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5-05-30闵秋瑞

2015年43期
关键词:税收征管建设

作者简介:闵秋瑞(1992—),女,汉族,重庆市荣昌县人,会计硕士,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MPAcc专业,研究方向:CPA。

摘要:税收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生产力形式改造着税收工作,为税收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建设推波助澜。但是基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税收信息化建设还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让税收信息化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效果,所以,如果需要税收信息化为我国税收管理机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就必须加以改进。本文主要从税收信息化概念入手,通过对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现状分析,发现其问题所在并探析改善意见,以此对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税收信息化;税收征管;建设

在全球经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开始了改革,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改革。无论是税务系统,还是教育系统,都开始从纸化人工操作,跨度到计算机信息网络化程序。而对于税务系统,似乎因为人人都是纳税人,所以大家变得尤为关注。税收信息化是提升税收信息管理能力与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技术改良、机制创新与制度变迁[1]。我国当前的税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政府支撑和帮助,但在组织机制协调交流与信息共享的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一、税收信息化的介绍

税收信息化最开始在我国起步是在1983年的税务机关,是将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税收信息资源的识别、收集、传递、分析、利用,从而提高税务的征管质量和效率,从而推进税务管理的发展。

税收信息化里其中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对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总是存在着博弈。纳税人作为被管理者中是会想办法使自己逃脱管理,也就是避税。然后当税收信息化的发展、税收征管系统充分利用,获取纳税人的全面信息,对税务人员行为进行监管,避免信息不对称和税务人员应利协助纳税人偷税、避税的不规范行为,使税收效率、质量得以提高。

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使税务机关,在掌握纳税人信息、对税务人员监管的同时,提高了对纳税人的服务。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准确收集,税收征管逐渐专业化。信息的准确处理,可大程度的提升税务机关办事效率,减少办事时间和增加税收准确率,使税收更公平合理,征税人和纳税人的关系更和谐,为提高税收质量、效率奠定基础。

二、我国税收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税收信息化在我国从最初起步到现在,已经经历了20几年的时间,目前,在中国国情的大背景下,在经济、科技、技术快速发展的助推下,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有史以来最迅猛的发展时期,其现状可以概括如下:

1.税收信息化环境宽松。国家高度重视税收信息化建设,2014年,全国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绩,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在试点省区顺利上线运行。

2.信息网络的全面建立。国税四级广域网已全部联通,省、市、县的局域网投入运行,网络逐步建立,全国税务系统的网络建设取得极大进展。

3.硬件建设达到一定规模。截至2015年初,全国税务系统共有中小型机2500余台,PC服务器46000余台,PC机50余万台。全国的税务系统,省、市、县级以上机关都按照总局制定下发的技术标准,建设了较高质量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培训室。预计2020年将全面普及,设备规模将逐年扩大。

4.CTAIS软件稳步推广。CTAIS即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hina Taxation Administration Inmoration System)简称CTAIS,该系统包含了增值税数据分析、企业所得税数据分析和综合数据分析三大类功能,共14项日常分析功能。自从CTAIS在我国上百个城市试行以来,对我国税务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让我国税收的征管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同时降低成本。

5.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蓬勃发展。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税务系统从事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专职人员已经达到两万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一千人左右,税收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逐年扩大。

三、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意见

1.计算机系统安全存在一些隐患

从现阶段的税收信息系统在信息安全方面来看,仍然存在隐患,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安全的系统,只是风险大小的问题,所以只有加强自身系统的安全,才能降低出现数据丢失等风险。其中的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人为损坏、人为失误等等,经过相关分析可以得出,其实绝大多数的风险都是由人为造成的。所以在加强自身系统安全的同时,更要注意人为的损坏。由此观之,系统数据在完全丢失后是否可以完全恢复也成为必要关注的一点,税务部门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数据恢复能力需要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税务部门可要求软件开发商,加入这一功能。

2.设计理念存在不足

税收信息化中,对信息数据的交换、共享、分析等功能还无法完全体现,信息化的设计中还是存在重复建设、停留在手工的操作界面,需要传统的审批过程等问题,这些问题即提高的信息化的成本,也使信息化的高效率无法完全体现。税收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还不到位。就这需要税务管理者对税收信息化要有更准确的意识,充分利用信息化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抛弃手工原有的繁琐的工作步骤,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能力。

3.高水平技术人员和复合型人才缺乏,影响开展税收信息化工作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税务与信息系统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是税务部门的人员毕竟主要从事税务财政方面的工作,在计算机的方面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培养,难以拥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这样就会导致计算机技术和税收业务的不融洽,运行的不流畅。所以,在以后的税务人员的培养上,要有信息系统的意识,对计算机素质上多加培养,提高税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有能力使流畅运用信息系统,却也不盲目依賴计算机,培养税务人员自己专业的判断力。税收信息化才能达到是税收效率和质量提高的目的,以及更好的发展。

4. 税务信息化系统无法实现全面共享

由于国家部门机构的设置,税务部门与很多部门都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包括税务机构中的国税与地税和税务,税务和工商部门等。他们之间的信息都无法完全流通,信息不共享和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会对监督作用、税收效率和质量造成影响。因为,信息化是建立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运行,当信息数据无法顺利的获取,信息的传递、分析的效果都会被影响。所以我国需要加快搭建全面的信息应用支撑平台,让税收信息得以全面共享,通过信息支撑平台,拓宽信息数据收集面,对内部和外部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更有效、更迅速的对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使税收信息系统得以更好的运用,充分发挥税收信息化对数据处理分析的特点,有效的运转。

总之,税收信息化的发展是与信息化时代结合的产物,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曾强调,要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满足新形势新的要求。国家正全面支撑和助推税收现代化建设,相信随着税收事业的发展,信息化的技术也不断进步,相信税收信息化会获取更多人认可,税务部门中也能拥有更多专业的技术人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得以提高,最重要的是全面的信息共享能够实现,税收系统中收集数据困难的现状也能得以解决,加强利用信息化技术中的分析能力,做好管理决策,使税收质量、效率得到提高。(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朱利容,《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8期

[2]张新 安体富.对我国税收信息化现状的反思与国际借鉴.税收经济研究 2012年第5期

[3]童光辉 朱志钢.税收信息化的成效、问题与建议.中国财政2013年第12期

[4]宋昕.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财政监督2012年第16期

[5]张恺 俞九巳.税收信息化:目标定位与原则导向.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6]关于“信息管税”的思考,赵建华 汪树强,《涉外税务》 201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税收征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纳税服务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优化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OLAP的税收征管应用研究
浅析互联网金融的税收政策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