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性资产寻求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与动态技术能力提升

2015-05-30贾镜渝赵忠秀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跨国并购

贾镜渝 赵忠秀

摘要:文章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如何进行有效地知识转移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案例建立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结论为:首先,企业资源优势互补是创造性资产寻求型跨国并购成功的前提。其次,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地相互结合是提升动态技术能力的关键。最后,对于想要通过跨国并购提升技术能力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尤其重视逆向知识转移。

关键词:知识转移;动态技术能力;创造性资产寻求;跨国并购

一、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文献相对较少。几乎没有国外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知识转移问题进行研究,而国内也只有几个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刘文纲等(2007)从无形资源的隐默性和适配性出发,探讨了这些性质对资源在中国跨国公司内部进行扩散和转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刘文纲等(2009)进一步分析了文化差异和竞争战略冲突对跨国并购中技术转移的影响。张天桥、崔新建(2008)指出中国企业知识转移应注重由国外子公司到国内母公司地逆向转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路径和过程。同样,邹玉娟(2008)通过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寻求型的对外直 接投资有利于母国技术的提升,是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一种适宜选择。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分析了逆向技术转移与母国技术提升的具体路径。刘明霞(2009)以邓宁的OLI框架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逆向知识转移的先天劣势,并进一步提出了克服这些劣势的解决思路。宣烨(2010)则从策略互动、组织学习、协调沟通和组织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跨国并购后,企业资源和能力有效转移的影响因素。最后,聂磊 (2012)从知识特性、接收方特征、传授方特征、组织比较情景、转移方式五个方面对中国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过程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笔者发现目前对中国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影响中国跨国企业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大多借用前人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研究成果,缺乏对在发展中国家情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特殊性分析。其次,这些学者大多强调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地逆向知识转移,而忽视正向知识转移的作用。事实上,只有将逆向知识转移与正向知识转移相结合,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才能使中国企业在获取技术的同时实现动态技术能力地提升。因此,仅关注逆向知识转移不能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进行全面地把握。由此可见,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过程及其特殊性进行全面、完整地分析对于创造性资产寻求型的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进行成功整合以及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动态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

1. 技术获取与动态技术能力。企业知识论将知识管理活动分为两类:知识创造和知识应用(Spender,1992)。在此基础上,Baden-Fuller(2004)最早将联盟内的知识转移活动分为知识获得(Knowledge Accession)与知识习取(Knowledge Acquisition)。知识获得指联盟内不同成员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服务将自身知识资源进行结合;知识习取则是企业通过吸收合作伙伴知识拓宽自身知识存量和质量的学习机制。知识获得与知识习取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创造了新的知识。

笔者以Baden-Fuller的知识获得与知识习取理论为基础,将中国企业跨國并购活动分为技术获取与发展动态技术能力,即创新能力两类。技术获取指企业通过并购获得了被并购方己有的技术知识,例如生产设备、知识产权等;而发展动态技术能力则意味着企业在获取先进技术后,通过吸收、消化该技术,创造出新的知识,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Buckley(2009)指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联盟的主要目标在于获取知识。但中国跨国公司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中国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差距,全面提升自身技术能力,发展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引进技术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増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仅仅为了获取技术而不对所获得的技术进行吸收、整合和创新,那么企业很难提升自身的动态技术能力。国家通过引进技术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技术获取是发展动态技术能力的条件和手段,发展动态技术能力则是技术获取的最终目的。因此,创造性资产寻求型的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只有将技术获取与提升动态技术能力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2. 技术获取、动态技术能力提升与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是指知识从知识传送方流向知识接收方的过程。在本研究中,笔者将知识转移分为正向知识转移和逆向知识转移。正向知识转移指知识由中国母公司流向国外子公司,而逆向知识转移则指知识由国外子公司流向中国母公司。中国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过程应该包含以上两个方面。

创造性资产寻求型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首先是要获取国外子公司的技术、品牌、销售网络等知识。这需要通过逆向知识转移将被并购企业所拥有的内嵌于各种设备、人力的先进技术转移到母公司,从而实现技术获取。然而,技术获取只是手段,提升企业动态技术能力才是最终目的。逆向知识转移只是将国外子公司原先所拥有的设备、知识产权、技术人才等转移到母公司,从而获取了子公司己有的技术,并没有真正实现动态技术能力地提升。想要发展创新能力,中国企业必须在获取技术后,对其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整合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优势资源,提升动态技术能力。而这一整合过程即是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相结合的过程。只有将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跨国企业才能从根本上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从目前创造性资产寻求型的跨国并购案例来看,中国企业的并购对象通常是由于管理不善、生产成本高导致财务亏损但却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与这些公司相比,中国跨国企业往往具有低成本生产优势,拥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有的企业还拥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成功的商业模式。因此,动态技术能力提升地实现需要中国企业将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逆向知识转移获得国外子公 司的先进技术,同时通过正向知识转移将母公司低成本生产模式等优势与子公司在研发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促进中国企业动态技术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以技术为核心的创造性资产寻求型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获取子公司技术的过程是技术知识由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的逆向知识转移过程。然而,逆向知识转移仅仅使企业获得了子公司的静态技术,要提升中国企业动态技术能力,必须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而这一整合过程的实质就是母子公司间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相结合的过程。由此可见,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向知识转移对于中国企业实现跨国并购目标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逆向知识转移是企业获取技术、实施正向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而正向知识转移则是企业实现并购目标,提升动态技术能力的重要保障。基于此,笔者建立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如图1)。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只有同时关注两种转移过程,将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有机地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才能通过获取国外技术来发展自身动态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以南京汽车并购MG罗孚为例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汽)是中国特大型汽車骨干生产企业,2007年成为上海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6亿元人民币,2007年销售收入144.6亿元,利税6.2亿元,拥有技术人员2 478人,管理人员716人,汽车品牌达600多种(王志乐,2012)。并购前,南京汽车主要以生产轻型卡车和中小型轿车为主,缺乏中高档轿车。另外南京汽车部分存量资产效率不高,制造技术落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因此,南汽希望通过此次并购实现两条腿走路:既要引进来,也要有自主品牌。MG罗孚(以下简称MGR)是英国最大的独立轿车制造企业,其轿车和跑车生产工艺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拥有技术、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其没有顺应将整车生产和零部件采购向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的全球化潮流,制造成本过高,导致财务亏损。

2005年南京汽车和凤凰控股以50%:50%的出资比例在南京建立合资公司,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MG罗孚的系列汽车整车产品以及PTL的动力合成总产品。MGR把产品研发中心、国际营销网络以及罗孚品牌、MG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完整地转移到合资公司。并购后,南京汽车获得MGR以及动力总成公司的全部资产,其中包括一套完整的生产研发设备、4个整车产品平台、3个系列发动机、一个变速箱产品和一套百年沉淀的无形资产(王志乐,2012)。通过建立国家级汽车研究院消化、吸收MG的各项核心技术,南汽在并购后的一年内就实现了第一台N4发动机点火成功,第一台MG-7整车点火成功,第一台MG-TF 整车点火成功等系列成果,并且成功开发出MG名爵整车,成为中国汽车业内第一个自主国际品牌。

南汽收购MG罗孚,通过消化、吸收MG罗孚的先进技术实现动态技术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有效地知识转移。

首先,在并购实施前,南汽就和罗孚进行了长期的合作并进行了跟踪调查,对罗孚的品牌、技术与资产有透彻地了解,确定双方存在优势互补的资源,这是并购后进行整合以及实施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南汽在制造技术方面比较落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另外,在产品上主要以轻型卡车和中小型轿车为主,缺乏中高档轿车,这使得其不能充分发挥范围经济,降低了生产效率。但是,利用国内廉价劳动力,南汽具有低成本制造优势,且拥有高效、快速灵活的生产流程。MG罗孚拥有先进的技术、品牌以及销售渠道,特别是在跑车和轿车生产工艺上世界闻名。但是由于其难以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新理念和市场需求,生产成本过高,难以扭转财务亏损状况。因此,南汽可将国内低成本制造以及高效、灵活的生产流程优势与MG罗孚在技术、品牌、销售上的优势相结合,通过正向知识转移将母公司生产流程移植到子公司,通过逆向知识转移吸收MG罗孚的先进技术,实现低成本制造优势与MG罗孚的先进设备、技术、品牌等优势互补。

其次,南汽实施了内迁式并购与当地生产相结合的模式,以南京和英国长桥两大基地为依托,推进南汽名爵的国际化进程。并购后,南汽首先采取了内迁式并购,成功地实现了引进罗孚技术的逆向知识转移。除了总装设备留了一小部分在英国外,南汽将MG罗孚的大部分设备搬回国内新建的厂房,其中包括在MG罗孚长桥的焊装厂和变速总成厂,主厂房和附厂房共计8万多平方米、300多台机器人(王惠萍,2007)。由于MG罗孚的焊装过程依靠机器人全自动化完成,科技含量高,南汽与MG罗孚存在较大的知识势差。为了提升自身吸收能力,南汽花重金聘请专业的培训公司对本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机器人的编程、调试、预保养等基础培训,通过观看培训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机器人的编程、调试和保养演示,然后认真琢磨,反复实验,共同研究,最终完成设备调试,实现了技术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MG名爵的国际化,充分利用MGR公司的品牌与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南汽没有放弃MG罗孚在英国长桥的生产基地,而是在并购后立即派工作组进驻该基地,在当地重新招聘员工(韩荟芬,2012),通过学习互助、私人交流等方式加强中外员工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在员工间地流动,加快了员工对新知识的吸收、应用,使其内化于本组织,为自主创新能力地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并购后一年内,南汽就掌握了焊装生产线的ABB机器人技术、电喷标定技术、全套的缸体、缸盖、曲轴和连杆加工线,并在其设备和工艺上有了提升,在罗孚的基础上发展了名爵新车,成为国内汽车业内第一个自主国际品牌。

综上所述,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是南汽成功提升动态技术能力的关键。在存在较大技术差距的情况下,南汽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加强与MG罗孚原技术人员、工人交流等方式,快速提高了自身的吸收能力,成功实现了逆向知识转移。同时,通过内迁式并购与当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南汽有效地对中国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与MG罗孚的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进行了整合,实现了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的有机结合。

四、 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并购前,对被并购对象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双方优劣势,确定存在可以互补的资源是技术寻求型跨国并购成功的前提条件。在案例中,南京汽车与MG罗孚存在技术上的差距,但是却在成本控制与生产流程上具有优势。因此,互补的优势资源是发挥协同效应的前提。

其次,仅仅关注逆向知识转移是不够的,并购成功的关键在于两种知识转移地结合。逆向知识转移只能让企业获取静态的技術,而只有将正向知识转移与逆向知识转移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动态技术能力,发展出自主创新能力。

最后,虽然两种知识转移都很重要,但是逆向知识转移是创造性资产寻求型企业实现并购目标、提升动态技术能力、发展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应该尤其重视。在此过程中,留住原有技术人才,加强双方人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知识在跨国企业内部的流动与共享,重视跨国文化的整合,减小文化冲突是逆向知识转移能否成功的关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应该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重视,促进逆向知识转移地成功实施,再结合正向知识转移,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实现通过引进技术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荟芬.基于跨国并购的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学习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9):97-102.

2. 刘明霞.创造性资产寻求型FDI: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新趋势和新挑战.财贸经济,2009,(4):83-87.

3. 刘明霞.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FDI的逆向知识转移.知识管理,2009,31(3):139-146.

4. 刘文纲,汪林生,孙永波.跨国并购中的无形资源优势转移分析——以TCL集团和万向集团跨国并购实践为例.中国工业经济,2007,(3):120-128.

5. 刘文纲,侯汉坡,刘春成.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技术转移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8):19-33.

6. 吴先明.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9):52-5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战略及其竞争优势研究”(项目号:71332007)。

作者简介:赵忠秀(1966-),男,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商务;贾镜渝(1988-),女,汉族,重庆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商务。

收稿日期:2015-02-06。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跨国并购
新常态下煤炭企业知识转移过程研究
跨国并购与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跨国并购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制造企业跨国并购财务决策
跨文化因素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
高职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知识转移方式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