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
2015-05-30刘彦桂詠评
刘彦 桂詠评
作者简介:刘彦(1990-),男,湖北孝感人,经济学硕士,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资产定价、公司治理等。
桂詠评(1959-),男,上海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资产管理、国际投资等。
摘要: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的开放性逐渐加强,这在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中国金融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至今虽已取得十分喜人的经营业绩,但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其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本文从财务角度分析了攀商行经营管理業绩,指出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为攀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些许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互联网金融
引言
1995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灭,随着债务清理和市场监管的深入,一个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为代表的房地产信托投资蕴含着巨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部分大型商业银行给予房地产企业大量授信额度,而资金规模有限的城市信用社也将大量贷款投放到房地产领域。中央政府此前早已启动城市信用社整顿清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化解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秩序,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地启动城市信用社改制和改造工作,设立城市商业银行。就这样,各地城市信用社纷纷托管破产或者兼并重组,抱团组建新的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也就应运而生。
在这种背景下,1997年11月,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攀商行)由市银监局和财政局牵头组建起来。刚成立之初,由于接收了大量原城市信用社不良资产,导致新成立的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奇高无比,几乎处于破产崩溃的边缘。在此后的十多年里,由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国家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经营业绩步步攀升,并取得了惊人的辉煌业绩。但是,由于资产业务的过度扩张,风险与收益如影随形,其经营的市场风险也与日俱增,而利润来源单一问题也严重阻碍了攀商行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严重威胁着其可持续发展道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让世界为之一颤,并将银行过度杠杆经营风险暴露出来,攀商行也不例外,随之而来的是加强监管的舆论之声。2013年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更是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在这场新兴金融势力与传统金融巨头的较量之中,恶性竞争可能会是两败俱伤,协同合作或许尚存互利共赢的机会。面对新形势,实现新跨越,攀商行必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寻求业务利润稳健增长,多渠道拓展利润来源,缓解经营管理风险成为攀商行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燃眉之急。
一、概论
(一) 概况介绍。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交界,下辖三区两县,面积约7740平方公里,人口123.3万,其中截止2013年底,城市人口78.23万,城市化率63.4%,位居省内第二,仅低于成都。按照攀枝花市统计局公布的《攀枝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00.88亿元,位居全省第15,人均GDP全省第一[1]。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钒钛铁为代表,钛储量世界第一,钒储量国内第一世界第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中第二产业占比74.6%。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攀商行)成立于1997年11月28日,是在原攀枝花市10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刚组建之初,各项存款余额2.87亿元,贷款余额2.25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就有1.81亿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竟高达80.4%,几乎是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2],随着着力主攻贷款清缴,不良贷款率下降明显。
自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成立来,全行上下都紧紧围绕发展和创新两大主题,牢牢把握效益和风险两条主线,树立 “立足地方、服务中小、跨区发展、追求卓越”的宗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内控,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各项业务均得到了持续稳健的发展。截止2013年底,银行资产总额达611.83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64.34亿元,贷款余额177.04亿元,当年取得净利润7.41亿元。
(二)市场地位。在攀枝花市,目前一共有9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攀枝花市农商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除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一政策性银行,其余8家都是商业银行。而在贷款市场份额上,这8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出现严重分化,各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如下表1。
表1攀枝花市8家商业银行贷款市场占有率
就营业利润而言,攀商行也居于市场领导地位,2012年全年攀商行实现利润总额9.86亿元人民币,其中净利润7.4亿,投资收益3.14亿,资本利润率27%。另外,连续三年攀商行净利润都超过当地工农中建4家银行净利润之和。
在客户资源方面,攀商行也是遥遥领先市内其他商业银行。攀枝花市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每人都持有攀商行借记卡,工资都经攀商行代发。同样的,攀钢集团近8万职工工资也都由攀商行代扣代缴。截止2013年,攀商行发卡量超过30万张,按攀枝花市人口计算,平均每4人之中就有1人持有攀商行银行卡,显示出攀商行绝对领先的市场占有率。
(三) 财务状况
1.资产项目。从2008年起,攀枝花市商业银行资产余额和存款余额双双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步入资产规模百亿级银行,同时信贷规模也持续稳健增长,在2010年,贷款余额也成功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特别是2010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淡出,中国经济开始回稳反弹,攀商行资产总额也迅速从300多亿元人民币倍增到2012年的600多亿元,存款和贷款也分别突破360亿元和170亿元,达到全国中小银行规模,如下表2所示。
表22008年至2012年攀枝花市商业银行财务数据表单位:亿元
从上表2财务数据,可以看到攀商行近五年来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存贷款主要财务指标均取得了爆发式增长。然而,在业务水平总体增长的同时,其各项财务指标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其中资产总额增长较快,五年间增长约4.57倍,存款同期增长3.07倍,而贷款却只增长了2.22倍。另外,资产总额、存款和贷款在2010年年度达到增长巅峰,特别是资产总额和存款增长率都超过80%。在2010年增长达到巅峰后,随后的2011年和2012年两年里增长速度都急剧回落,难以持续。
2.利润项目。在资产总额和存贷款实现增长的同时,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利润项目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如下图1所示。从2009年开始至今,其利润总额、净利润都逐年稳步递增,到2012年底,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全年利润总额已接近1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突破7亿元。
图1攀商行近五年利润情况表单位:百万元
二、攀商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存贷款利差,利润结构严重失衡。从攀商行的各项财务数据可以看到攀商行经营业绩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存款规模,自2010年以后,其存款增长逐渐回落,一度低于20%,甚至低于贷款规模的增长幅度。存款是银行贷款资金的直接来源,是银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银行综合实力的主要财务指标之一,在央行规定存贷比75%上限的前提下,只有存款规模增长了,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发放贷款。攀商行在未来的经营中必须积极促进存款基数的持续稳定增长。然而目前其存款增长乏力,要想尽快跨入资产千亿级规模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就贷款而言,攀商行最近几年贷款规模都保持着20%以上的增长率,但均低于其资产增长率。更重要的是,在攀枝花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中,贷款业务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非常高,一直以来都超过75%以上,而手续费收入以及投资收益占比长期偏低,如下表3所示。
表3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
从表3可以看出,攀商行利润来源主要是依靠存贷款利息差额驱动的,这导致其利润来源相对单一,利润结构严重失衡,制约了攀商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以2009年为例,其营业收入为5.05亿元,而在营业收入中,净利息收入就有4.85亿元,占比96.04%,也就是说攀商行除了贷款利息收入外,其他业务带来的利润微乎其微,这是非常危险的。虽然近三年有所改善,到2012年占比已经下降到77.18%,但是如果一旦发生经济持续下滑,贷款余额大幅度下降,贷款收益和净利息收入必定急剧减少,从而威胁其业绩增长。因此,为了促进攀商行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的得到重视和解决,那就是如何解决过分依赖存贷款利差收益,利润结构严重失衡这个问题,将利润由存贷款利息差拉动转移到依靠存贷款以及其他业务利润共同增长上来。
(二) 风险预防和控制水平较低
风险和收益从来都是相伴相随,收益越高则必然意味着较高的经营风险。风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由整个市场投资管理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一般不能通过分散投资规避;而非系统性风险一般是指企业自身行为所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攀商行在专注经营业绩增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持续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问题,特别是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近五年伴随着攀商行资产规模的膨胀和扩张,其核算资本充足率的加权风险资产也相应地逐渐增加,导致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到2012年末为14.75%,虽然远高于通用国际标准的《巴塞尔协议III》规定的8%[3],也高于2013年我国银监会要求的10.5%的标准。但面对全球金融自由化趋势以及资产证券化浪潮,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大[4],一旦某一家同业银行出现资本充足率监管不达标,则很容易引起市场恐慌和风险蔓延。
在未来即将实现的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各家银行都有充分的自主权来确定存贷款利率,而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轻微的利率差异和变动都会引起大量资金流动,从而撼动整个市场,导致某些银行的资金断流甚至突然破产倒闭[5]。最近五年攀商行贷款余额高速增长,一方面,攀商行通过贷款增长提高了自身资产收益率和市场议价能力;另一方面,贷款规模和贷款客户的积累也导致了经营风险的提升,致使不良贷款率增加。而目前总行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经常发生出现工作差错但又无章可循的现象,只得事后临时增添管理条例。同时,由于缺乏一套完备的风险测算方法,导致很多风险敞口都只能粗略估算或者按照以往经验测算,經常出现低估风险的情形。在各支行操作柜台,柜员之间越权代办业务、未经营业部主任同意私自更改传票要素都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为力图便利节省时间,竟然出现代替客户签字的行为,这些都给攀商行的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三、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对策
(一) 大力拓展利润来源渠道,解决利润结构失衡问题
1.保持资产业务利润稳健增长。企业和个人存款形成商业银行资产来源,即银行负债,信贷则构成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资产运用,即银行资产,而商业银行资产运用则直接形成其营业利润[6]。为保持资产业务稳健增长,攀商行一方面必须继续严格执行稳健的信贷政策,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指示和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确保稳健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满足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做好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工作,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以此促进经济发展脱虚向实[7]。另一方面,强化现金资产管理,充分安排利用各类可用资金,减少资金闲置浪费的机会成本,提高资产收益率。按照李克强总理的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盘活数额可观的资金存量必将对提高资产收益率有所贡献[8]。另外,在证券投资方面,可以结合本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适当投资于较高收益产品,既可以提高资产收益率,又可以优化利润结构,提高投资收益对利润来源的贡献率,减轻利润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程度,促进本行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2.着力提高负债业务规模。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构成商业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在保持资产业务适度增长的同时,提高银行负债规模成为提高资产业务规模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最高不得超过75%,其计算公式为 存贷比=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因此在不违反央行存贷比规定的基础上,要提高攀商行贷款余额和营业利润,首先就得提高本行存款规模,只有存款规模上去了,才有可能有足够的资金供应贷款需求。为此,攀商行一方面应该正当合理地开展存款营销,提升日常工作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客户对本行的信赖度和消费黏性,自愿选择将储蓄存款存入本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和再贴现,向同业银行拆借资金,弥补存款规模经济缺陷。而根据MM理论,存在所得税时,利息支出是可抵税支出,向央行和同业借款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杠杆,以此来保证负债规模和营业利润的增长,同时提高本行企业价值[9]。
3.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1)利用已有优势条件,大力开展新的中间业务。纵观国内外银行业,一家实力强大的商业银行必定拥有广泛的中间业务客户群体和丰厚的中间业务利润。国外知名的商业银行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在50%左右,更有甚者能够达到7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起步比较晚,存在先天性劣势,但受益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入世以来更紧密地与世界接轨,中间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国有五大商业银行都已经达到20%以上。尽管攀商行开展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攀商行已经初步具备一些开展中间业务的非对称性优势。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时的先天性优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庞大的客户群体,市场占有率高(超过46%),这为攀商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内在优势。第二,近几年来我国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宏观经济发展持续稳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给攀商行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机遇。另外,本行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开发出更多优质金融产品,全方位满足客户投资理财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渠道,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为了更加从容地应对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冲击,特别是以现有的五大行和阿里巴巴系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攀商行应该实施以我为主的竞争策略,变被动为主动,把竞争重心放在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上,开发更多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高效的金融服务,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创造更好的条件。
(2)严格遵守经营原则,大力发展传统中间业务。商业银行比较成熟的中间业务包括转账、结算、信托、担保、咨询、顾问、承诺等,目前本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有转账结算、担保、信托、票据贴现等。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除贷款利息收入之外的另一大利润来源[10]。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一方面由于成本低廉收益可观,直接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银行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由于中间业务属于表外项目,不计入银行当期资产负债表,能够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风险管理渠道。中间业务收入虽然不计入当期资产负债表,但由于要计入当期利润表,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营业利润。但由于中间业务收入属于非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提高直接导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有利于改善业务利润结构,减少对存贷款利差收益的依赖程度。因此,攀商行必须恰当处理好商业银行经营三原则[11],在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益性,大力发展传统中间业务,解决利润来源单一问题。攀商行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必定大有可为。
(二)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是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内容,依靠存贷款利息差和其他非利息收入获取利润的特殊金融机构,其经营管理过程中蕴含着较大的风险,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三原则也要求商业银行应该更加注重安全性原则。攀商行也不例外,在保持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风险预防和控制。目前,银行业普遍适用的风险监管标准是国际清算银行出台的《巴塞尔协议》,该协议从三个方面约束着各会员国银行,包括资本充足率、外部监管、市场约束。其中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银行会对每项资本项目按照一定的风险权数计入总额,从而计算出资本充足率,只有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才能是监管合规银行。为了符合该协议,并达到我国央行和银监会审慎监管规定的更高比率,攀商行必须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在防范和化解风险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行严格的日常操作责任制,明确操作责任人,严禁业务员越权代办业务和代替客户签名现象,一旦发现从严处置,加强业务内控管理,从源头化解风险。
第二、加强信贷业务三查制度,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确保信贷资金按照贷款约定的范围使用,积极主动和贷款公司保持信息交流沟通,掌握实时资金动向,确保贷款质量。
第三,加强银行内部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法律法规,引进一套较为完备的风险监测和处理方法并严格执行。
第四、严禁自有资金集中投资高风险行业,积极清理地方融资平台,积极响应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12],逐步减少对高污染、高耗能和严重过剩产能行业信贷和投资,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行业、小微企业信贷和投资,支持国家产业结构战略转型升级。
结束语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自1997年成立之初,虽然其资产负债状况不容乐观,但全行员工凭借着不服输的职业精神和对攀商行的强烈认同感,工作勤勤恳恳追求上进,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实现财务状况基本好转。组建17年来,攀商行紧紧围绕发展和创新两大主题,牢牢把握效益和风险两条主线,以“立足地方、服务中小、跨区发展、追求卓越”为宗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各项业务得到了持续稳健发展。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攀商行应该更注重业务利润的均衡增长,调整和优化利润结构,更应该注重风险预防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金融环境变化中站稳脚跟,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面对即将和正在上演的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攀商行一方面应该积极鼓励各种金融创新活动,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用现代金融创新成果在为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创新工具提高本行经营管理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对于现代金融创新活动,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守线上线下基本金融法律法规,控制经营管理风险,保持稳健经营策略。相信如果做好这两方面的准备工作,未来攀商行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经营业绩。(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文章在构思写作过程中,感谢贾林蓉老师提供的帮助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攀枝花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panzhihua.gov.cn/zfxxgk/tjsj/tjgb/509217.shtml
[2]邓崇定.攀行高远[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8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杨力译.巴塞尔协议III[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4]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挑战[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
[5]周小川.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部金融,2011,(2)
[6]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7]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
[8]李克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J].金融研究,2013:(1):17
[9]MertonH.miller,Modigliani.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New York:The Amecian Economic Review,1958
[10][美]F.S.米什金著,高峰譯.货币金融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戴国强.货币银行学[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