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在新的历史课堂中遨游

2015-05-30潘代勤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问题

潘代勤

【摘 要】历史课程在中等师范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铜为鉴 ,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对于中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在现行的中等师范学校历史课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因此,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所发现的几个突出问题。

【关键词】中等师范;历史课改;问题

在我们中等师范教学中,历史教学一直都必不可少。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在不断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探究解决措施,不断学习来提升自我进而改进完善历史课堂。在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历史教师尽管发现历史教学十分重要,但它却并没有受到师范学校应有的重视。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想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提出一些问题,邀请大家一同思考解决。

一、教师方面出现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虽然新课程的改革一直在推进,但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却一直没有更新,仍在用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主导历史教学。这导致课程的改革一直没有很好地进行。观念的转变对于教学的转变尤为重要。很大一部分教师只知要改革,却没有真正弄清改革的真正理念。教师想得更多的仍然是如何教学生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知识。课程和教材是改革了,但教师的头脑观念却没有改革。这也意味着学生并没有体验到真正的改革。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披在了应试教育的外面,根本没有实际存在。

例如新编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中国历史》同旧课本相比,无论在内容、体例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一、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新教科书《中国历史》突出的特点是增加了大量的图画,穿插在书中的黑白图画古代史部分有186幅,近代史部分有99幅。这样的改变是考虑到要改变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认识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但是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时常对这些教材变化视而不见,依旧采取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并未考虑到教学的趣味性。历史本应是有趣的,而我们中国的历史更是值得深入研究。我们教师不应将历史变成学头痛的科目。

有人会说,既然认识到了,就立即转变一下观念不就行了。但是,教师的头脑观念的形成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说转变就能转变。虽然中等师范学校为此也开展了不少的培训,但是对于一些老教师而言,仍不能很好的吸收改革的真谛。从当前的课改实践经验看,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在短期内很难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2.教学方式的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拼命记,到考试就是默写。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连老师也会觉得疲劳。在新型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应该再成为课堂的主体,反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已经在国外风行起来,近几年在国内也逐渐流行,但还没有得到推广。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必须转变。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课堂都是这样的:例如有的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历史》中的鸦片战争时,现在黑板上写出本课的主要事件和要求,然后带领学生由第一句话看到最后一句话。请学生画下需要记住的知识,回去背下来然后第二天默写。在整个的课堂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完全没有学会如何运用现有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恐怕让听课和教课都感到十分低效。

当然,在新课程的改召下,我们教师也有意识地在改变教学方式。我们在上课采用借鉴让学生为主导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但是,这种方式一开始也有点水土不服。由于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低,课堂的进程往往会太慢,甚至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之后的结局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很好地提高。由此可见,我们由来已久的传统教学方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很好地转换。但是,对于教师而言绝对不能放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究直至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二、学生方面出现的问题——无法转变学习方式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们的学习事半功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学生花了与别人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却大打折扣的原因,更有甚者,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效果确远远不如其他同学。其实,这主要还是他的学习方式选择有错误。从小学的时候开始,老师就一直提醒学生要认真听课,不许做小动作。而现在一直到中师,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上课只听老师话的学生,几乎没有加入自己的自主思考。甚至于老师在课堂上讲错了,学生可能都不会发现。

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我们的学生在课上总是盲目地跟着老师记笔记,老师提出的问题通常听不到让人耳目一新的回答。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学习方式还是读读读、背背背。然而这样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帮助并不大。知识是强加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主吸收理解的。这样会造成我们换一个方式问同样的问题。可能学生们就反应不过来了。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转变也是中等师范学校历史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三、结语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历史教学在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其次,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师的观念需要进行转变,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核心所在,真正能够促进课堂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注意到多样化。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也就是学,因此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十分重要。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的总结并进行思考。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中等师范学校的历史教学能够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宋海兰. 浅谈新课程下文史哲综合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 梁志玲. 探究性学习在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应用研究[D]. 赣南师范学院 2013

[3] 李峰. 教学中的史料运用与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D]. 苏州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