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望的反抗

2015-05-30李君玲

出版广角 2015年8期
关键词:反抗鲁迅

【摘要】在中国知识界中,鲁迅是一个孤独的行者,因此,在他一生以专制政府为目标、没有任何援手、充满各种风险和干扰的斗争中,需要特别的勇敢和坚毅。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林贤治笔下的“一个人的鲁迅”系列图书中真实的鲁迅形象。

【关键词】 鲁迅;反抗;精神领袖

【作者单位】李君玲,书评人。

陈丹青在鲁迅纪念馆发表的讲话中说他几十年都想念着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鲁迅。这一句话掷地有声,表现的不仅是对鲁迅的怀念,更是对鲁迅精神的追崇。

鲁迅,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聚焦中,有褒有贬,有理解也有误会。尤其是鲁迅文章从中学课本中删除,引发了从学者到普通学生的热烈讨论——“今天,我们还要读鲁迅吗?”“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温儒敏回答了我们的问题:鲁迅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读鲁迅其实在了解我们自身。钱理群也曾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今天这个浮躁、浮华、空谈的时代,或许我们正需要鲁迅这样的文化“苦工”。专家学者、社会舆论都在传达这样一个理念:我们是需要鲁迅的。那我们读懂鲁迅以及他的作品了吗?

很多人对鲁迅的了解,其实根本谈不上了解,仅限于读过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文章,除了这些文本,我们还知道什么?自己看鲁迅,毕竟见识短浅,许多内涵与深意不一定能看懂,即便看出点眉目,大多也只是浮于表面。就像《红楼梦》,自己抱着啃,或许是费力艰涩的,然而,专家学者对《红楼梦》的研究与解读,不仅数量多,而且研究深入,解读清晰。要读懂《红楼梦》就不能只读名著本身,更要“博采众家之长”。同样的,想要读懂鲁迅,并不是看鲁迅的三五篇文章就能看懂,也不是一套《鲁迅全集》就能深入透析,除了读鲁迅,还要看别人如何读鲁迅。中国专门研究鲁迅、“吃鲁迅饭”的专家,据说有两万人。所以要想认真全面且正确地读懂鲁迅、读懂鲁迅所说的中国和中国人、读懂我们自己,可以去读读这两万多专家的几万万文字,但这段文字路线实在太长了。不过说到读鲁迅,我们就不得不提林贤治和他的“一个人的鲁迅”。

一、一个林贤治内心的鲁迅

鲁迅可谓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专家、读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林贤治对鲁迅是崇拜的,正如他所说:“在中国,鲁迅是唯一使我确信的一位真正能为中国的进步和底层大众的命运着想的知识分子。” 这种偶像式的崇拜,其实充斥着强烈而深刻的个人体验与共鸣。林贤治出生于鲁迅身后的时代,他经历的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政治变动的另一番版图。虽然经历的时代不同,但他与鲁迅有着相似的生存境遇。在经历“文革”困顿的时候,林贤治开始系统全面地研究鲁迅。在这段抑郁的时期,鲁迅的著作就是他的“强力止痛剂”,这一味药不仅有效地治愈了林贤治的困顿,更激荡起他内心的波澜,升华了他对鲁迅的情感。林贤治从20年如一日地研究鲁迅,到转向拷问当代知识分子群体命运,成为一位思想布道者。这并不是远离了鲁迅,就如林贤治自己所说,他在著作里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来源于思想煎熬时,从鲁迅文字中摄取的巨大精神感召。从这个角度来说,鲁迅是林贤治的标杆,是他永远树立的榜样。

在我看来,一个可以称之为偶像的人,必定是让自己喜欢的;林贤治对鲁迅的这种崇拜,使他一定会对这位偶像进行带入个人情感的解读。事实也是这样,如林贤治所说:“历史是人写的,人必然会把主观性放进去。谁写鲁迅,就是谁的鲁迅,只能是这样。不能说这个世界上现在还有什么客观的、真实还原了的鲁迅。鲁迅是个体的鲁迅,他代表他自己,不代表什么集团。从接受者一方来讲,鲁迅也是个体的,不是什么集体意识,是每个人用心去领会的。”因此,读“一个人的鲁迅”,你会看到林贤治心目中的鲁迅,而这个鲁迅,可能与历史上真实的鲁迅有很大差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细细品读“一个人的鲁迅”中林贤治眼中的鲁迅。林贤治笔下的鲁迅,是一个叛逆者、复仇的战士、举火把的人、无政府主义者、乡土诗人、守夜者、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一个从无爱的人间走来的人,一个向坟的过客,一个背负了巨大的虚无,却执着地挑战死亡的人”。纵使不少学者认为林贤治笔下的鲁迅过于完美,但是林贤治始终认为自己坚守的是“内心的鲁迅”,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中品读出这一种拥护与坚持。

二、一个反抗的鲁迅

“以反动破坏充其精神,以获新生为其希望,专向旧有之文明,而加之掊击扫荡焉。”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指出,发端于19世纪文明的新精神,实质是一种反抗精神。在林贤治的书中,鲁迅的形象是鲜明的,这种鲜明的特色甚至赤裸裸地体现在书名中,作者毫不掩饰——《反抗者鲁迅》一如书名,在这部传记中,林贤治将鲁迅定位成一个“反抗者”的角色。

鲁迅的反抗体现在他一直在揭示时代的真相。鲁迅处于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那个时代混杂着传统中国的黑暗、现代思想的光明,充斥着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那是一个正在转型的社会——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專制政治转向民主政治,这种转型是粗糙的,而这种改革的进程又相当缓慢。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下,人,被“吃了”,也就是作为个人从生存到发展的各种权利,全然遭到剥夺;用马克思对专制社会的概括,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然而这个时代的人,早已习惯了这种奴隶的境遇,他们麻木,苟且偷生,不敢正视现实,甚至善于遗忘,这简直就是一种“本能”。鲁迅所做的反抗,不但在于去揭露黑暗的事实,更在于去暴露各种企图掩饰黑暗的行为。可怕的是,这期间,除了官方的布置,还有“同人”的合谋,以及民众的参与。天生敏感的鲁迅又岂能容忍这些有害的事物呢?于是他斗争、反抗,他极力使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陌生化,使隐蔽的东西公开化,使稳定均衡的东西极端化和尖锐化。总之,他要使“黑暗的动物”现形,使“铁屋子”里的人们无法昏睡和假寐,使大家看见事实的实在性,使真理自明。鲁迅的全部努力,几乎都在揭示时代的真相。

鲁迅的反抗体现在他总是以一种与人们相悖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世界的真实,这种反抗是全方位的。鲁迅的反抗不仅是一种斗争,更是一种反叛、突围,是一种怀疑一切的态度。鲁迅不相信中国历史,因为那是为统治者编修的“家谱”;鲁迅反对蒙昧主义,但他不信任中国的学者;鲁迅关注底层阶级,但他同样反对“迎合”大众。鲁迅的敌人从来不是面对正前方的人,而是来自上面、背后、内部,来自周围的世界。林贤治做“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丛书,目的在于发扬和传承鲁迅这一反抗精神。林贤治的笔墨重在描摹作为思想家而非文学家的鲁迅,更加突出了他是如何用一生来履行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天然使命,如何与国民党政府、左联、新月社以及青年进行论战,其中包含了他对各个派别的抨击,对诸如专制、集权、书籍审查制度、人权、国家、民族等一系列理论的冷静思考。因此,鲁迅的反抗,鲁迅的斗争,是全方位的。

三、一个完整的鲁迅

就如前面所说,研究鲁迅、靠鲁迅吃饭的人,有两万多,研究鲁迅的文字千千万,要读懂鲁迅,就要读鲁迅的著作,看别人眼中的鲁迅。然而,在很多人的研究里,对鲁迅的解读是不完整的。就如林贤治所说:“当时所有的鲁迅传记,包括台湾的《鲁迅正传》,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写鲁迅少年的时候篇幅多,中年鲁迅写得少,晚年很薄。这是很奇怪的。包括后来鲁迅与周扬的冲突,革命营垒内部的矛盾,大家都避而不谈了。”确实,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鲁迅是不完整的。林贤治肯定不容许这种不完整发生在偶像身上,因此,《反抗者鲁迅》作为“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书籍中最为生动并富有趣味的一部,为读者直观形象地了解与还原鲁迅一生提供了参考。在这部传记中,林贤治以其独特的视角、激越且富于诗意的笔触,复原了一个丰富、完整的鲁迅,不仅倾注了林贤治对鲁迅作品的深刻理解,而且更大的价值在于对鲁迅的思想与人格做出精彩而独特的分析与评价。尤其是“一个人的鲁迅”系列书籍中《鲁迅的最后十年》,林贤治对被模糊掉的关于鲁迅晚年革命营垒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对“国防文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等,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厘清了脉络,呈现了一个完整的鲁迅。

我们埋头品读《鲁迅全集》,因为那是要读懂鲁迅的必经之路,也是品读 “一个人的鲁迅” 系列图书深义的唯一路径,但是,那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读懂鲁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研究者心中,也可能有一千个鲁迅。林贤治,他“内心的鲁迅”,是他“一个人的鲁迅”,值得细读。

猜你喜欢

反抗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浅析《亚细亚孤儿》中的孤儿形象
浅析《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
压抑与反抗
精神与苦闷
鲁迅的真诚
疯癫女人的反抗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