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本细读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王雁群

职业·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王雁群

摘 要: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实施细读法,引导学生在细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细读的鉴赏方法,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实施细读法。

关键词:技校教学 语文教学 细读法

一、技校语文教学现状

技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对语文学习不够重视。教师教法不得当,缺乏合理的教学安排,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缺乏主动思考和细读探究的意识,经常被动接受知识,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考核评价单一,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导致学生过分重视期中、期末成绩,形成临时抱佛脚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特别是缺乏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不符合现代职业岗位发展需要。

二、细读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除了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求具有职业核心能力,而语文恰恰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依托。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技校更容易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拥有更多的课堂自主权,这为技校语文教学实施文本细读法提供了广阔空间。

文本细读法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创造的一种批评方法,这一流派注重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实现了解文本意蕴的目的。文本细读是一种相对于浅阅读的深阅读,是一种精读的方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通过实施文本细读法,引导学生对文本一字、一句、一段、一节、一章进行细致解读,树立精读意识,达到以小见大、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通过细读文本,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累字词知识,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家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掌握细读的学习方法,形成细读的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和阅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在细读中培养学生的细心和耐心以及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细读法在技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体裁特征。在实施细读法的过程中,首先要适当讲解相关文体知识,有利于使学生在细读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表象走向理论。其次要将重点放在文本上,将理清文本的组织结构作为基本要求。

1.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细读散文后应该能把握文章的文眼、线索,每个段落的意思,段落之间的衔接,文章前后的照应,环环相扣等要素。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该文的难点是文章的线索。通过阅读文章,学生不难理解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通过细读第一句话“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得出又不是单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接着引导学生细读找出文章中带有作者感情的句子,最后总结出全文是一个圆形结构,可以发现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游览路线:家里—小径—荷塘—家里,暗线是心境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

2.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

小说具有人物、情节、环境三大要素,要通过细读把握整体内容,然后具体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故事环境以及具体情节的起承转合,理解小说背后所要揭示的主题。如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时,通过细读全文,可以得出主要人物有母子三人、面馆老板夫妇,情节是四次吃年夜饭,环境是北海亭面馆的大年夜。文章运用语言、神态、外貌等多种描写方法生动含蓄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如十年后当老板娘见到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时发出了激动的感慨,由三个感叹号和一个省略号组成,“啊!啊!……孩子他爹!”,这是蕴含了多么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既有久别重逢的惊讶和喜悦,又有因母子三人生活境遇改变带来的感动和高兴。

3.在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诗歌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建筑美等特点。通过默读、教师范读、名家配乐朗诵、个别读、小组读等形式,体会诗歌整体感情基调。接着通过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意象一个意象的读,把握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文本当下的特殊意蕴。如在讲授杜甫《登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目,登高就是登上高处,可以是高楼高台也可以是高山,并联想到此前学过的《登鹳雀楼》《登幽州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个是登楼,一个是登台,一个是登山,站得高就看得远,高处所见之景致与平地必然有所不同。通过细读全诗,得出首、颔两联为登高所见:秋风(急)、天空(高)、江渚(清)、沙子(白)、飞鸟(徘徊)、猿声(悲哀)、落木(萧萧)、长江(流逝),这些染上秋天色彩的意象构建了秋天特有的意境,使整首诗笼罩上了萧瑟悲戚的独特气息,“一切景语皆情语”,为全诗奠定了凄苦的感情基调;颈、尾两联则写登高所感,秋日异乡登台,感慨世事艰难、命途多舛、生活潦倒、人世沧桑。全诗情景交融,一脉相承,表达了作者感时伤逝的情怀和颠沛流离的羁旅之情。

4.在应用文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文有规范的格式,要把握每个文种整体格式,对范文进行细致解读,总结范文的行文规范,然后揣摩具体语言的遣词造句,理解公文本身具有的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格式化、去抒情性等属性。如公文应用文对格式有严格规定,授课中应严格对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授课,可将学校印发的与学生相关的管理规定等非密文件作为授课的范文,让学生在细读每个环节的时候,直观感受公文对于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单位、正文、落款、印发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以及公文上行文和下行文的不同格式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其他类应用文,应结合专业需要,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有所侧重地进行讲授。

四、细读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教师要树立细读意识、精读意识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细读、精读,读懂、读通课文。教师首先应该被文本所感动,才能在课堂师生对话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巧设疑问,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通过细读,从局部到整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解决大问题。

2.以单元为模块,实施细读法

每个单元选取一篇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细读讲解,从文体知识到具体的文本分析,让学生初步掌握细读技巧。然后以学生为主体,组成合作小组,细读单元的其他课文,提高学生细读、自学、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团队学习和合作能力。

3.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文本具有的隐喻性、多义性、空白性等特征,理解文学形象、了解文章脉络、把握课文内容需要发挥想象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读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又是一个发现和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联系个人生活经验,填补文本空白,引起思想共鸣,从而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温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任何一种阅读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新批评创造的细读法过分重视文本因素,对文本外部因素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与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方法结合起来,在深挖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将文本还原于情境当中,将情感还原于实际生活,学生在对文本进行研读时将更加贴切地理解文本意蕴。

(作者单位:广东省核工业华南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