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ptivate模式之TTP?鄄CLEO高校翻译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15-05-30韦建华
韦建华
[摘 要]运用Adobe Captivate软件设计开发的TTP?鄄CLEO自主学习资源,以社会-文化认知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Moodle作为依托平台,注重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践训练的相互照应和相得益彰,旨在建立一种区别于传统翻译教学、兼顾“教师-学生-平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高校翻译教学模式。本翻译课程资源的设计分“理论知识”与“翻译实践”两类训练模块。前者主要包括配对练习、单项-多项选择、填空等3种主要题型,后者主要以翻译实践为主,学生可根据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或几种翻译技法进行专项翻译演练,包括词语翻译、补充式翻译、整句翻译,亦包括少量排序式的翻译练习。每次练习后系统可直接评分,学生亦可查看参考答案。其目的是让学习者利用课外时间不断提高英汉语言能力;通过人机交互式的在线翻译实践基础训练及学生登录信息反馈,促进学生有效掌握需要灵活、合理“变通”的翻译技巧。基于Adobe Captivate模式TTP?鄄CLEO系统平台的开发与运用,为传统翻译教学创造性地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帮助不同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学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提高英汉互译水平,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笔译 在线练习 平台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077-03
一、引言
社会-文化认知学习理论(Socio?鄄cultural Learning Theory)强调学习过程中相互讨论和互动的重要性。维果斯基(Vygotsky,1962)认为,学习从出生开始,贯穿所有的生命,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所有的能力发展与进步是通过一种“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鄄opment;ZPD),即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行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来获得的。社会建构主义(So?鄄cial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认为,知识具有个人经验的合理化特征,不能独立于认识主体(即人)之外;而知识是人在认识外部世界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的,它是一种社会互动的结果(成晓光,2005),只有在通过个体主动与他人磋商时不断地加以调整、修正以达成一致的过程中才能构建出来。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则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由于教学改革、管理训练等具有应用价值,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态度、情感和学习风格(Miech et al.,1996)。按照这些观点,如果为学习者建立一种通过多种交流模式进行互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习者就会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显得很有意义,学习者应该更有可能获得成功。随着网络化学习(e?鄄learning)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中许多专业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网络教学开始从关注技术特点转向关注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特点。由于在数字网络化时代,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已经不可避免。在论述如何构建校园自主学习网络时,李静(2011)认为,要想做到真正有效的网络化学习,必须将教学设计理论、语言学习理论以及网络技术优化整合在一起,以便让教师在课程设计、作业布置、授课方式、评估模式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出发点,让具有不同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更加有效地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达到通过技术促进学习的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简称“TTP”)是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往往在三或四年级开设。其主要特点是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互交融。近年来,关于强化实践教学,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比重的呼声日趋高涨,特别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2012)下发后,高等学校的专业课时大幅度缩减,在一些高校,TTP课程(亦称笔译课)的开设学期数由原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3个学期减少到了1个学期,每周2个学时;加上其他实训课占用的时间,笔译课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只有14-15周,共28-30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笔译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此,笔者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并根据网络化学习的时代要求,运用Adobe Captivate软件设计开发了专门供TTP课程使用的大学生在线练习系统(College LearnersExercises Online for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简称“TTP?鄄CLEO”),目的是为英语专业TTP课程的学习创造一个可自主选择的人机交互式的在线学习环境,以加强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笔译水平。本文主要从技术层面对TTP?鄄CLEO在线练习系统的创新研制与具体应用作专门介绍。
二、TTP?鄄CLEO在线翻译练习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TTP?鄄CLEO在线翻译练习系统分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大组成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包括“翻译的历史”“翻译的标准、过程及对译者的要求”等内容。就翻译技法知识而言,以英汉句子翻译技法为主,涵盖“英汉语言对比:词汇现象”“英汉语言对比:句法现象”“词义的选择引申与褒贬”“词类转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正反-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名词从句的译法”“主语从句的译法”“宾语从句的译法”“表语从句的译法”“同位语从句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汉译英部分包括“汉译英基本知识:汉英翻译的标准与对译者素养的要求”“词语的翻译”“汉英句子的翻译”“汉英句群与段落的翻译”与“汉英篇章的翻译”几个主要部分。为了避免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相互脱节,让二者互相照应、相得益彰,本系统专门对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设计了两大专项训练模块。
(一)理论知识模块
本部分在线练习模块提供基础理论知识选择题,分成“Matching Exercises”(配对练习,见图1)“Single?鄄choice and Multiple?鄄choice Questions”(单项-多项选择)、“Fill?鄄in?鄄the?鄄blank”(填空)等3种主要模式。配对练习既可在空白处输入右侧的相应字母,亦可使用“pull and draw”功能,用鼠标拖动左右侧的选项进行连线。单项选择一般为“二选一”或“多选一”,而多项选择则设计有下拉菜单式的供选答案。填空题主要是在空白处输入相应的汉字内容。为了给学习者足够的思考空间和修正机会,笔者还根据题目的难度在系统中设定可以重新做题的次数。在重做的次数用尽后显示出答题错误的提示时,笔者则在错误提示的信息栏中插入适合于该题的正确答案,并在必要时补充具有指导性的参考信息,以帮助学生强化理解,巩固学习印象。
(二)翻译实践模块
本部分练习模块提供翻译实践在线练习题。练习题以句子翻译为主,学生可根据教师课堂上传授的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或几种翻译技法进行专项翻译演练。翻译的内容分为词语翻译、补充式翻译、整句翻译,形式上以在指定空白处用电脑键盘输入译文和标点为准,亦包括少量“Sequence”(排序)式的题型。
词语翻译题抛弃僵死的字面意义翻译模式,由译者根据上下文对所指定的词语含义进行推敲,最后用键盘在预留的空白处输入翻译句。整句翻译要求译者认真读懂所给全部原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翻译技法知识进行全句翻译。排序的题式仅限于课程初期的一种语感检测, 要求学生结合原句,运用系统中的“pull and draw”功能,用鼠标对已被打乱的译文重新进行合理排序。
对于大部分需要直接输入译文的句子翻译实践练习题,笔者针对每一原句都设置了尽可能达到系统上线的各种参考译文数据库。例如,“The road of development is long,but we are firmly on it.”(参考译文:“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句划线部分的翻译,数据库就有“但是我们已经坚定地走上这条道路”“但是我们已坚定地走上这条道路”“但是我们已坚定地走这条道路”“但是我们已经坚定地走这条路”等由于可能的词序和词语增减等用法变化而带来译法变化的参考译文,达73种之多,以便学生在反复答题时,能够对较为接近参考答案的标准译法做出自己的评估和调整,提高翻译能力。
(三)TTP?鄄CLEO在线练习中的人机互动设计
学习者只需根据教材里介绍和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内容,用鼠标点击相应选项和“Summit/提交”按钮,便会得到答题的对错提示。此时系统会自动跳出笔者根据不同题目要求预先设定的带一定人文关怀的系统交互信息,诸如“Correct!How clever you are!”“Congratulations!”或“Incorrect!Come on!Dont give up.”“Sorry,try again!You might be lucky this time.”或“Come on,dont lose heart!You will learn more,wont you?”等等。为了让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有足够的思考和修正机会,TTP?鄄CLEO系统专门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题型等具体要求,为学习者设计了充足的可重新做题的次数(2-10次不等),在重做次数设定的范围内,若学习者选择的答案或翻译的内容达不到要求的,系统就会自动跳出“Sorry,try again!You might be lucky this time.”之类的提示语。在“Incorrect!”和“Not so acceptable!”的提示语中,还专门设计有针对本题的解答和分析,以帮助学生对未达到设定要求的答案内容和译文进行比对, 从而积累学习经验和提高翻译水平。
与此同时,Captivate软件中预先设计了可使用鼠标点击操作的其他功能按键,如“Back”“Clear”“Skip”“Re?鄄view Quiz”等,可由研究者根据需要对相关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每一模块的练习完成后,系统的自动统计功能还会自动计算并显示出本模块的得分情况(Test Re?鄄sults),包括及格与不及格等文字提示。
三、TTP?鄄CLEO依托平台Moodle的创建
本在线练习系统以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创立的Moodle软件作为依托平台。Moodle一词系“Modular Object?鄄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国内亦称“魔灯”或“阿拉丁神灯”,它是一个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免费的、具有开放源代码的课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教育者建立有效的师生在线学习社区系统平台,可参照相关提示操作步骤,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安装完成。
Moodle成功安装后,笔者根据系统授予的管理员ID和密码登录Moodle首页,通过点击“课程→添加课程→课程名称”,填写“课程简介”信息,再点击“打开编辑功能→首页”,即可根据需要添加“本站新闻”和位于首页的有关网络课程使用的注意事项等信息。接下来, 在编辑功能打开状态下,只需点击首页中“添加一个活动或资源→文件→添加”,输入需要上传的文件名称和简短的“概要”,即可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和需要,选择添加事已先制作好的 “Shockwave Flash Object”各模块网络课件,分批或集中上传至Moodle平台。
四、TTP?鄄CLEO依托平台的应用和管理
系统平台建成后,任课教师可作为管理员为授课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设置登录ID和密码。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PPT介绍翻译理论与技法之后,可让全体学生操作座位上的学生终端,在连接校园网的状态下通过教师提供的IP地址登录平台进行现场操练;在其他多媒体教室,也可邀请学生到教师电脑前通过投影设备展示现场演练的过程。此外,学生还可在课后或课前任意通过校园网或因特网登录平台进行在线练习。教师应在课程开讲时就给学生介绍系统平台的使用方法、使用目的和最终目标,每次授课结束后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在线练习任务要求,做好在线练习动员和笔译练习作业布置,并定期登录平台抽查学生在线练习的时间记录,不定期地向全班学生公开反馈个人在线练习的频率统计结果,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由于Captivate软件数据库存量有限,笔者在TTP?鄄CLEO上提供的参考译文并非囊括适合于原文含义的所有可行性译例和译法。因此,即使有的译文是可取的,但如果系统中没有预存相同的译句,系统亦会跳出不予认可的提示。这需要任课教师事先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清楚:TTP?鄄CLEO系统练习题最后显示的“Test Results”,其实并不等于学习者翻译能力的最终“测试结果”,而是为了让学习者通过反复的练习,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翻译能力。毕竟本练习平台并不是以检测学生答题“是否正确”为主要目的,因为每一原句的译文应该允许包括词序、结构和标点的差异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所以,就本TTP?鄄CLEO所提供的英汉或汉英翻译实践部分的“参考译文”而言,是否达到“Acceptable”的标准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本平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有别于传统翻译教学的一种在“教师-学生-平台”三者之间合理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的翻译实践基础训练过程中,真正做到“认真锤炼、反复推敲、不断斟酌、推陈出新”,有效地掌握、巩固灵活而合理的“变通”式的翻译技巧,直至熟练掌握相应翻译技法,最大限度地接近“标准答案”。
五、结束语
基于Adobe Captivate模式TTP?鄄CLEO系统平台的创建,将传统的教育重心从教师讲课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笔译课的学习环境是教师通过指引而不是仅仅凭借直接讲授创设的,充分体现社会-文化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中关于学习需要良性互动的观点,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以学生为中心”(learner?鄄centered)的学习观。TTP?鄄CLEO系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相互照应、相得益彰,既能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英汉语言基础和能力,亦能进一步提高英汉互译水平,对于帮助不同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学生试用后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该系统平台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翻译教学模式,甚至是“能使人在做题时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起学生参与翻译理论与实践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只是限于篇幅,本文在此不对与试用本系统有关的“前测”“后测”及学生问卷调查等具体数据结果进行定量统计分析。
诚然,网络学习具有资源丰富、协同交流、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但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完全地、自动化地达到学习者预期的学习效果。这需要教师学会科学合理地把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实施混合式教学(blended classroom teaching)模式,认真做到“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何克抗, 2005),做到适时地对学生提出合理的任务和要求。作为高校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纯理论或纯技术层面上的研究,而是要努力地探索、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让网络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Miech, E.J., B. Nave & F. Mosteller. On CALL: A Review of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U.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Boston: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1996.
[2] Vygotsky, L.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 MA:MIT Press,1962.
[3] 成小光.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3-7.
[4]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
[5] 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思政[2012]1号.
[6] 李静.基于Adobe Captivate5的小型校园网络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J].中国外语教育,2011(4):50-58.
[责任编辑:覃侣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