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

2015-05-30严晓爱

求知导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理性思考小组合作语文课堂

严晓爱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促进交流能力的发展,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然而教师对小组合作不理性的运用,导致课堂上出现一些“偏差”。笔者指出缺少理性思考的方面,并提出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理性思考

一、小组合作的定义与特点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凝聚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强学习之间交流与协作。

2.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首先,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教师在进行分组前,要综合平衡小组成员间的学习成绩、成员个性特点、学习风格等因素。成员数量以四人一组比较有效,因为可以两两组合灵活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学习,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之间是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不再以竞争为目的,而是通过相互合作和帮助,实现成绩的共同提高。最后,合作学习的考核注重对小组的考核。因为只有当团队成员都达到学习目标要求时,这个团队才算是成功的团队,成员个体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团队内部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协作,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关键。

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语文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情况。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公平的关系。学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共同分享,这样有利于实现我们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理性思考的方面

理性是一种具体的、辩证的思维,是最高级和最完全的认识能力。理性不断追求事物的合理性,不断追求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保持一份理性。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缺乏理性思考的几个方面。

1.课堂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泛滥

许多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曾经看过一位老师在上一堂公开课上,整节课下来居然使用了十次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些问题学生按照一般的常识都能得出答案的也要进行一次合作学习。更有一些语文老师不管是讲生字词也好,还是讲解文言文,还是写作,都必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2.重形式轻实质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当做自己教学设计的一种展示,而没有考虑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收获。课堂上只是看到学生在形式上讨论着,有一些学生或者根本没有讨论教师提的问题,只是在聊天。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就让学生课堂上自由组合进行讨论问题,而不到几分钟就马上停止讨论。

小组合作是为了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会的知识,然后再一起讨论得出自己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认知发展区。但是在这种表面的热闹之下,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获得知识,并没有掌握语文的一些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重视形式从而忽视了基本知识点的传授,也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合理

教师在组合小组成员的时候欠理性思考。有一些语文教师为了方便组合,只把前后座位的学生凑在一组。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教师就让二十几人一组。另一些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导致组员的性别单一、成绩水平单一。这样的组合不利于学生的互助协作。教师对小组成员不理性组合,违背了异质组合的小组组合原则。

4.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形式化

教师与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也出现了不理性的现象。当小组在讨论的时候,教师没有去直接地指导学生,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有一些教师只是形式地去看看学生的讨论的情况,但是并不知道学生具体哪里知道,哪里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与讲解。在学生方面,存在参与程度不同的情况。有些小组差生几乎不参与讨论,更多地就是依赖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学习优秀的同学也成了一个组全部观点的代表人。小组的观点就是优秀学生的观点。这样形式化的参与实质是在浪费课堂的实践,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帮助。

5.教师对学习的结果评价缺少理性

教师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只是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而没有对小组合作的时候成员的合作程度与协作程度进行评价。教师只是片面地评价答案的对错,也没有理性地看到组员们在沟通技巧方面的改进以及小组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只是对小组进行点评也没有适当做一些个人评价,这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三、对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理性思考

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预设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合理对学习讨论的问题进行预设是关键。有效的学习内容既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也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学习的内容既不能难,也不能太过容易。太难的内容不易达到学习目标,久而久之会产生畏难情绪;太过容易则让学生失去讨论的兴趣,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课程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将那些争议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互相启发,实现观点的碰撞。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解决问题的动力,进而通过互相交流掌握知识。

2.教师掌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我们要理性地对待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理性地对待不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不利一面,例如,出现了热闹的场面,却在浪费时间,还有只是形式的运用,而忽視了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然后片面地全盘否定小组合作有利于我们学生发展的一面,最后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就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理性地对待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能看到小组合作带来的不利,既而恰当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它实现对我们语文学习真正的价值。语文课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考虑怎样的语文问题适合用小组合作讨论。太难的问题不易进行讨论,而太简单的问题也不易进行讨论,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在还在地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通过讨论又可以得出一些答案的问题。还有就是当教师在上课讲解一些问题,学生对它的理解有分歧的时候,则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刻理解问题。例如,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就通常就不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有些让学生去理解文本思想情感方面的问题适合去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例如,在讲解胡适“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的前三段并没有写我的母亲,作者这样的安排是什么意图?这样的问题就适合去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讨论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与作者写作的技巧。其次,教师应该考虑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要在一节课上进行十几次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在三次左右就可以。最后,教师应该在讨论的时间上进行控制。给学生的讨论的时间也不能过长,让学生讨论二十分钟,这样课堂的次序会变得很乱,而且也会占用过多的上课时间,从而降低课堂的效率。当然也不能安排讨论的时间过短,这样学生都还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教师理性地组合小组成员

教师在理性组织小组合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性质上应该按照异质来进行分组,按照学生的智力、认知、性格、学习成绩进行分组。一个小组里面有智力高的也有智力低的学生,既要有成绩好的学生也应该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性格上最好是外向的与内向的学生都兼有,只有这样的组合,学生才能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彼此提高。其次,在人数一般在4到5个人左右。人数太少不能够深入讨论,人数太多则有可能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讨论。最后,在小组成员中进行具体的分工,可有组织者、提问者、交流者与总结者。只有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任务,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在分工的时候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进行。管理能力强的担任组织者,表达能力强的可以担任交流者。总之要进行有效的小组组合,让他们彼此激励、互补、各展其长,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不仅能在文化知识上互助、互长,还能在品德、纪律、性格等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4.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理性化

教师要做到理性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就应当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当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应当只是走过场一样去每个小组看一看,而没有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与交流。教师这样的参与不利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没有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与讨论。教师应该去两三组进行指导,这样既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也了解到学生的讨论情况。教师要理性地参與讨论,不能老是布置完讨论的问题后,在教室转了一圈,就去讲台上待着了。然后很快让学生们汇报讨论的结果,等学生们都汇报完结果后,老师就直接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也不够积极,参与程度很不均等。有一些小组的学生讨论很激烈,有一些小组却出现冷场的局面,而在一个小组里面的每一个学生参与程度也不一样,学习成绩好的积极参与,而学习差的学生确很依赖学习成绩好的。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需要,还要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5.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价

教师在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小组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既要注意学生讨论的结果又要注意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去理解参考答案。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除了分数外, 还应同时伴随列表和简述,以此来对其成绩作出综合的总结性评价。例如,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时,可分阶段进行分类评价。初始阶段评价:审题立意和口述文章 (或提纲);第二阶段评价:书面作品任务。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就是一组以 “人与自然”为主题的文章, 在新课 “喂——出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溯已学课文的主题,有利于归结、理解新课的主旨——“不从根本上处理好环境问题, 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在评价的时候除了教师的点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点评。

参考文献:

[1]赵艳红.教学智慧:教师权衡的艺术[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吕 宁.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3]金 荣.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理性思考小组合作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理性思考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