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白局的研究综述

2015-05-30屈子雯

艺术评鉴 2015年24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研究述评

屈子雯

摘要:“白局”是一种在南京地区土生土长、语言感染力强,具有700多年历史的民间曲艺艺术。本文根据近20年国内学者关于南京白局的研究成果,对南京白局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评述。

关键词:南京白局 传承保护 研究述评

白局作为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现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形成于明末云锦织机房,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

对于白局的研究,最早见于吴定元老先生于1996年在《南京史志》上发表的《南京民间说唱艺术──白局》。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南京白局2007年进入江苏省首批非遗保护名录后,南京白局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南京白局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本文根据近20年国内学者关于南京白局的研究成果,对南京白局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发展研究

(一)南京白局的产生

关于南京白局的产生及来源有多种说法: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一文中提到“由于织锦的过程十分枯燥,织锦工人们便用哼唱和创作民间小曲的方式来驱赶织造劳动的繁重和单调。”万宝宁的《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中“明代陈大声在《滑稽余韵》中对他们工作时的描写十分生动:‘双臀坐不安,两脚登不办…经各常通夜,抛梭直到晚。繁重的劳动,恶劣的环境使工人们常在工作時间即兴创作顺口溜,来松弛自己紧张的情绪。”和董志涌在《从南京云锦谈南京白局》提到的“每到春、夏、秋季,在街头巷尾,均能听到云锦工人在劳动之余的歌唱”,都是对南京白局源于“机房生成”的看法。

而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提到:“每逢节日或婚嫁喜庆之事,便邀请工人中唱得较好者‘摆一局,演唱但不收钱,故此称作白局。”在万宝宁的《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中也有类似记载。薛雷在《南京白局渊源及探微》中对“织工擅唱说”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初是由南京丝织业工人根据当时社会新闻、民间传说连缀演唱的艺术形式。”

在薛雷的《南京白局渊源及探微》中也对“清曲别种说”进行了介绍:“云锦工人们把学会的一些小曲带到了机房……有的甚至专门拜扬州小曲演唱者为师进行学习。”吴歌在《关于本土音乐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以“南京白局”艺术的传承为例》中也提到:“最初是由南京织锦工人用明清俗曲曲牌及民歌小调蝉联说唱的曲艺艺术。”不论是哪种说法南京白局的产生均与云锦纺织工人密不可分,正是他们使得南京白局在明清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

(二)南京白局的兴衰

南京白局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度衰落、兴盛。薛雷的《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记载:“南京白局曾经历过‘三起三落。‘三起分别为太平天国定鼎天京时期,清光绪初期,中蒙贸易之路复通时期。‘三落分别是曾国荃破天京后,民国初年,‘九·一八事变后。”文章通过探究南京白局经历“三起三落”的过程,得出了“究其盛衰之由,大抵皆归于社会经济原因。”的结论。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详细论述了丝织业和白局兴衰的关系:“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王公贵族已经消失不见,南京织锦业衰落。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丝织品得以远销外蒙古,南京白局也随之兴盛。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丝织业再度遭受打击,白局也再次衰落起来。”王春雩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中也详细地探讨了白局三起三落的原因。

徐龙梅在《南京白局的兴衰》中记载了建国后政府对南京白局的抢救过程及文革对白局发展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可惜1966年文革开始,白局再度被打入冷宫……80年代初,秦淮区文化馆积极抢救白局这一剧种”。薛雷在《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也提到:“直到20世纪50年代的中后期,湮没达二三十年的南京白局,才获得了新生。1982年,在‘白局老艺人的呼吁下,南京白局才首先被南京秦淮区文化馆所重视,随后该馆组织相关人员对南京白局进行了保护性抢救工作。”万宝宁在《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也提到这一点。七百年来,南京白局几度沉浮濒临绝境却每每绝处逢生。

二、音乐形态研究

自南京白局兴起以来,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说唱艺术,它独特的音乐形态也是值得学者们探究的问题。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一文中具体描述了南京白局的正规演出形式:“一张八仙桌,摆茶瓶一对,上插鲜花。中陈铜香炉一只,点燃枟、速、沉、香。上书‘南京白局四个大字。”徐龙梅的《南京白局的兴衰》中也介绍了正规化的演出形式:“旧时白局的演出活动一般均在晚上,演唱者和伴奏人员三面围桌而坐”。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提到:“戏曲家卢前在《冶城话旧》中记述:几时在黑廊听北局(白局),等头置一长几,燃香烛,一人唱则其他六人奏乐器。”

而关于南京白局的传统曲目内容及分类,学者们根据老一辈白局艺人的回忆整理出的大致相同。在陈雨蕉《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访谈》中黄玲玲说:“南京白局有近百个传统曲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有歌颂喜庆吉祥的,如:《采仙桃》;有演唱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的,如:《乔奶奶骂猫》;有反映民俗、介绍地名风景的,如:《金陵遍景》;还有唱时事的,如流传至今的新闻八大段。建国后又编演和移植了大量歌颂新风尚的曲目,如《王老头配茶壶盖》、吴歌和万秀媚的《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徐元勇的《明清俗曲在说唱音乐中的流变》、任非易的《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等文章中都提到了关于传统曲目的问题。

白局的伴奏乐器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提到:“乐器有二胡、琵琶、月琴、小三弦、箫、笛、笙等。以枟板、皮鼓及筷、碟、酒、盅击节合柏。”徐龙梅的《南京白局的兴衰》中也提到了相同内容:“其中用牙箸击打瓷盘是白局在伴奏上的一个特点,并有各种技法。”

在曲牌方面,吴歌和万秀媚认为:“南京白局属于牌子曲类,主要曲牌有:满江红、穿心调、银纽丝、剪剪花等。”并在《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中把传统曲牌分为“满江红类”“集曲类”“小曲类”“新闻腔”四类。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也认为传统曲牌应分为四类,黄玲玲在陈雨蕉的《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访谈》中说道:“白局独有的曲牌,轮流滚动使用,我们主要根据词的内容来定曲牌,曲牌决定了整体基调是欢快还是悲伤。”

任非易在《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结合南京白局的历史、语言等方面,具体探究了南京白局的唱词曲调、唱腔结构等音乐本体的问题。在唱词方面,他认为:“白局用南京方言演唱,唱词受曲牌格律的制约,唱词讲究押韵合辙。吴歌则在《民间曲艺南京白局<机房苦>腔词关系研究》一文中以南京白局代表曲目《机房苦》为例,更深入地探究其腔词关系。

三、传承现状与保护研究

白局自2007年进入江苏省首批非遗保护名录,2008年又成功申报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迎来了新的发展。薛雷在《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一文中不仅概述了南京白局传承现状的特点:“一是各级政府及文化主观部门对南京白局艺术的重视已提高到了一定程度。二是以南京白局为招牌,甚至以南京白局为名片的活动或形式也层出不穷。三是南京白局的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南京白局活动点。”还对南京白局进行实践活动的“三个南京白局活点”(1.甘家大院南京白局艺术团;2.大光路街道蓝旗街社区南京白局社团;3.六合区葛塘街道和平社区白局剧团)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朱雅薇在《論南京白局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记载:“资料整理收藏、媒体推广、白局普及教育、学生自发拜师学艺、老艺人演出等。”潘迎在《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认为南京白局目前主要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社会了解程度不够,影响力弱。第二,人才断层。第三,缺乏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邓利民则在《南京白局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中认为白局的传承现状为:“第一,传承方式单一。南京白局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授心传。第二,白局艺人人数稀少。第三,白局老一辈艺人留下的相关资料非常有限。第四,相关研究缺乏。”由此可见,南京白局虽有政府的支持、老艺人坚持,但传承现状仍不容乐观。

怎样有效地保护与传承南京白局艺术,是目前南京白局最为重要的问题。在教育传承方面,邓利民在《南京白局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中深入思考了学校教育对白局的传承作用,对小学教育与传承白局的有机结合进行探索。他认为:“第一,小学音乐教育要坚持音乐多元和价值平等的音乐理念。第二,小学音乐教育课整合资源传承白局艺术。”吴歌在《关于本土音乐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以“南京白局”艺术的传承为例》中也强调了本土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她认为:“首先,要抛弃音乐‘先进落后论。其次,要给传统音乐以正确的审美定位。另外,要加强白局及其他本土音乐的相关研究。”朱雅薇在《论南京白局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中认为:“可以将白局学习实际应用的,还有高校中一些专业,白局可以向高校发展。”王春雩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认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导,南京白局从业人员应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挖掘合适的传承。”

在政府政策方面,王春雩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认为:“政府应积极引领。让南京白局的发展具有法律保障,并为南京白局传承和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在经济上扶持南京白局的发展。”

在白局演出方面,王春雩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认为应创新白局表演形式:“目前白局自身表演形式单一,应当加紧创新曲目、曲牌,将时事融入进去,逐步提升白局的社会认可程度。”

在白局传播途径方面,徐梦丽、丛扬子在《探析动画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以南京白局为例》中认为:“应运用动画载体对南京白局进行传播,在动画短片的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南京白局的地域性特点。”王春雩在《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也认为:“应该通过新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宣传白局,让白局的传承融入到每个南京人的生活中。”

此外,白局的文化价值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南京白局作为一项非遗民间音乐,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吴歌、万秀媚的《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万宝宁的《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和潘迎的《略论南京本土曲艺“白局”的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中都深入探讨了这一点。吴歌在硕士论文《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中以音乐人类学的角度考察白局的历史、曲目曲牌表演、白局艺人、传承情况,并从文艺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它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大部分南京白局的研究还停留在南京白局的发展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对南京白局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也热度不减。但是从音乐本体角度对南京白局的研究所见不多,以高校的角度具体探究如何传承与保护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雨蕉.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黄玲玲访谈[J].江苏地方志,2012,(06).

[2]吴歌.南京白局及其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任非易.盛开于云锦之上的曲艺之花——试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征[J].黄河之声,2010,(10).

[4]薛雷.南京白局的历史与现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

[5]薛雷.南京白局渊源及形成探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04).

[6]朱雅薇《论南京白局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大众文艺,2011,(04).

[7]万宝宁《南京白局的民间色彩和文化价值[J].档案与建设,2011,(04).

[8]王春雩《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与对策——以南京白局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5,(05).

[9]吴歌,万秀媚.论南京地方曲艺“南京白局”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06,(02).

[10]邓利民.南京白局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戏剧之家,2014,(08).

[11]董志涌.从南京云锦谈南京白局[J].江苏地方志,2003,(05).

[12]吴歌.关于本土音乐教育课程开发的思考——以“南京白局”艺术的传承为例[J].浙江教育研究,2003,(28).

[13]吴歌.民间曲艺南京白局<机房苦>腔词关系研究[J].艺术百家,2013,(S2).

[14]吴定元.南京民间说唱艺术──白局[J].南京史志,1996,(04).

[15]徐梦丽,丛扬子.探析动画载体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指导——以南京白局为例[J].大众文艺,2015,(12).

[16]徐龙梅.南京白局的兴衰[J].江苏地方志,2014,(02).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研究述评
宜兴紫砂原料市场的开采现状与保护创新研究
隆尧招子鼓传承保护研究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国外城市休闲化研究述评及启示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近几年来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研究述评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