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道德资本视野下的企业诚信

2015-05-30王晗鲍宗豪

开放导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

王晗 鲍宗豪

[摘要] 诚信在市场中的稀缺、诚信价值的难以计量以及企业对成本与收益的衡量,往往成为阻碍诚信转化为企业道德资本的因素。道德资本方法为企业诚信责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应构建企业、地方政府与社会三方利益均衡机制,加强政府与社会对企业行为的经济奖惩力度,提高社会对诚信成本的认可程度,促进诚信真正转化为与企业现实经济利益一致的道德资本。

[关键词] 道德资本 企业诚信 均衡机制 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B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5)06-0106-04

[作者简介] 王晗(1985 — ),山东聊城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伦理、企业社会责任;鲍宗豪(1949 — ),浙江奉化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明、文化、社会现代化。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建设的困惑,在于企业往往把“诚信”当作一种“道德负担”而非“道德资本”。以道德资本为视野阐释企业诚信,能让企业更好地把握“义”“利”关系,推进企业的诚信建设。

一、以道德资本为视角研究企业诚信的价值

我国市场经济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企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仍存在严重的诚信问题,诸如商业欺诈、偷税漏税、金融诈骗、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等等,这不仅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碍社会公正、社会和谐。

(一)道德资本是有效破解道德与经济二律背反难题的思维路向

企业履行诚信责任来源于社会对企业的道德伦理要求。当企业履行社会诚信责任所付出的成本得不到有效回报时,企业无疑会选择合乎其自身经济理性及其资本需求的逻辑,而背离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当未受到有效约束和制裁的不诚信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后,企业不诚信行为往往由于有利可图而不断出现。可以说,道德逻辑对现实生活层面企业诚信问题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足以遏制经济领域的诚信缺失现象。一些企业之所以图“利”而不愿守“信”,弃“义”而逐“利”,根本在于企业不能很好地认识与处理道德与经济的关系。道德资本概念的提出,为破解道德与经济“二律背反”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路向,成为近年来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热点。

(二)诚信转变为企业的道德资本,将促进有形资本的保值增值

在广义资本观的意义上讲,将道德资本理念引入企业诚信研究,通过将诚信转变为企业道德资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促进有形资本的保值增值,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时企业就会选择主动履行诚信责任。同时,社会对企业诚信行为所需付出成本的认同度越高,企业履行诚信责任能够获得的社会回报就越多,诚信行为就成为企业投入的一种资源,即伦理投资。诚信既是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生产效率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同时也是降低企业与外部非必要交易成本的责任型道德资本。在企业经营层面,通过发挥诚信“无形资产”的作用,并使其渗透于资本的运行过程中,可以促进劳动关系、政企关系、社会关系的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诚信转变为企业道德资本的实践困境

在实践中,阻碍诚信转化为企业道德资本的主要因素在于,企业对成本与收益的衡量、诚信在市场中的稀缺程度、以及诚信价值的难以计量等。

(一)诚信转变为道德资本与否取决于企业对付出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当政府与社会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经济惩罚力度,以及对其诚信行为所需成本的认可程度都较低时,企业履行诚信责任所需付出的成本往往高于诚信行为为其带来的收益,并且高于企业不诚信行为所需付出的成本。在这种情形下,诚信无法转变为企业道德资本,企业也往往选择不履行诚信责任。企业对诚信责任的排斥将会导致极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片面经济行为的盛行,结果不仅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更会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问题。

(二)诚信作为稀缺性道德资源进入市场需要企业付出更高成本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诚信危机说明,企业不会去积累诚信的“道德资本”,一方面在于“诚信”资源的稀缺,诚信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企业如能在诚信资源缺失的条件下积累诚信资本,那么企业获得回报将越多。因此,从工具理性角度看,作为稀缺资源的诚信具有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可能性,以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的关键因素。当然,由于诚信的稀缺代表着企业需要为其进入市场付出更高的成本,当外部经济制裁力不能为这一类道德资源创造有利的进入市场的条件时,企业往往选择忽视或者不履行诚信责任。

(三)市场交换中诚信行为的价格及其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难以计量

作为只能依附于有形资本并通过促成有形资本保值增值发挥作用的道德资本,诚信不具有确定的价格信号显示机制。企业履行诚信责任带来的非必要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有形资本价值的增值往往难以计量。因此,现实中企业诚信行为的稀缺性无法通过绝对量衡量,市场交换中也无法确定诚信行为的价格。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确定诚信行为为其带来的收益大小,也成为企业履行诚信责任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三、诚信向企业道德资本转化的条件

在假设没有中央政府监管的情况下,企业诚信行为受到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社会三方利益博弈的影响。在三方利益博奕的过程中,诚信向企业道德资本转化的条件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形是,地方政府与社会对企业诚信与否不采取任何管制措施,而大多数企业能够在社会道德要求的约束下自觉遵循诚信原则,履行应尽的诚信责任,并且得到地方政府与社会的认可。在这种情形下,无法将诚信视作企业的道德资本。同样,企业趋利动机的客观存在也使得企业很难在道德逻辑的制约下主动承担诚信责任,这种假设情形一般是不现实的。

第二种情形是,地方政府对企业失信行为不管制或者放松管制,社会对企业失信行为不监督或者监督能力不足(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社会功能较弱),此时企业不诚信行为受到的经济制裁要低于企业履行诚信责任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多数企业为追求利润必然选择不履行诚信责任。诚信也就无法转化为企业的道德资本,而成为企业的“道德负担”。

第三种情形是,地方政府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管和经济制裁,社会借助政府的力量(社会组织发展、社会能力增强)加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督,同时提高对企业诚信行为成本的认可。在这种情形下,政府的监管成本增加,但政府的税收收入客观存在。社会非必要交易成本降低,社会总收益达到最大。诚信行为为企业带来的利润高于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利润,诚信则真正发挥其道德资本的作用。

因此,需要构建企业、地方政府、社会三方利益均衡机制,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有效网络。通过加强来自地方政府与社会外部经济制裁的奖惩力度,提高社会对企业诚信行为付出成本的认同度,从而有效减少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企业、地方政府与社会利益达到均衡状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将迫使地方政府付出必要的经济代价,促进其对企业诚信责任履行的管制,最终减少企业失信行为的发生。

四、促进企业诚信向道德资本转化路径

在当今企业诚信资源缺失的情况下,可从政府与社会两大路径提出促进企业诚信向道德资本转化的举措。

(一)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经济奖惩力度

完善诚信立法,加强经济制裁。面对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政府需要参照国外有关诚信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企业诚信现状,积极推进有关企业诚信管理的道德立法进程以及相应细则的完善,建立与国际诚信立法接轨的制度规则体系,并以社会强力敦促企业履行社会诚信责任。通过修改及完善现行相关法律,为企业诚信数据的开放和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并对有失信行为以及未能提供真实数据的企业进行惩罚,使其转变为有效的经济利益制裁,从而影响企业利润;最终推动企业诚信以道德资本的形式进入市场,促使企业积极履行诚信责任,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水平。

推进政策引导,强化舆论监督。政府应将政策制定与企业现实经济利益有机结合,促进诚信向企业道德资本转化。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等,激励并引导企业积极履行诚信责任,促进资本流动以及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建立稳定完善的诚信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因诚信缺失行为所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促使企业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诚信责任。同时,舆论监督作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以外的第四种权力,通过对企业诚信责任的宣传教育,以及舆论的鼓励或谴责,形成促使企业承担诚信责任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实践。

提高政府自身诚信建设水平,加大中央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在经济诚信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各种经济关系的缔结者,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政府首先要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严格践行诚信准则,加强自身诚信建设。既能在经济领域及整个社会生活中形成强大的价值指引与示范导向,同时可以避免因政府市场寻租、官商勾结等行为导致企业失去履行社会诚信责任的积极性。在提高自身诚信建设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活动的监督力度以及对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管。此外,中央政府需要加大对企业诚信缺失行为以及地方政府监管缺位现象的处罚力度,弥补因企业失信造成的社会损失。通过督促地方政府加强企业诚信责任管理与经济制裁,减少企业失信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社会监督功能,提高对企业诚信成本的社会认可度

加强社会稽查监督,促进企业诚信责任社会投资。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以及对企业诚信成本的认可,是迫使企业主动承担诚信责任,促进诚信转化为企业道德资本,提高企业诚信建设水平的动力来源。企业良好的社会表现可以引来大量的拥有特定资源的机构投资者。因此,社会对企业诚信成本的认同,就体现为诚信责任的社会投资。通过社会对企业诚信责任的资金投入,可以使社会资本流入诚信责任履行状况良好的企业,并过滤掉诚信缺失严重的企业,从而推动企业诚信的道德要求进入市场,迫使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其应承担的诚信责任。社会稽查是社会对企业诚信责任的投资依据以及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诚信责任履行状况的正面稽查及负面稽查,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认同性选择或者处罚性选择,寻求到应该获得社会资金投入的企业,发挥社会稽查监督作用。

提高社会承担企业诚信成本的能力,鼓励社区和消费者接纳诚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只有当消费者为企业诚信行为所增加的成本支付相应费用,同时拒绝为企业不诚信行为买单时,企业诚信成本才能成为被社会认可的能够得到市场补偿的成本,企业诚信行为带来的收益也将高于企业不诚信行为的收益。因此,应当提高社会承担企业诚信成本的能力,鼓励社区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企业诚信状况,接纳诚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以各种经济制裁手段抵制企业不诚信行为,最终促成诚信转变为带来企业利润的资本。

推进社会组织建设,提升企业诚信管理专业化水平。建立企业、地方政府、社会三方利益互动机制,加强社会对企业不诚信行为的经济制裁以及对企业诚信成本的认同,就要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协会和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尚不健全,社会功能较政府功能弱。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培育行业协会、企业社团的社会功能,在推进企业诚信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通过调研、培训、宣传等活动的开展,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升企业诚信责任管理的系统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制定诚信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执业规则的管理规章,以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监督企业规范发展,并开展企业诚信责任评价工作掌握企业诚信建设状况,从而取得企业信任和政府支持;通过建立行业自律监管体系,促进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网络的形成和征信运作管理的市场化,使企业诚信服务更加客观公正。

完善企业诚信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加快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对企业诚信行为以及诚信状况的评估是加强社会经济制裁的重要环节。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与企业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将社会对企业的诚信道德要求转化为定性考核和定量统计,以及向社会公布企业履行诚信责任的标准、科学评价企业诚信建设水平等方式,为企业诚信实践提供行动指南,同时为政府监管及社会监督提供决策依据。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国际市场,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引导与监督机制,促使企业积极履行诚信责任,提高企业诚信建设的水平。

同时,随着数据的集合、分析工具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企业诚信责任考核对于“大数据”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企业信用数据库的应用是当代企业诚信制度建立的核心要素。通过对企业信用数据的采集及评估,如资产信用评估、消费者信用调查评估等,对企业信用进行相应的评级或评分,并发布企业的信用报告,是基于大数据时代考核企业诚信责任履行的重要方法,将为企业诚信管理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

社会诚信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经济诚信更是社会诚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政治诚信、文化诚信的基础。面对当前企业诚信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诚信的道德养成必须将诚信准则作为道德资本推入市场,并通过市场运作影响企业的利润。

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政府和社会的认同和回报,企业诚信责任是不可持续的。同时应当看到,在企业、地方政府、社会三方的利益博弈中,企业履行诚信责任既是其权力,一定程度上亦是其义务。企业自身应当加强责任竞争意识,平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将诚信责任履行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在经营活动中实现既盈利又对社会负责的双重目标。从而推动企业、地方政府、社会三方利益互动机制的切实可行,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伍旭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伦理学分析[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玉琴.经济诚信论[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

[3] 颜晓峰.信用与文明[J].新东方,2002(3):53-55.

[4]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
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法院判决途径的劳动者讨薪维权成本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中小电商企业营销成本领先策略的路径分析
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的路径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性格养成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