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演奏如何借鉴戏曲音乐元素
2015-05-30黄艳
黄艳
摘要:扬琴乐器尽管传入中国仅仅三百余年,但是与这种乐器密切相关的相关演奏艺术表现技法,正在我国现有的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版图中彰显着不可替代的客观作用,本文以荀派京剧演唱艺术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在扬琴乐器的演奏实践中引入戏曲音乐表现元素的实践路径,仅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器乐 扬琴 演奏 借鉴 戏曲音乐元素
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艺术以及相关音乐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工作,是我国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版图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文化绵延千年的发展,给当代世人留下了形式多样的民族音乐乐器以及数量繁多的民族音乐艺术作品。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当代社会客观发展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当代国民群体实际营造的文化艺术实践氛围以及思想流派建制形态,逐步发生了较为深刻,且方向鲜明的现实转化。随着戏曲艺术在民众群体中所招致的关注程度的日渐提升,将戏曲音乐元素引入到古典民族器乐乐器的演奏实践中,成为我国当代民族音乐艺术创作与演奏实践领域有关艺术工作者的重要探索,以及实践行为,本文将以扬琴乐器为论述工作的切入点,重点分析在扬琴乐器的演奏中结合京剧音乐元素的实践路径,预期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工作者提供借鉴意义。
一、使用扬琴演奏的艺术风韵充分展现京剧作品《红娘》的唱腔意蕴
通过对扬琴乐器演奏技法的运用,实现对京剧艺术作品《红娘》之唱腔意蕴的有效展现,是当代扬琴演奏艺术实践领域的重大突破,如何通过扬琴乐器的演奏实践行为,切实而深刻地揭示京剧艺术作品唱腔意蕴的变化特征,是有关领域的艺术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的一个实践话题,本文将针对相关化话题展开细致化的论述分析:
(一)切实捕捉荀派京剧唱腔意蕴构成體系中的核心要素
京剧艺术作品《红娘》是我国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荀慧生先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其中最为鲜明的艺术特色的就是反汉调唱腔,并扎实具备着灵活多变的唱腔变化发展特征,这件京剧艺术作品,实现了对以荀慧生为代表的现代京剧艺术流派荀派唱腔艺术发展风韵的深切揭示,透过滑润腔法的典型化运用,在“柔”式唱功处理手段充分揭示了京剧艺术在演唱语句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并切实实现了对“起”“承”“转”“合”等调式结构的充分展现,在这种京剧唱腔结构的表现过程中,存在着充分的情感表意层面的丰满度特征,在实际的唱腔表现结构中具备着较为充分的婉转清晰、连绵起伏的荀腔意蕴特质。并且充分运用了荀派京剧艺术在唱腔建构体系中的颤音、滑音,以及旋律加花技巧,并在实际的行腔过程中对吐字、发声、气口、归韵等内容都做出了比较细致的安排,尤其是在虚字润腔的技术应用背景之下,实现了对剧中人物实际具备的感情演化特征的充分揭示。荀腔在虚词以及语气词的运用和选择过程中,偏好于使用“呀、哪、哇、就”等词素,并在这样的唱腔结构中切实揭示荀腔旋式唱法的独到特色,反汉调唱腔技法具备着较强的灵动性,并且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具备着较为充分的柔媚清新之腔法特质。并且能够切实通过唱腔在行句过程中的灵活性特质,充分展现京剧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特质,揭示荀派唱腔艺术体系的核心特质。
(二)运用扬琴艺术的演奏实现对荀派唱腔艺术的深化
在为京剧艺术作品《红娘》的反汉调唱腔艺术进行扬琴乐器演奏技法的选择与安排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具备惟妙惟肖的形制实现特征的荀派京胡乐器模拟伴奏技术模式,视作扬琴乐器演奏过程中,充分实现在音色、力度,以及节奏特质等角度切实贴近荀派唱腔实际艺术风韵特征的重要基础,要在实际的伴奏曲段弹奏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切实关注对荀派京剧唱腔中聚居特色的下滑音、回滑音的重点展现,并围绕着荀腔演唱技法体系中数量繁多的下行式旋法艺术发展趋向相应性地展开有关的演奏实践行为,从而切实完成对具备婉转清晰且连绵起伏之艺术特质的扬琴伴奏形态的构建目标,有效提升京剧艺术作品对象的综合性表现张力。
运用扬琴乐器实施京剧艺术作品的演唱伴奏,能够切实通过衬音、坐音、顿音等演唱技穷对京剧艺术作品的实际演唱效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润色行为,事实上扬琴乐器本身在弹奏实践过程中具备的“弹、轮、颤、滑、点、拨、揉、勾”八大基本表现技法,在实际化的京剧艺术作品《红娘》的伴奏呈现过程中都能够切实得到比较充分的运用。
在实际伴奏处理《红娘》唱本的第四唱句:“款款的深情她流露在眉间”时,京剧演唱艺术的实际表演者可以切实根据剧中人物的具体化情绪表达特征,切实借用古筝弹奏技术体系中的压揉弦技术动作处理技巧,并切实将其充分运用到扬琴乐器的演奏实践过程中,这种“吟揉”技巧能够切实通过扬琴乐器的琴声元素,实现对唱腔结构中指涉的基本内涵对象的充分揭示,有效表现京剧艺术作品内部人物实际具备的情感特质,构架深切情郁的音乐艺术表现境界,以及柔缓绵长的戏曲艺术表达韵味。
京胡乐器演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实现与京剧艺术演唱实践行为的有机融合,通过唱腔的运用构造抒情意境,并完成相对应的抒情性艺术实践行为目标。
扬琴乐器演奏实践行为的充分参与,使得京剧艺术作品在舞台呈现过程中能够更加充分的展现出生动传神的特征,切实实现对良好稳定的音乐艺术表现境界的建设目标。
(三)运用复调弹奏技术扩展京剧艺术作品的唱腔内涵
京剧的唱腔艺术是典型的单旋律式声乐艺术作品形态,尽管其本身具备的线性唱腔具备着极富内蕴的表现性走向特征,但是在运用扬琴乐器实施京剧演唱艺术的伴奏环节,还是应当切实发挥复调表现艺术所具备的艺术特质,实现对荀派京剧艺术唱腔技法特色的充分彰显,使得实际的观众群体能够相对充分地感知到京剧唱腔艺术的深刻表现内涵。
缘于复调音乐艺术本身实现了对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独立音乐旋律的相互结合,甚至会吸纳本身具备独立艺术特征的旋律成分,使得在复调音乐表现技法的作用背景之下,能够切实通过对位式法则的运用,实现多声部音乐形式的构建目标,进而实现表现音乐艺术内容,构造音乐艺术形象的实践目的。
京剧作品《红娘》反汉调唱腔音乐表现体系中,并不具备严格艺术考量视野之下的复调音乐形式,但是却也客观性地存在着可以较大规模地实施复调音乐表现技法挖掘行为的艺术元素,比如它极具特色的主句拖腔演唱表现技术,缘于荀派京剧艺术唱腔所特有的润饰功能以及表现效果,使得以此为基点,能够切实挖掘和获取到一系列的对比性音乐表现要素。
在实际化的扬琴乐器的演奏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复调音乐表现技法的运用,可以切实促使京剧《红娘》的唱腔表现效果,具备更加充分的丰满灵活特征,实现唱腔构造的声音表现主线与音乐结构建设的情感表达主线之间实现更加充分的相互交织,为相关艺术环节的表现实践构造更加充分的艺术实践契合点。
二、扬琴演奏艺术教学工作的戏曲化实践构想
扬琴乐器尽管是外来乐器品种,但是从17世纪传入中国并发展到今天,扬琴乐器演奏艺术实践行为的发展,对中国的说唱艺术以及戏曲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艺术实践作用,闻名华夏大地的琴书艺术,其实际化的发展繁盛过程,与扬琴乐器伴奏表现元素的参与,具备着不可分割的客观联系。
新中国成立至今,伴随着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实践领域稳定而繁盛的客观发展,扬琴乐器的演奏实践形式、曲体、风格、技巧等各个艺术实践角度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客观变化。
透过对扬琴演奏艺术与京剧音乐艺术作品对象的结合性研究,我们能够切实实现对扬琴演奏艺术戏曲化发展趋势的充分认知,在充分保留扬琴演奏艺术中独具特色的“吟、揉、滑、颤、抑、扬、顿、挫”等艺术技巧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形态之间的有效结合,切实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性元素。
三、结语
针对在民族器乐艺术演奏实践中借鉴戏曲音乐元素的实践问题,本文扬琴乐器的演奏艺术实践工作为切入点,重点关注了在扬琴乐器的演奏实践中引入京剧唱腔艺术音乐形态的实现路径,并涉及了以复调技法为代表的现代音乐表现技法,预期为相关领域的艺术工作者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楊阳.论歌曲钢琴声部中戏曲音乐元素的三个表现手法——以民族艺术歌曲《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为例[J].大众文艺,2014,(13).
[2]钱伟宏.谈扬琴的戏曲化教学与研究[J].戏曲艺术,2012,(01).
[3]陈晓宇.传统音乐元素应用探微——以刘文金《豫北叙事曲》为例[J].民族艺术,2012,(01).
[4]钱伟宏.扬琴演奏与京剧音乐的深度交织[J].戏曲艺术,2009,(03).
[5]陈栋.广西文场扬琴音乐考释[J].民族艺术,2009,(01).
[6]李成文.扬琴演奏艺术的相关研究[J].乐器,2013,(12).
[7]李向颖.中国扬琴艺术发展五十年[J].中国音乐学,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