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5-05-30塔娜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塔娜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我国自然环境日益恶劣、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建设必须要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融入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

关键词:新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构建“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布局,即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体化,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直接关系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因此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农村的合理内涵,是实现整个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是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生态问题的核心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包括:人类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和谐发展;人类要保护自然环境、不得破坏自然;人类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得违背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2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作为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三农”问题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要实现伟大中国梦,就必须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提高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确保农民的日常生活安全。如果农村建设不注重生态环境问题,那么农民就要尝试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恶果,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证农村日常生活安全的重要因素。二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践中因为环境污染而导致农村矛盾的现象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的缓解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就会给社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实现农村经济与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而实现资源节约型新农村的建设。

1.3 生态文明是解决新农村建设路径困局的有效手段

首先生态文明是解决基层政府实际能力有限和五个建设全面推进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属于系统工程,需要相关人员要正确处理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基層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足,使得农村建设与农村基层人员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其在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其次能够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农村建设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而通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则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和谐发展。

2 现阶段我国新农村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农村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而且为了经济发展他们不惜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比如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为了获取矿物质资源,他们会无节制的破坏矿山资源,造成水土流失。二是土壤盐碱化不断加重。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的生产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造成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三是土地荒漠化不断蔓延。由于农民从土地中获得财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要求,因此越来越

多的农民不愿留在农村种地,因为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始荒芜。

2.2 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一是农村生产活动造成了农村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精力放在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广泛的应用各种化学原料,比如滥用化肥、农药等,结果造成土壤的肥力持续下降。二是农村企业污染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乡镇企业的出现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农村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不完全统计,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高污染、高消耗的污染企业。同时农村的规模化养殖产业也给农村生态建设构成了巨大的影响。

2.3 农村资源缺乏合理利用 目前农村的耕地资源浪费严重,比如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吞噬农村的可耕地,造成农村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同时农村的水资源也越来越短缺,一方面农业灌溉模式比较粗放,没有采用高科技的节水灌溉技术,再加上我国基层政府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我国农村水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3 加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3.1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转方式调结构 首先要实现农村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农业。实践表明:过去传统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破坏,而要实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因此农村要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现阶段加快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就是加强科技投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比如农村要大力发展农业沼气工程,提高农村环保水平。其次针对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部件要加强对农业技术的研究,还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科技的成果转化。因此农村环保工作的前提就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环保工程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因地制宜的环境治理办法。并且要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2 完善制度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一是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建立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指导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在具体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以此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二是要建立合法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管理和监督机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不高造成的,因此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因素就是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因地制宜的推广与制定生态环境制度,并且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强化政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实施绿色GDP模式。其次要建立健全环保部门对农村的监督机制,由于我国农村没有相应的环保机构,因此地方政府要将环保机构向乡镇一级农村一线进行延伸。

3.3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构建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从农村经济发展、政治建设等方面入手,还要积极推广文化建设,提高农村生态文明知识,让生态文明知识融入到农民的自觉行动中:一是要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知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突出对农民环保科技的培训工作,基层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农民推广生态环保知识,并且将生态环保知识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性。其次加强农村学校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提高广大农村学生的环保意识,带动整合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创造农村生态文明良好社会风气。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加强对环境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尤其是加强环境污染法治教育,提高广大基层群众的环保意识。

3.4 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农村生态建设的人文性 一是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公共财政要加强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社会生活水平,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比如我国新农合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就医保障,进而提高了农民朝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二是树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科学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培养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比如提高农民的生活方式,改变他们传统的随手乱扔生活垃圾的行为,有利于构建干净卫生的农村环境,从而有利于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的。

总之,农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涵养地、资源富集区以及特色产业基地,因而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单锦炎.创建森林城市,打造美丽乡村[J].浙江林业,2010(09).

[2]李梅,苗润莲.北京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04).

[3]黄巧云,田雪.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猜你喜欢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