是,都将呼吸提到重要位置,气息既要有深度,又要彰显饱满。
(二)都对高音位提出要求
对于两种唱法而言,高音位的技巧都被强调,保证声音具有集中的特点,彰显穿透力。高音位主要是强调声音置于打开鼻音以后的鼻腔、额头和眉心之间的状态。要求声音具有流畅性,彰显自如的特点,同时,保证较高的位置,深度呼吸,声音和气息由上到下,以微笑的状态实现喉咙的张开,形成稳定状态。
(三)二者都强调声音的完美性
对于歌唱的全部技巧,对于感情和声音的追求是最高的,要实行二者的有机结合,需要在演唱中表现情感。对于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需要声音、情感与表情的融合。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两种唱法都要求歌唱具有通畅的通道,实现喉咙的全部打开,实现稳定的歌唱状态,彰显声音的流畅性。二者都比较忌讳喉咙的挤卡,声音和气息都要按照上下两个方向行走。
(四)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要求演唱者具有优越的心理素质,具有全面的演唱技巧,保持心理状态的积极和兴奋,实现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实现对艺术的完美呈现和创造。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人的心理状态,最终落实在歌唱技巧和个人基本素质方面,但是,对于演唱者,即使具有两个的技巧,如果心理素质不强,也不能实现对作品的完美呈现。因此,对于演唱者,无论是美声还是民族,都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不同
(一)对共鸣具有不同的要求
对于歌唱的共鸣,主要是产生于共鸣腔体,实现振动贰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前提下,声音会更加生动,穿透力较强。对于美声唱法,需要同时应用口、鼻、头、胸腔。自如应用真假声,以音高为依据,进行共鸣的分布和设置。在歌曲的末尾,应用咽腔的鼻腔,较多地强调头腔共鸣与高音位的唱法的结合,三声区统一。在进行换声的时候,美声唱法采用混合共鸣的方式。而对于民族唱法,其共鸣方式是鼻腔、口腔、头枪共鸣,胸腔共鸣应用较少。由此可见,两种唱法在共鸣方式和应用模式上差异较大,使得二者具有不同的歌唱特色。
(二)美声与民族唱法在语言和吐字方面的不同
美声唱法的语言基础为意大利语,具有较高的吐字标准,审美层次是实现声音共鸣形象与艺术规格的统一,借助声音,实现情感的表达,注意咬字,服从行腔。对于民族唱法,民族唱法采用的是汉语,复杂程度更高,要求要求字韵声腔,强随字走,字领腔行。字正腔圆是民族唱法的标准和追求,汉语具有四个声调,创作时要实现对声调和语言韵味的体系,强度对旋律走向的推敲,滑音和装饰音将汉字进行了分解和归韵。
(三)二者具有不同的歌唱口腔要求
对于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具有靠后性,口型要求是椭圆型。在进行高音演唱的时候,气息起于口腔后面位置的软口盖处,景观鼻腔,而后进行头腔,演唱的形式为弧线形。对于民族唱法,要求声音位置靠前,嘴巴张开的方向为两边,状态为扁平,以微笑的口型完成演唱。在进行高音演唱的时候,气息源于口腔前段位置的硬口盖,直接通过鼻腔,而后进行头腔,有面罩产生共鸣,发出声音。
(四)具有不同的音色效果
受到意大利语发音规律的影响,美声唱法咬字竖、靠后、较窄。美声唱法比较注重泛音和共鸣,因此,音色比较明净,具有金属质感,声音较为饱满,高音位置比较通透,低音比较醇厚。而民族唱法受到语言和审美的影响,具有特殊的音色选择。民族唱法的共鸣管道短而窄,泛音呈现高频效果,声音集中而明亮,真假声混合使用,音色更加甜美和清净。
(五)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审美方面的差异
美声唱法的发展与世俗音乐关系密切,意大利美声受到歌剧的影响,题材多与宗教有关,多为宫廷和市民的内容,体裁方面为合唱、重唱和独唱等,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婚后,嗓音带有掩盖性,因此,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而民族唱法艺术囊括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声乐形式,具有不同的歌唱艺术风格,主线是汉族民间歌舞,题材内容多为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在体裁形式上,主要有民歌、民间戏曲以及说唱等定式,在演唱形式上,主要是独唱、独唱以及表演唱等,合唱不多。主要以五声民族调式为主要方式。
(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在形体表演方面的不同
对于美声唱法,在演唱中不主张过多的外在动作,表达比较自然,系统用纯粹的声音实现与观众的共鸣。鉴于欧洲社会发展的现实,美声唱法更加注重对现实的体现,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节制控制点,因此,及时对于比较激烈的情感,在表达方面也比较有节制。在民族唱法中,需要将声音、表情以及肢体语言进行有效的统一。在演唱的过程中,音乐的变化随着情绪的变化的改变,歌唱者的表情、身体会随着音乐和情感一起舞动,中国民族唱法与吸戏曲等形式关系密切,展现戏曲的程式化和多样性,实现动作与韵律的和谐统一,结合体态的自然变化展现音乐的情感,实现歌唱者與观众的共鸣和互动。
五、实现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有效融合
要正确认识和理解美声和民族唱法体系,实现歌唱理论和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因此,要重视创新,在维持艺术特征的前提下,不断吸收先进歌唱技巧和方式,重视歌唱的基础性,形成更加严峻的体系。对于美声和民族唱法,要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提升,尤其要注重艺术能力的增强。艺术实践至关重要,要注重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行为,融入社会环境,感受民族艺术与群众的米业关系。对于声乐,要重视作品研究,借助不同风格的作品,实现不同情感的表达,因此,要注重演唱机会的创造,营造更多演唱实践。
六、结语
对于歌唱艺术,是语言和音乐的有效结合,是融合性的表演艺术,美声和民族唱法都是歌唱艺术的表现形式,目的是实现对歌唱者内心思想和情感的表达。美声和民族唱法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相关借鉴和结合,将美声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发挥美声唱法的优势,借助更加严谨、科学、系统和规范的训练方式,促进民族声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吉钰梅.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比较略论[J].艺术百家,2012,(02).
[2]吴晓.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