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5-05-30程睿
程睿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居民生活消费水品和储蓄的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统计的各个方面,储蓄存款的增加在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整体经济水平和居民幸福水平的提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和手段,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储蓄存款余额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
一、引言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明显指的是农村与城市居民存入储蓄机构的资产总额。纵观改革开放的这么多年,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消费与理财习惯,大部分人偏向于将多余的钱进行储蓄,以求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自然而然储蓄水平得到上升。储蓄水平的上升也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以及消费心理预期的扩张,对于国家总体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引入了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实证中了解这些因素的相关性,进而提出相关可行性意见。
二、影响因素
(一)居民收入水平(X2)。随着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居民收入也日益增加,居民的存款会随之增加。在这里我们用人均GDP来代替。
(二)固定资产投资额(X3)。理论上,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居民手中的货币将会减少,相应的投资额增加就会降低居民的储蓄余额。
(三)通货膨胀率(X4)。经济学规律中,通货膨胀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息息相关,我们往往用通货膨胀率代表一个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
三、实证分析
1.数据的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年度统计数据库,数据的范围为1984年-2013年。
2.模型的参数估计
设计模型。其中Y=β1+β2X2+β3+X3+β4X4代表年底存款余额,X2代表固定资产投资,X3代表人均GDP,X4代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首先进行参数估计,得到:
通过分析,该模型X2系数符号与预计相反,并且c值过高,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为了消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首先要做的是要对数据进行处理,这里我们用对数的形式进行数据的优化,生成表如下:
观察回归结果,最直观的结论是数值方面与预想的有差异。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并不是线性相关,所以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从模型中删除,这样可以得到模型假设lnY=β1+β2lnX2+β3lnX3
再次进行回归,得到模型:lnY=-3.0013-1.0795lnX2+2.8248lnX3
3.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检验结果说明:
(1)β2=-1.0795,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将平均降低1.08%;
(2)β3=2.8248,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来说人均GDP每增加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将平均增加2.82%。
数据的各项特征,特别是解释变量的符号符合经济检验标准,通过检验。
4.模型的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由数据可以得到:可决系数为0.9947,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43,均接近于1,符合标准,通过检验。
(2)F检验:针对H0:β2=β3=0,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Fα(2,27)=3.35。由表得F=2510.312>Fα(2,27)=3.35,说明回归方程下显著,即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联合起来确实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分别针对H0:βj=0(j=1,2,3),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得临界值t0.052(27)=2.052。由表中的数据可知,β1、β2、β3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2.052,这说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显著影响。并且由数据可知,β1、β2、β3估计值所对应的P值均小于α=0.05,更能说明对应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影响显著。
5.异方差检验
经过检验得出,nR2=10.7162>χ20.05(2)=5.9915,所以模型存在异方差性。进行修正,估计结果更正为lnY=-3.0847-1.1564lnX2+2.9260lnX3。
6.结论及其探究
经过认真仔细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于居民存款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从上述模型研究分析中可以得知,在1984-2013年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收入弹性较大,这也就意味着当居民收入水平变动一点时,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将变动很大单位,也即影响显著。
(2)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对于居民储蓄也有较大的影响。从模型分析中得知,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将平均降低1.16%,变动的幅度不大,但仍有研究的意义。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会越来越大,对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也会逐渐加大,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运行。
(3)居民消费指数,即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增加额的影响在长期是显著的,但影响程度较小,在短期两者的影响不显著。从数据中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率所对应的系数值仅为-0.2463,即通货膨胀率每增加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仅减少0.25%,相关性极其不显著。但是从长期研究,通货膨胀率对于存款余额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这里我们不做研究。
在前期的假设中,我们认为通货膨胀率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为什么在研究结果中又否定了这一观点?通过研究各种文献,结合本国国情,对于造成通货膨胀率影响不显著的因素进行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总多,从而造成储蓄存款总量大,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或下降造成的储蓄存款增加或降低占有总量的比例小,从而造成的存款变动的波动小,也即影响不显著。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旧不成熟,通货膨胀率在短期内对于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只有当通货膨胀产生一定时间的作用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并且改变自己的储蓄行为,这从侧面说明其具有滞后性,即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待完善。
③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陈旧,仍旧停留在储蓄保值的传统理念下,忽视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纸币贬值。现今仍有很大一部分居民青睐甚至迷信于只有银行才是最稳健的理财方式这一说法,从而造成了通货膨胀率对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影响不显著。
从以上实证得出,我国通过膨胀率上升或下降都将带动储蓄上升,无法作为影响因素,故予以剔除。
四、政策建议
所谓“家国一体”、“家和万事兴”,在中国,居民存款余额的变化反映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必须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一系列措施,共同努力,方可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居民存款余额的合理发展。而居民存款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在此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一)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高工资标准,提高就业率,促进再就业。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适龄劳动力就业水平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这是提高储蓄水平的最根本的措施。并且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还要刺激消费,以保证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从而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经济生态圈。
(二)在确保居民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多关注社会公平问题,这要求我们逐步健全与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并且通过再分配保障居民合法利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健全关于社会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得制度的实行做到有法可依。
(三)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储蓄向消费和投资转换。投资、消费和出口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大计,要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再次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1)社会福利方面:首先可以提供生活补贴,扩大对作为社会底层居民基本保障性消费的投入,保障社会稳定,常见的生活补贴包括粮油补贴,现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再次为提供住房补贴,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廉价租金的住房,同时发放住房补贴,出台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尽快买到住房。然后要增加教育补助,必须加大对于各层次教育的投入以及补助力度,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医疗补贴也不可或缺,继续深化改革城乡合作医疗,进一步推进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医疗补助。
(2)社会保险方面:第一,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程度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大对养老保险的投入,健全法规,扩大覆盖范围。第二,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制度将失业保障固定下来,确保居民在失去生活来源后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状态。要健全以及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最重要的就是确立法律保障,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其次还要确保城镇与乡村同步得到覆盖,或者说得到相对公平的对待;最后,还要注意失业保险的有效化与合理化。最后还要大力推进商业保险的发展,我国商业保险占居民储蓄的比例仍旧较低,要加大商业保险的开发力度,降低居民预防性存款。
(四)发展金融市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储蓄的合理化,发掘其增值效应。创新投资品种,增加投资渠道,如刺激股市上扬、发展企业债券以及创新基金品种。从转变思想出发,促使居民转移其部分存款,让居民存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1984年-2013年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数据的简要处理,分析了影响居民存款储蓄余额的各种重要因素,认识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固定投资额对于居民存款储蓄余额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通货膨胀率在短期内影响程度小的内在与外在因素,并且在最后对合理化存款储蓄余额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居民储蓄关乎民生,我们必须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投入,并且在解决关于储蓄的各方面问题时,必须考虑民情与民意,始终做到以人民利益为先,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发展增添动力与活力。(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白倩.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25(4):67-70.
[2]张新生.我国二元经济与健全社会保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