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沈周题跋之视知觉艺术特色

2015-05-30刘觅

2015年3期
关键词:组合平衡题跋

作者简介:刘觅,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明代中期吴门画派作为文人画代表,其诗书画一体影响极为深远。文人画中的题跋艺术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能丰富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情感、抒发个性、增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结合《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相关知识论点,以吴门画派中沈周为例,分别从平衡、组合、张力三部分来分析沈周题跋中所具有的秩序美、形式美、气势美。

关键词:题跋;平衡;组合;张力

在中国绘画史里,明代的吴门绘画表现出诸多不同于以往绘画的特质: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团体和绘画流派;它第一次在绘画中清晰地呈现当时区域社会巨大变化的烙印,而不是体现皇权统治者的趣味;它也是第一次从精英文化向世俗文化渗透并转化。而它的题跋更别具一格,其对绘画题跋的热情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他们不仅使诗画结合得到进一步深化,实际上也展示了中国文人画语言形态和价值标准上的转变过程。文人画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它将诗书画印结合在一起,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它表现着画家的绘画境界和艺术品位,抒发画家的感情,并且强化画面的表现性。众所周知,宋代是中国画题跋由隐到显的转折期。元、明大量的诗文涌成了中国画的创作题材,随之而来的是以精美的书法及优秀的文辞为形式的题跋出现。因此题跋艺术成了中国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使中国绘画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完善。

沈周是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绘画题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始创了间画间题的作画形式,对整个画派及后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到“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的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笔者从平衡、组合、张力三方面来对沈周题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当代题跋艺术带来新的启示,为当代画家进行书画题跋创新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一、沈周题跋之平衡形式美

平衡是题跋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所有平衡的艺术构图,都反映了宇宙中一切活动所具有的平衡趋势,并且题跋的平衡艺术式样是由种种具有方向的力所达到的平衡、秩序和统一。清人张式在《画谭》中说:“题画须有映带之致。题与画相发,方不为羡文,乃是画中之画,画外之意。”可见题跋之重要性。在中国画中,画家往往将画中物象的重量偏置于画的一边,或偏于上,或偏于下,或偏于左,或偏于右,使画中与之相对应的另一边失去重量,而造成画面的不平衡,然而借题跋却能使之获得新的平衡。如沈周的《石竹》,画中石头的位置处于右方,竹子的向势偏于左下角,画的分量集中在右方,因此画的左上角相对来说就过于轻,使画面失去了平衡。而在左上角补以题跋“石丈有芳姿,此君无俗气。其中佳趣多,容我自来去。”从而使画面获得平衡。又比如《夜坐图》,画的重心偏于下方,画的上方大量空白极度与下方不平衡,为了使画幅平衡,画家在上方空白处采用大篇幅、长文字的题跋,以取得平衡。其字数达五百余字,排列有序,单纯欣赏题跋已颇为震撼。

平衡是根据力学原理,取得视觉重心稳定的一种文字形式,它具有丰富的变化,使观看者能领悟到其中自由和灵活的形式美。钱杜在《松壶画忆》中说:“落款有一定地位,画粘壁上细视之,则自然有题跋诗赋之处,惟行款临时斟酌耳。”可见选取题跋位置需斟酌,不可随意。

二、 沈周题跋之组合秩序美

韦太默首先提出了组合原则,组合即取决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所谓部分,就是整体的一个特殊“段落”,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在特定条件下,能显示出与周围背景的一定程度的分离。题跋就属于一幅画中的部分,只有让部分保持某种程度的自我独立,才能展示出部分的真正特征。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题跋追求与画的风格统一,沈周题跋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间画间题的形式,也可说是诗书画相结合形式的变体。沈周始开的这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在一个长卷中把许多独立成画的花卉、蔬果等物连成一个既相互有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整体,通过文字把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沈周《卧游》画册中的《辛夷墨菜图》,第一段,纸本,设色,纵34.9cm,横58.8cm;第二段,纸本,墨笔,纵34.9cm,横58.8cm。抒写各自意趣,统一起来反映沈周变化多样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设计的角度来看,间画间题的形式即排列组合原则,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构成整体,这也就使画面更加具有了秩序美。

三、 沈周题跋之张力气势美

题跋文字是静止的一种抽象图像符号,它根本不存在真实的运动,然而卻带给我们一种不动之动的张力。题跋文字只有在稳定平衡后才会找一个更加合适的位置倾斜产生运动感,因此张力具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转而演变成一种强烈的气势美,达到造势的目的。“势”的运用是组织画面空间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题跋的经营与蓄势是构图张力产生的,构图张力力量的释放有很多种方法,“势险则扶,势顺则逆”是其基本原则。

顺形助势是一种,也就是因势随形题写或随着画中物象的气势题跋。如《卧游图册之石榴》,石榴树的构图走势是从右上角到下面,画面中的石榴与大面积空白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画家随着构图的走势题写的跋文,既填充了空白也增强了石榴树垂下的气势,赋予了石榴的体积感和往下延伸的张力。造势还可以用“压”。沈周作画时有时先造势,再通过题跋的倾向性张力来使画面回归平衡。如《丹桂飘香图》,萧散的诗意和柔和的画面意境相合,笔墨相辉映气息流畅。

还有一种是封住边角以聚势。画中的气势不可让它无限止地向外延伸,否则会使画面产生松散。如《松荫清话图》是一幅扇面,左边是对远山的刻画,右边是松树,中间是两个人盘地而坐,其余地方大面积留白。画家沿画面上边借助题跋来拦边封角,封住画中向外延伸的张力,有了一种收聚画中气势的作用,使画面积趣更加活泼,把观者的视线拉拢到了画面中间。题跋文字的张力变化于无形之中,其所构成的气势美更加只能用心去体会和感受。

四、 余论

明代以来,题跋部分内容的增大,其实是在提示绘画主体的文人画家的身份和其内在的文化修养。在绘画发展过程中,题画诗、跋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丰富和补充了画的意境和趣味,题跋的各种字体、书体的不同也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增加了墨韵和点线面的节奏,而且题跋文又向观者传递了有关画作的各种信息,有助于观者对画意的深层体悟。吴门画派沈周诗文题跋的演化过程,实际上也展示了中国文人画语言形态和价值标准上的一种转变过程。

以上几处观点,只是为了说明问题,实际上题跋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一处题跋同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审美效应。每幅画都有其表现性,表现性属于知觉范畴,画作通过唤起视觉张力来与观赏者产生共鸣,因为一切知觉式样都是能动的,这就需要绘画与题跋在描绘生活的同时,具有一种传达能动的张力。沈周的题跋在画面中很好的体现了视知觉的相关论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为当代画家的题跋提供了重要借鉴依据。(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树华.中国画提款艺术.[M].学林出版社.2009

[2]郑文.江南世风的转变与吴门绘画的崛兴.[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华永明.试论绘画题跋中的审美追加.[D]吉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组合平衡题跋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现阶段市场营销组合及影响因素研究
当前市场营销组合与影响因素剖析
球类材料的合理利用与组合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叶德辉《述学》题跋五种探赜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