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要立足文本
2015-05-30周敏
周敏
摘 要: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在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然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多样,虽然变得不再沉闷与乏味,但语文味却变得越来越淡,正是因为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文本。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然而在新课标理念的熏染下,语文课堂虽然变得热闹起来了,但语文味儿却变淡了,语文的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课变多了,学科性却丢弃了。
一、教师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过分追求个性,随意解读,偏离文本价值。文本是作者独特思想、情感、体验的载体,是其经过精心加工过的,其价值取向是明确的。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凭学生对本文进行随意解读,而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为了追求个性化,往往偏离了文本价值。
课堂形式异彩纷呈,使语文课偏离文本教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会导致学生把注意力重点放在朗诵、表演等方面,弱化了文本,脱离了教学要求。
滥用多媒体教学,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为了辅助语文教学,不少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看图片、欣赏音乐、听故事,虽然课堂容量增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学生的眼睛常常被图文并茂的课件所吸引,导致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了,思考的时间少了,体验的时间少了,而不能真正走进文本,从而弱化了对文本的感悟。
脱离文本,引进大量课外知识,教学内容被无限扩展。为了追求学科的融合性和目标多元化,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引进大量的课外知识,语文课被过度拓展,严重脱离了文本。在一些主要教学环节中,有时甚至让人很难分清哪些内容是对教科书文本的解读,哪是用来辅助解读教科书文本的其他课程资源。
二、中职语文教学立足文本的方法
缺失了文本的语文课虽然精彩纷呈,但却也越来越浮躁。如何才能让语文新课改的步伐走得更踏实更稳健些?这需要每个语文教师要有文本意识,立足文本,依托文本,让课堂呈现出实实在在的精彩。具体表现为:
1.注重解析文本中的字、词、句
字、词、句是文本的基本组成单位,只有掌握了本文中的字、词、句,我们才能真正走进文本。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本身。所以,在语文课堂里,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對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品味来沉淀知识,传承民族文化,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文本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教师不可让学生摒弃语言文字体会思想内容,或隔开思想内容来感悟语言文字。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品味、感悟语言文字,才能使之更好地探究、感受作品丰富的内涵,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2.要深入挖掘,寻找文字背后语言蕴藏的情感
于永正老师曾经这样说:“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新课标中这样要求: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只有深入地挖掘文本,才能在深层次的解读中寻找到蕴含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才能组织学生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
3.重视文本阅读的整体性
阅读教学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都要立足文本。一切教学活动应从文本出发,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师生的一切感悟都应当从文本阅读开始。文本不只是表层话语,还有体现在话语中的深沉意义,对这种深沉意义的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认识,这样理解文句才不会断章取义。
4.引导学生主动体验文本,自主探求
人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而现在的语文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实际,在学生还没有充分阅读文本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就提一些自己都难以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探讨,结果只能是“万马齐喑”。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前语文教育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教师跳不出应试教育的樊笼,摆脱不了标准答案的桎梏,剥夺了学生的言说权,导致学生集体失语,使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死水一潭。如何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问题与困惑,需要语文教师勇气和智慧兼备。
参考文献: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