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作用
2015-05-30白金
白金
【摘要】目的:深入剖析脑脉泰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病人起到的积极治疗作用,以及其为医疗事业埋下全面治疗血管性病人治愈的伏笔,加之对脑脉泰胶囊的临床使用方法根据的深入探究。方法: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在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两年期间接待并治疗约100个血管性痴呆病人,并以把他们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展开对血管性痴呆病人治疗方法的研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负责给病人口服脑脉泰胶囊,对照组负责给予康复口服的任务,最后把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 两组产生的效果明显可见(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别的是在MMSE评分和P300比较方面(P<0.05).结论:脑脉泰治疗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智力障碍的治愈,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08-01
血管性痴是一种心血管疾病,一旦脑血管痴呆疾病发生,患者的认知、思维、运动等一些基本活动就会发生障碍。给患者自己本身以及家庭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中国人口正在呈现老年化的趋势,再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使得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越来越大。脑脉泰胶囊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一类药物,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表明该药物同时具有治疗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2]。为了更好的探讨分析脑脉泰胶囊的治疗效果,我们做了如下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举例说明,在2011到2013年之间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治疗了100个血管性痴呆病人,把他们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分治疗组组与对照组组两个组,在治疗组中血管性痴呆男病人24个,女病人26个,男女各占比例为二十五分之十二与二十五分之十三,年龄最大的83岁与年龄最小的61岁相差22岁,其平均年龄为71.5岁。在对照组中也有50个血管性痴呆病人,包括男病人25人,女病人25人,各占一半比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71岁,五十人的平均年龄约为80岁。两者在性别、体重、年龄以及基础疾病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在2011到2013年之间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中心医院治疗了100个血管性痴呆病人,把他们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分治疗组组与对照组组两个组,观察组负责给病人口服脑脉泰胶囊,对照组负责给予康复口服,一个疗程为8个星期,结束后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 MMSE) 评分[3]。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15.0 软件,采取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统计差异
根据上图得出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两组的治疗效果有非常明显的差别(p<0.05)。可见脑脉泰胶囊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智力障碍方面好于常规的治疗方法,且该药物所引起的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所用的治疗药物。因此,脑脉泰治疗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智力障碍的治愈,治疗效果更佳。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MMSE 评分及P300比较
根据上图表可以得出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MMSE 评分及P300比较的差异非常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MMSE 评分及P300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脑脉泰治疗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智力障碍的治愈,治疗效果更佳。
3 讨论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中国人口正在呈现老年化的趋势,再加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使得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的疾病,就会给自己以及家庭带来极大地灾难,因为血管性痴呆患者会出现神智不清晰,无自理能力,不能自己照顾自己,这样就使得家庭中必须有一个人单独去照顾患者,加之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大笔医疗费用,致使家庭压力增大。因此我们要更加的重视对血管性痴呆治疗的探索与研究。脑脉泰胶囊包含红参等补血中药、三七等祛瘀中药、菊花等醒脑中药,是一种纯中药制剂。血管性痴呆是血亏、血瘀、肾虚等原因引起,所以脑脉泰可以治疗血管性痴呆,在此次研究中我们也得到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照组反之,两组的治疗效果具有较明显的差別(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别(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MMSE 评分及P300对比上存在明显差别(p<0.05)。因此,脑脉泰治疗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智力障碍的治愈,治疗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91.
[3]范文辉,李露斯. 血管性痴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现代康复, 200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