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建基地 合作创新育人才
2015-05-30马捷梁峙范炳恒周智仁许斌
马捷 梁峙 范炳恒 周智仁 许斌
摘 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探索校企协同共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环节,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成果评价,利用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基地”进行“理论+技能+实践”的分段式教学,着力培养与岗位直接对接,培养生产一线的岗位能手、巧手、“专家”——煤炭企业的“乌金蓝领精英”。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煤炭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开了绿色通道,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校企协同;合作创新;继续教育基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自2011年5月,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中国矿业大学作为首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50所高校之一,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多项研究。通过探索与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是行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必由之路,是行业和行业企业开展继续教育和普及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也与教育部刚刚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的最终目标相吻合:“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3年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步入了寒冬期,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这一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有33家亏损,亏损面达36.7%,所有煤炭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煤炭行业如果不彻底改变粗犷、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工业科技水平,即使煤炭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也将严重制约、影响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煤炭行业要再次崛起,必须转型发展,必须走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道路,相信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和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煤炭仍将是人类生产生活无可替代的重要能源。
我国煤炭行业从业大军560多万,但人员结构及其不合理,由于一线工人的准入门槛较低,造成了煤炭行业职工整体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公报和国家安监总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有关调查报告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8.88%,明显低于全国工业系统15%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产煤国家30%的水平;管理人员具有高级职称者占职工总数的0.38%,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职工总数的2.13%;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职工占管理人员的0.50%,占职工总数的0.02%;高级技师、技师仅占操作人员总数的0.70%,高级工及以上人员占职工总数的5.88%,远低于11%的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25~30%的水平;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6.5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5个百分点;职工的专业职称结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6个百分点。因此,煤炭行业要复苏,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人力资源建设为抓手,在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校企协同共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与全国各地的煤矿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为煤炭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以煤炭主体专业雄厚的师资资源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在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为煤炭行业培养、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特别是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面的“校企合作”,为煤炭企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启了绿色通道。
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校企合作”源远流长,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下属的大屯能源公司是中国矿业大学最早设立的函授站之一。
随着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大力实施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方向,遵循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原则,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企业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提高、效益提升的瓶颈问题,懂技术、善操作、会管理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中国矿业大学和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双双抓住机遇,在总结以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决定校企协同共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合作探索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为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双方的资源优势
1.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科优势
煤炭主体专业的专业学科优势:中国矿业大学长期举办煤炭主体专业,很多学科的排名都名列前茅,如:采矿工程列全国工科A++级学科排名第一;安全工程也是全国排名第一;地质工程全国排名第三;测绘工程全国排名第四;机械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也是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因此,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煤炭主体专业具有绝对的优势。
师资资源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煤炭主体专业的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有着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将相关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等及时传授给企业,能够保证煤炭主体专业理论教学的需要。
继续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中国矿业大学的继续教育长期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从2004年起,就和煤炭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先后和50多家煤炭企业合作,按照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设置专业,实施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的经验。
2.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和大屯能源公司的资源优势
中央企业实力的优势: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在册职工11万人。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屯能源公司)为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是在“成长、创新、回报、公司治理、社会责任”五个维度中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的榜样。央企的实力优势能充分保证继续教育基地“人、财、物”的有效投入。
实训场地和实训师资的优势:大屯能源公司办有技工学校,有采矿、安全、机电等实训条件,还有机械厂、发电厂、洗煤厂、废弃的矿井等可以作为学生实训的场所,同时有多年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最好的实训师资人选。
继续教育的需求优势: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是煤炭企业产业链最齐全的央企,继续教育需求量大。由总公司统筹安排,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拔企业一线的生产骨干集中进行专业培训,有效保证生源的可持续性。
(二)校企协同共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原大屯能源公司函授站设在大屯矿区江苏煤电高级技校,2012年初,为了建设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江苏煤电高级技校与大屯能源公司培训中心合并,于2012年4月8日成立了“中煤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作为与中国矿业大学协同共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培养采矿、安全、机电、地质等专业技术人员。
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在“基地”揭牌仪式上签订了共建“中煤能源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的协议,学校参与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等的规划及教学实施。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共赢,“前校后厂”式的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快速结合,为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协同共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模式
(一)“基地”的管理模式
中国矿业大学和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协同共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中煤能源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为了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了追求一种优势互补,提高彼此的竞争能力,采取的是一种企业和高校共同投入、互惠双赢的管理模式,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被简称为“CUB”模式:其中“C”(Company)代表中煤能源集团公司,“U”(University)代表中国矿业大学,“B”(Base)代表双方共建的“基地”,即充分发挥大学的学科、专业理论、教育资源的优势,大型集团公司的资金投入、实习实训场所、人才培养需求的优势,在“基地”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精、技能强、懂管理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打造一批掌握先进技术,适应行业发展的“乌金蓝领精英”,为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生产一线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注入新动力。
(二)各方的职责定位
大学(U):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培养计划的制定,根据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相关项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提供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师资队伍及适合专业发展要求的教育资源;负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监管;负责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模式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认证、衔接和转换制度。
企业(C):根据国家煤炭工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划,确定培养目标;负责项目实施对象的组织与选拔;负责企业教育资源的统筹调度和学员毕业后的配置使用;负责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负责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等。
基地(B):合理利用大学和企业提供的优质资源,协助大学制定相关项目(专业)的教学计划;参与教学过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负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根据企业筹集的资金,建设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场所;负责组织课堂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操作并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考核,负责学员的学分记载等工作;负责学员在“基地”时的后勤保障和半军事化的管理。
(三)“CUB”模式中三者的关系
“CUB”模式中,企业—大学—基地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企业(C)、大学(U)根据各自的优势共同投入资源,共建企业继续教育基地,为“基地”实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基地(B)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进行基地建设的必要投入,为学员提供集教学、实训、生活、娱乐为一体的企业继续教育基地,用全新的方式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服务。
三、管理创新,保证“基地”人才培养学有成效
(一)特殊的名称决定了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被喻为“乌金”“基地”的学员都来自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各企业的一线,而且是一线班组长及以上的生产骨干,因此这些人通常被称作为“蓝领”,通过“基地”的培养,要把这些来自企业的“蓝领”培养成为企业一线的岗位能手、巧手、“专家”,因此学员进入“基地”时是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一线班组长及以上的生产骨干,学成后就是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的“乌金蓝领精英”。
把企业一线班组长及以上的生产骨干培养成“乌金蓝领精英”,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学”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技工学”人才培养是高校与煤炭企业协同共建企业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煤炭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为企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工学”人才培养是煤炭企业选拔人员送往企业继续教育基地,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商讨课程体系设置,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实习实训环节,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成果评价,利用学校在煤炭企业所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进行“理论+技能+实践”的分段式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岗位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前校后厂”式的教学,着力培养与岗位直接对接,生产一线的岗位能手、巧手、“专家”——煤炭企业的“乌金蓝领精英”。
(二)构建新的课程设置框架,注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由于学员全部来自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企业,是生产一线班组长以上的生产骨干,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在课程规划方面,构建了符合成人教育规律、适合煤炭行业生产一线人才培养需求的“5平台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5平台”包括素质教育及拓展知识平台(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必修课平台、专业选修课平台和实习实训平台,各平台下都设有若干个课程模块或实践模块,其内容均是为中煤能源集团量身设置的。素质教育及拓展知识平台增加了大量的讲座课程;专业选修课平台的知识根据企业的要求随时增加相关专业前沿知识的课程设置;在实践环节中融入了大量专业技能培训的内容,为学员获得多证书创造条件。这种通过课程模块搭建“平台”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不同需求,实现课程设置围绕企业需求的动态调整。
(三)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双大纲”教学,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所谓“双大纲”教学就是指理论课程按照中国矿业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编写的课程大纲实施教学,而且大纲的制定要兼顾书本知识,更要结合现场实际,才能实现理论课与实习实训的紧密结合;实践课程的大纲由“基地”的实训教师编写,实习实训大纲要以理论课大纲为依据,紧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写。
(四)构建“教授、专家、工程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本着理论实践相结合,整合资源、取众家所长的原则,各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毕业环节由中国矿业大学相关专业学院的教授承担;聘请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开展知识讲座,拓展学员的知识视野;聘请企业知名专家、工程师作为相关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五)满足专业需求的办学条件和实习场所
“基地”建有标准化教室,学员公寓、食堂、运动场,建有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训场所,有采掘、通风、运输、控制、矿井布局等模拟实验室,企业的发电厂、洗煤厂、机械厂、矿区报废的矿井作为学员生产实习的场所,学员实习接触的设备大都是生产一线的设备,所有实习内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中国矿业大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同样为学员开放。校企协同共建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为煤炭主体专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六)集中封闭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选拔的学员,在“基地”集中脱产学习,实行每周6天学习制,每个学期结束休息一周。高校与“基地”相关人员联合管理,整个教学过程均在“基地”完成;通过各类模拟实验、实习工厂以及井工实习矿井,进行各类实训教学,并做到实训设备与现场使用设备一致,实训操作要求与现场操作要求一致,从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上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严格的教学监控措施和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七)首批试点结束,培训初见成效
为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量身打造的“技工学”人才培养模式,于2012年4月在“中煤能源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试点,首批采矿、机电、安全、水文地质四个专业115名学员,已经完成全部学习任务,有93.75%的学员学习达标,有10名学员被中国矿业大学评为优秀学员,3名学员被评为大屯能源公司2012年度学院新人新事,2名学员被评为优秀学生党员,2名学员在参加大屯能源公司青年Auto-CAD大赛中获得优胜,更为可喜的是有24名学员毕业时获得了煤炭行业的技师资格证书,这充分显示了“技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成效。
学员的成绩得到了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领导的认可,首批学员的毕业典礼和第二批学员的开学典礼同时进行,第二期“乌金蓝领精英班”的120名学员于2013年8月入驻“基地”,并将在“基地”完成新一轮的培训任务。
校企协同共建企业继续教育基地,对企业来讲: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企业继续教育经费的合理支出;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有利于企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来讲:密切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高校的教育发展获取更广泛的资金及教育资源;加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形成了高校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煤炭业挽歌响起:中国能源版图悄然重构2014年01月23日10:48:0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http://news.xinhuanet.com/c).
[2]周智仁,马捷,范炳恒,姚刚,栗秀文,唐国华.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R].“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之中国矿业大学结题报告,2013.
[3]余有贵,赵良忠,陆步诗,王放银.“校企协同项目承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4]周智仁,范炳恒,马捷.面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研究[J].成人教育,2013,(5).
[5]朱景中.校企合作创办企业大学的模式选择与构建研究[D].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