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5-05-30许红
许红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正确地把握其内涵,有效运作,是校企合作成功与否、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关键,本文从“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入手,对“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概括分析,旨在探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路径。
关键词:两方三阶段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思想、理念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突出能力培养、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高职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体现专业课程设置的职业性,还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程度,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实现这一教育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科学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要素。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般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包括专业基础技能实训)→专业课(包括专业技能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的顺序组织教学。这一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松散的,没有整合和优化,而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通常需要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缺乏综合项目的训练,或者因为没有合适的真实企业而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两方:学校方、企业方;三阶段即在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将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专业平台阶段、专业能力强化阶段、企业实践阶段。
职业教育的关键点在于既能给予所培养人才某种特定的生存技能,适应某种特定的职业,又能给予培养者不断适应多种职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能力递进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按“企业实际岗位要求→顶岗实习(岗位技能)→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发展能力”的逻辑顺序,由实际岗位要求确定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由顶岗实习对岗位技能的要求确定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由此形成三阶段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三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一个逻辑化的有机整体,衔接有序,分层递进,最终达到实际岗位要求,实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
2.1 夯实基础,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与海尔集团签订了物流管理专业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第一年在校内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第一阶段——专业平台阶段),通过相对集中的课堂授课,完成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为未来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学习不但可以积累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
2.2 突出重点,重视学生实践
第二年由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实践教学培养(第二阶段——专业能力强化阶段),完成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后,学生开始实践学习。
一方面,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优秀员工担任实践教学课程主讲教师或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进行相关物流专题报告或讲座,弥补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能力上的不足,培养专业兴趣、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平台,让教师们学到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最后成长为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学校以教师带队实习的形式让教师到海尔集团参加企业生产工作,然后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一起打造适合该专业的优质教材,并按照学生基础和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年度和学期计划,做到前后连贯、承前启后。
2.3 依托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第三年在海尔集团进行顶岗实习(第三阶段——企业实践阶段)。企业实践阶段,围绕企业实际作业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岗位情境教学、岗位实训教学,将职业特色课程如仓储配送管理、物流设备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等课程设计为入厂学习,现场指导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工作任务中,课堂搬入企业,实现“现场教学、现场学习、现场操作”,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学校和企业间的良性衔接,实现深度合作。
2.4 把握关键,强化监测评定,加强信息反馈
根据协议的相关规章,对学生进行定期评估和最终评估,实习结束后,合格的学生根据海尔集团的用工政策进入海尔集团工作。
建立并落实校企关于人员、岗位互聘与管理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实训基地共管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专、兼职教师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度,使校企合作共管机制真实运行。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召开由学生代表、学校教师、企业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进行现场交流协调,总结经验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反馈,进一步完善新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養方案符合“整体素质高、知识结构优、专业应用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创业能力强、个性化发展能力强”的总体要求。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两方三阶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的成果
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解决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
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知识结构、素质的要求,制定或修改、补充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使培养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生产、建设一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