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5-30杨秀茹
杨秀茹
[摘 要]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分析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目前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具备的条件,以及我们在人才培养探索中所完成的主要工作,进一步分析了在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中职教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14
北京作为一个宜居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未来物流业的发展是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以服务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促进发展,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发展宗旨,更加注重物流系统运行效率的提高和服务保障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高效、集约、低碳的城市物流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打造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城市。物流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发展,对基层从业者的要求也从单一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向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管理能力和熟练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转变,为适应这一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 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适应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了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养成三维人才培养目标,并将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
11 思想品德修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不断挖掘德育教育元素开展各种德育活动,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11 法制教育
从教育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除开设《法律基础》、《物流法律法规》等课程外,还通过模拟法庭、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112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体活动、个体学生咨询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113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通过《职业礼仪》课程和入学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借助劳育课和参加社区劳动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珍惜别人劳动成果、增强集体意识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军训和校园运动会,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的团队合作意识。
12 专业知识技能
按照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物流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未来从事物流行业和个人发展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内容以公共基础学科和专业基础学科的形式,主要集中在第一学年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第二部分,是直接与工作岗位挂钩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按照产业分工将这些内容进行重构,分为仓储配送、物流运输、国际货运代理、生产物流等几个大的作业项目,每个作业项目中,又分为不同的工作任务,按不同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把知识、技能、工作规范、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等,有机整合在各个工作任务中,学生在第二、第三学年里,可以在仓储配送、运输、生产物流和国际货代等各个不同工作领域的岗位上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规范了操作,形成了习惯。这种新型人才模式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通过学习完成的是不同的课程,得到的是各门功课的分数。而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完成的是不同工作领域中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得到的是从事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最终学会的是会做某项工作。
13 职业行为养成
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教学内容的不同,分年级分别制定了行为养成“八做到”:一年级为“基本行为养成八做到”,二年级为“社会行为养成八做到”,三年级为“职业行为养成八做到”,建构了针对不同年级的三年系列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形成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养成教育规范,探索出了一条由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行为养成教育途径。学生行为养成“八做到”体系要求学生从细微处做起,从日常的一言一行做起,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符合职业人的要求。
依据这一思路,实现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技能、职业行为习惯三维目标,学生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学会了工作,完成了普校生向职校生、社会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2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条件
21 以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为前提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所有教学行为都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必须在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我们经过基础调研、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技能提炼等工作,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并经过几年的实践,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出发,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学习内容通过对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分析来确定,将专业核心技能变成了岗位工作要求,为实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行为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需要构建与工作环境相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建构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能力,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互联系,使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的物流培训基地,建有与物流企业功能完全相同的仓储配送中心、运输作业中心、国际货运代理中心和生产物流实训中心等,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任务和真实的设备,学生可以完全按照现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相关任务的实际运作,在这里,学生能学习、能工作、能体验、能反思、能提高,为实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 以作业项目为主体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我们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典型职业活动选择课程内容,依据职业工作过程,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作业项目为主体的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的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按照典型职业活动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序化课程内容;依据职业工作过程完成课程实施;将德育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知识能力技能的培养有机融合到了各个工作任务中。
例如:《仓储配送作业项目》,就是将原来的《仓储作业》、《配送与流通加工作业》、《物流业务信息处理》、《物流客户服务》等课程重新进行整合,组成一个《仓储配送作业项目》。在这个作业项目中,以“不同类型的仓储配送业务”为载体,将全部的工作内容分为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实现对各种类型仓储配送业务处理方法的熟练掌握。学生在处理这些业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的能力,了解了行业的标准和岗位的规范,了解了企业,了解了社会。
4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课程实施
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三个阶段完成课改课程实施工作。
第一学年: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基本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在这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及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提高通用能力和通用技能。与此同时,要在这一阶段对学生重点进行基本行为养成教育,掌握做一名职校生所必需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本素养,实现从普校生到职校生的转变,为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学年:专项技能训练+社会行为养成教育
学生在该阶段主要学习直接与工作岗位挂钩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依托物流机械设备实训区、货物装车实训区、物流信息技术实训室等能够体现物流典型职业活动的专项实训室,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必需的专项技能,将专业核心技能变为岗位工作要求,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并在工作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第三学年:综合技能训练+职业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完成工学交替
该阶段的学习不再受课程和班级的限制,学生在这一阶段,依托仓储配送中心、运输实训中心、国际货代实训中心等能够体现物流企业综合运作模式的综合技能实训室,分别完成《仓储配送作业》、《运输作业》、《国际货运代理》、《生产物流》等作业项目,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必需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以《仓储配送作业项目》中的配送业务为例,将配送作业结合物流配送业务的岗位要求,将配送工作岗位上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以“不同类型的配送业务”为载体,按照不同类型的配送业务分为三个工作任务。即:普通配送业务处理;流通加工配送业务处理和包装配送业务处理。三个工作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完成了配送岗位的整体工作,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各项要求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有相同的准则,却有不同的具体要求。通过完成三个工作任务实现了对各种类型配送业务处理方法的熟练掌握。学生在完成三类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工作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了行业,了解了社会。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不再是只掌握了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了这门课的考试,得到了一个分数,而是会进行配送作业,能在仓储配送公司的相关岗位上从事这项工作。
这期间,不定期地请企业专家到学校,针对作业规范和安全作业要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用企业实际作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严格树立企业的作业规范及安全意识。
在这里,把上学变成了上班,把上课变成了上岗,把教师变成了师傅,把学生变成了徒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
学生在仓储配送中心完成仓储配送作业项目后,还要在学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六周的工学交替。这六周里,学生要由师傅带领变成独立上岗,而且要接受企业的考核,同时还要考取由劳动部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最终得到的考核结果,不再是简单的各门功课的分数,而是能在某一岗位从事某一工作的一个从业资格和从业能力,完全具备了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的水平。
5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51 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们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这一目标落到了实处。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掌握了各个独立项目的技能操作,不能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有效衔接。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特别是在三个作业项目中,将知识、能力、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等有效地融合到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能力,锻炼了品质,真正实现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完成从职校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52 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分岗位参与其中,每一个岗位的工作都要与其他岗位发生关联。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不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这就能够有效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操作优势,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53 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情境体验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工作过程导向下的教学情境来源于真实的工作情境。综合技能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室,特别是生产性实训室,真实的企业,真实的任务,学生完成的,不再是一门一门的课程,而是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了一定工时的作业任务,学生所得到的评价,也不再老师给的一个成绩合格的分数,而是企业专家所给的是否具备了能够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和技能,或者是拥有了某个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
为适应首都经济建设与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为首都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孟林丽基础管理型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标准分析[J].中国市场,2015(2).
[2]钟丽娇浅议校企合作模式下物流专业的德育工作[J].中国市场,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