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体自身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颜如规
颜如规
[摘 要]运用人体自身教具,可使学生生动、直观、形象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建立直观感性认识,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更给力。基于此,对人体自身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体 人体自身教具 高中生物 运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有一些内容比较微观和抽象。如蛋白质的形成过程,由于高一的学习中还没有涉及有机化合物,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用语言讲解这些知识,学生将难以理解,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运用人体自身教具,就能把微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堂更给力。
一、人体自身教具概述
人体自身教具是指以人体整体或部分结构作为一种教学用具,模拟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简约表达生命活动过程。如在讲解神经元结构时,教师在黑板上画神经元结构图。而后请学生伸出手,五指伸开成放射状,让学生明白:五指代表多而细的树突,而掌心部分就是细胞体。请学生用笔在掌心部位画个圆,代表细胞核,手臂部分就代表粗而长的轴突。这样用人体自身教具——手模拟一个神经元,立体地展示出了神经元结构,给予学生具体、真实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二、人体自身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结合游戏,导入新课
利用人体自身教具,同时配合游戏,导入新课,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一起玩一个游戏。游戏名称叫“锤子(G)剪刀(A)布(C)枪(T)”。如图1所示,右拳头代表锤子,形如G;左手五指半曲代表布,形如C;右手胜利手势代表剪刀,形如倒A;左手拇指与食指伸直代表枪,形如T。
图1
游戏规则是:我出锤子(G),你出布(C),你出剪刀(A),我出枪(T),以此类推,跟着变,跟不对者就输了。在游戏中记住了G与C配对,A与T配对。同时很容易记住A与T配对之间有两个氢键,因为代表剪刀(A)与枪(T)的手势有两根手指,G与C配对之间有三个氢键。G、C、A、T是组成DNA分子的四种碱基。它们为什么只能那样配对?又怎么形成DNA呢?由此轻松地导入新课。
2.展示过程,突出重点
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节课时,我刚要用多媒体展示氨基酸结构通式时突然停电,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灵机一动,决定采用人体自身教具进行教学,我们自身形态结构与氨基酸结构通式具有相似性,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如果R基团是人的头部,H基(-H)是人的下肢,左手代表羧基(-COOH),右手代表氨基(-NH2),中心碳原子代表躯干,那么氨基酸结构通式就相当于一个人
图2(如图2所示)。R基、H基、羧基、氨基这四个基团要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才能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学生们一下子就把这个结构通式给记住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识别不同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头部。那么,不同氨基酸结构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呢?学生们很容易得出答案是R基。这样, 变枯燥的板图讲解为动态的演示,形象直观,易于接受,相对于多媒体而言,学习效果明显提高了。
又如, 在学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这个重点知识时,我要求全班学生都站起来,每排相邻同学手牵手,一个同学用左手牵住另一个同学伸出的右手,牵手的地方表示脱水缩合形成的一个肽键,同时脱掉一分子水。每排5位同学牵手的地方有四处,相当于形成四个肽键,脱去四个水分子,这样5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叫五肽。每排第一位同学和最后一位同学分别有一只手闲着,一位同学闲着的是右手,它代表游离的氨基(-NH2),另一位同学闲着的则是左手,它代表游离的羧基(-COOH),如图3所示。因为R基上还可能 有氨基或羧基,就容易理解“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这个难点。师生共同归纳得出:一条肽链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1;两条肽链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2;由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肽链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n-肽链数m。我充分利用人体自身这个活教具,突出了氨基酸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
图3 再如,在学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节课时,我在讲解突触结构时,请学生们伸出双手成作揖状,左手五指成弯曲状表示树突,掌心表示细胞体,把右手拳头靠近左手掌心或五指,中间留有缝隙。右手拳头外侧表示突触前膜,留有缝隙表示突触间隙,左手掌心或五指的内侧表示突触后膜。这样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等概念通过“手”这一人体自身教具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
综上可知,恰当运用人体自身教具,使学生领悟了知识,掌握了重点。这样教学,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室成为学生的快乐学堂。
3.揭示原理,突破难点
例如,在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时,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如前面所叙说的那样结合游戏,导入新课后,每个人模拟一个脱氧核苷酸,举起握紧拳头的左手成宣誓状,左手拳头代表磷酸基团,躯干部分表示脱氧核糖,右手表示碱基,右手水平伸直并握紧拳头是鸟嘌呤(G),右手五指半弯曲状则是胞嘧啶(C),右手拇指与食指伸直则是胸腺嘧啶(T),右手胜利手势则是腺嘌呤(A)。进一步模拟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每桌两位同学一位面向讲台,另一位背向讲台,一前一后站起来。同一组同学,上一位同学用左手抓住下一位后背左下方衣角,相当于形成磷酸二酯键,每组同学就组成了反向平行的DNA双链。然后同桌之间右手按游戏“锤子(G)剪刀(A)布(C)枪(T)”方式相连,代表形成了氢键。最后上下两桌同学一左一右交错开来,扭动着身体,动态演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形成过程。
可见,运用人体自身教具,能形象、直观地揭示生物学原理,同时对教学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4.梳理复习,巩固知识
运用人体自身教具复习减数分裂过程等知识会更形象、直观,便于师生、生生互动、合作复习。如一个人模拟一条染色体,双手与双脚并拢代表还没复制的染色体,双手与双脚向两边张开表示染色体复制,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桌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非同桌之间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下两桌四位同学为一组,同桌面对面站立表示同源染色体联会,这样同桌就形成一个四分体(如图4所示),同桌之间对应手交叉表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一对在桌子的左边,另一对在桌子的右边,此时是减Ⅰ前期的四分体时期。而后两对排在桌子正中间代表进入减Ⅰ中期,接着同桌分开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减Ⅰ后期。最后非同桌在一起表示进入减Ⅰ末期。
图4 接下来,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桌一左一右站立表示减Ⅱ前期,而后排在桌子中间就进入减Ⅱ中期,接着想象着丝点裂开,姐妹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进入减Ⅱ后期、减Ⅱ末期。再用对联归纳总结:上联(减Ⅰ)“有源联会后分离”,下联(减Ⅱ)“无源点裂向两级”。有源是指有同源染色体,无源是指无同源染色体,点裂是指着丝点裂开。这样一来,学生就容易弄清楚减数分裂过程,并且很快找出减Ⅰ和减Ⅱ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这个重点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运用人体自身教具演示使微观世界的生命活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人体自身教具运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习神经元结构时,用手代表一个神经元,实际上一个真正的神经元树突数目不是固定的,还需要适当的补充说明。
总而言之,人体自身教具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且简便易行,生物教师若能恰当运用人体自身教具,就会使生物课堂更有活力,学生也会学得更给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参 考 文 献 ]
宋玉容.利用人体构建生物大分子模型[J].生物学教学,2007(8):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