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探讨
2015-05-30郭锋
郭锋
摘 要:从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内涵、体现现实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现实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情境导入的创设教学、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和突出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等。
关键词:情境导入;多样化;主动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从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性已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并提出了“应用意识”这一理念,可见在小学数学中现实性的研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一、小学数学课堂现实性研究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现实性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论。进行现实性研究就是要探究小学数学现实性教学的理念、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目标上的创新性,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仅仅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化,同时也注重数学问题的实际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将培养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和逻辑思维来分析与研究周围的事物,从而使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实践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研究有利于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树立现实性的观念可以使教学以新的理念来对待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使课堂教学的模式由单一性、封闭性向多元化的方法转变。通过现实性的、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模式,才能够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使数学的本质特征真正被展示出
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树立现实性的观念,能够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实性的实施过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现实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情境导入的创设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的功能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具有能自主地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已经成为数学教育者的共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说明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做到以学生为本,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
望。笔者认为,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教学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的紧密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张大爷去交水电费后带回来一张发票,上面显示着电260度,水25吨,每吨1.7元,总共交水电费250.5元的字样。但是由于张大爷的一时疏忽,将发票撕掉一部分,上面没有显示每一度电是多少钱,你能帮张大爷算出每一度电需要多少钱吗?交水电费是每一位同学都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种将数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经验结合的应用型题目很容易使他们发现数学的用处,因此,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等量关系式:总费用-水费=电费,数学算式:(250.5-1.7×25)÷260=0.8(元)。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被看作开放性的系统,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具有主体性的地位,因此,应当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自身的整体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的选择。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问题探索式和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3.突出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思考获得经验,理解所学,倡导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性知识”。在凸显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式中可以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还可以采取探究性的方式等。
参考文献:
[1]叶怀潮.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J].考试周刊,2007(4).
[2]邱晓军.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情境的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1).
[3]彭玲艺.现实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缺失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