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

2015-05-30吴雄熊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从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出发,对创新内涵、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并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途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浙江省教育科学年度规划课题“以创业园为平台,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349,主持人:吴雄熊)。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6-02

一、创新能力内涵

所谓创新能力即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一些新的发明、改进方案的能力,同样针对某些问题提出质疑和开展调查的能力也可以称之为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创新基础和创新环境的建设,同时还要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研究。

二、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合作基础不扎实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均属于低层次的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只是简单地给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并未有过多的直接参与;而且高职院校学生在企业参与实习的过程中,企业也没有制定系统的实习计划,而且在成果考核制度上也没有较为完善的机制,使得实习变成了简单上岗工作。长此以往,学生对校外实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业的几率也逐渐变低。此外,合作企业没有直接参与到学校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加之一些企业并未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很多“产学研”项目最后均成为学生的“作业”,企业参与度不够是导致校企合作模式无法高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2.合作模式不清晰

现阶段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可靠实施学以致用原则,很多学生的实践工作并未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一线生产人员,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生产技能,因此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是该教育教学模式的关键。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已经逐渐演变为学生把实训当做获得学分的手段,并未真正的通过实训来提高自身生产实践技能。这种情况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无法给学校创造更多的教育资源,企业并未获得更多的高素质生产一线人员。未来校企合作教育的发展势必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实际需求,从多方面来确保校企合作教育教学质量。

3.合作机制不完善

一是高职院校的自我调适机制不健全。学院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等方面跟不上当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节奏,达不到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本身在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撑等方面较本科院校弱,使得校企双方无法真正实现良性合作。二是地方政府在促成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控机制和政策性法规方面不完善。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未能深入的开展和实施。三是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不明确。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是停留在学生专业实习和实践、顶岗实习等层面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开发、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参与合作开发课程、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很弱,校内基地生产化和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成功案例很少。

三、创新能力提升的模式

校企合作是新教育教学制度在社会不断推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而言,能够培养出更为高素质生产一线人员。当前国内实施较为成功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有:

1.“订单”培养模式

所谓“订单”,即是指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需要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校企双方对于学生选拔和教育模式共同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实际需要。订单培养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与某一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通过专业教育直接培养出能够在企业中开展生产创新活动的学生;另一种是采用双向选择的模式,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企业,同时企业也可以对学生发展制定更为合适的培养计划,进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2.校企互动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方便,企业直接个学校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培养方案,譬如设立奖学金,成立科研小组等,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校外实践基地。企业不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中,由学校向企业推荐不同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3.“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

“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高校落实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教学模式的环节之一。所谓“厂中校”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高职学校和企业之间以双方共同的利益主体为平台,实现两方面全方位的联系和对接,同时双方根据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技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进行培养,搭建有利于职业化的课程体系。“厂中校”整个系统的构建以学校的课程为主体,遵循“校外企业课堂化”的原则,将课堂知识和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课堂移到企业车间,实现双方的互动和沟通。企业拥有的是一流的生产技术、先进设备仪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雄厚的资本以及先进的经验模式,但是学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大量的知识性人才、信息储备和灵通的咨询信息。“厂中校”模式实现了教学和工厂的合二为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主要内容以及课程的评奖、评估的过程都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帮助,而企业定期召开的员工培养大会和人才培养座谈会以及企业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等都需要学校的积极参与。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成立联合委员会,共同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教学课程

校企合作模式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致力于共同的建设就必须成立联合委员会。此联合委员会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校企之间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包括校方课程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模式、适时地思想教育课程以及有利于双发发展的科学的考核评级体制等等;同时校方和企业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和需求都可以通过联合委员会进行传达的要求,例如校方要求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岗位的要求以及实践的项目等都可以通过委员会传达。联合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应该由校方和企业之间沟通抽取等比例的工作人员组成,这样形成的第三方委员会既有利监督双方在合作期间需要履行的共同义务和责任,同时也可以促进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和交流,实现双方利益共赢。高职院校在制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对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与企业做好沟通,在此基础上共同确定最终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要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通过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实际生产能力。开发出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程,共同制定实施方案,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新课程的开发,把更多更具有实践价值的知识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了解到学习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知识。努力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学校引进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加强学生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感,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尽早的做好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培养他们更加全面更加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校企合作创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会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一线工业人员,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大的优势。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高职教育在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两个方面也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学生在校内受到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托实训基地。虽然现阶段一些高校与校外企业联合办学,可以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来开展具体实践培训工作,但从具体效果上看,校内实训要更优于校外实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校外实训不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容易演变为校外参观。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更多更有效直接的实践技能,同时又浪费的大量的教育资源。近几年,国内很多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忽视了学校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逐步导致资源结构性矛盾问题的出现。虽然一些学校也建设了一定数量的实训基地,或者与校外企业共建学生实习场所,但在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并未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技术技能。加之一些学校实训指导老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训基地完全没有发挥出实际作用。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着重注意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形成一整套的学生校内实训教学体系,保证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学习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专业技能。

3.加强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从专业技术知识到实际课程教授,再到具体的实训操作指导,既需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强调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上的能力培养。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关键,高职高专实训教师既是专业知识教师,同时又是实训技能指导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就要求实训教师不仅仅要努力搞好相关科研工作,同时还要努力去学习更多的实践技能技术。从实际情况出发,依靠“下、带、聘”的方式培养实践教师队伍,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将优秀教师送到企业参与实践工作,提高其自身实际操作能力,更为全面的了解企业运营方式,以便于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在企业期间,一定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特别是与企业生产实际息息相关的环节。

参考文献:

[1]汪磊,王志强.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6:113-114.

[2]张捷.浅谈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无线互联科技,2013,08:231-232.

[3]吴丽,邹洪芬.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24:4-7.

[4]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1-66.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创新能力高职院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