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性格养成路径分析
2016-03-18袁巧玲
袁巧玲
摘 要: 据资料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局部地区留守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61.7%。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生活、学习与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和性格的养成,这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一生,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人口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性格养成 路径分析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取自河南、安徽、湖南、江西等7个省市12个县区,样本区域农村留守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61.7%。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使得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变异,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缺乏思想道德及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及时帮助,极易使他们产生挫折感、疏离感,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监护教育效果令人担忧。若要促使他们形成良好性格,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表现
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表现,我们课题组借助分发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网络互动等形式,对湖南省郴州、衡阳、邵阳、永州等9个市州12个县区65个乡镇的农村留守儿童性格特征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以“解剖麻雀”的方法,翔实访问了4个自然村的村民。此次发放调查问卷421份,含教师卷、儿童卷、家长卷、祖辈卷,有效问卷回收率61.5%。通过对有效问卷及调查表册、笔记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内向,封闭自我,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对自然村与建制班调查发现,同村或同班孩子之间,留守儿童性格呈现两个极端,或内向封闭,或顽皮捣蛋。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经常和老师、亲人交流的只占9.75%,较少沟通的达56.73%,存在一定沟通障碍的占16.38%,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的有17.14%。湖南省石门县某小学五年级女生,其性格以9岁为拐点,此前开朗活泼,此后内向胆怯。究其原因,她8岁时父母南下务工,觉得父母不要她了,加上她数次受同村男孩欺负,归罪于没有父母庇护,从而变得沉默寡言。
2.性格叛逆,盲目反抗,不愿顺从师长意愿。叛逆是孩子青春期的重要表征,可是,许多远未到青春期的留守儿童却叛逆任性,祖辈监护人觉得,“孩子像变了个人一样,对着来,难管教”。文化程度偏低的祖辈,只能监护正值心智发育关键期孩子的安全与生活,没有能力顾及他们的学习、思想和心理问题。对成建制班级孩子调查发现,叛逆期提前或突变的多为10岁左右的留守儿童。有的留守儿童起初的反叛心理是希望得到师长关注,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有的因得不到师长的信任与理解,形成抵触情绪,最后发展成盲目反抗;有的因祖辈过分溺爱,认为孩子任性是小事,慢慢任性演变为叛逆。
3.性格自卑,缺乏自信,不愿主动追求上进。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学习不自信的占37.7%,生活不自信的占35%,想当班干部却没有勇气的占13.5%,从未想过当班干部的占22.9%。学生卷统计结果显示,23.5%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受到过歧视,26.8%的因惧怕被讥笑而不愿参加集体活动,42.4%的受委屈无人倾诉,37.8%的学习无人帮助,94.7%的留守儿童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父母回家,在父母的关爱下学习生活。
4.性格散漫,难以自律,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祖辈监护人娇惯多、严管少,学习上鼓励、引导不足,压力、动力缺乏,自由散漫,自律性和荣誉感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的占25.2%,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8%,经常违纪的占18%,撒谎欺骗老师的占22.9%,有抽烟、喝酒、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的占7.6%。
二、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1.学校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形成不良性格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理念相对薄弱及小学教师队伍力量不雄厚,加之农村学校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和教师的教龄偏大,使留守儿童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情感上的交流。据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问卷第13题:您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吗?20.70%选择关注,27.80%的教师选择关注并不知道怎么办,51.50%的教师的选择没留意。问卷第16题:您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吗?10.54%的表示经常,22.38%的表示有事就谈,21.22%的表示很少,45.86%的表示基本没有。
2.社会因素。如今,农村的精神、经济及文化建设落后于城市,导致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风气。不良社会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阻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例如:沉迷于用网络游戏、采取打架斗殴等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农村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监护力,使得无法更好地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3.家庭因素。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性格的缺失及教育的缺失。学生问卷第3题:你长期和谁住?80%的表示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调查问卷第四题:你最喜欢和谁住?95.73%的选择父母。祖辈的封建思想观念对留守儿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促使孩子渐渐产生厌学情绪。在祖辈的溺爱下,更容易使留守儿童养成不良习惯,长时间的积累使留守儿童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通过特殊的气质和智慧来影响人的性格。心理学上的气质主要分为多血质、黑胆汁质、黏液质。教育心理学家詹森研究证明:遗传对智力和性格具有较深程度的影响,优良的遗传基因促进留守儿童的良性发展。反之,不良的遗传基因将阻碍留守儿童的良性发展。
5.大众传媒因素。当前,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传递信息、学习的重要媒介之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提出儿童以视觉记忆占优势。以公益广告为例,公益广告对促进儿童的德育教育,深度唤醒儿童情感,有利于消除儿童的叛逆心理并且实现教育浅隐化。反之,不好的广告、视频等会影响儿童的情感发展。
三、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性格形成的路径分析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性格,解决留守儿童性格缺失的问题,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1.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职能。致使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条件。因此,为了使留守儿童性格的良性发展,政府需充分发挥其经济、政治和为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推动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待遇。除此之外,各地基层政府也应多加关注留守儿童。
2.开展集体活动。学校应该多开展班级集体活动。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培养起着不可轻视的作用,以游戏、娱乐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情感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3.设置心理辅导课程。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普遍偏低,心理健康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极为重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教会孩子心理健康知识、如何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矫正不良性格形成的趋势。心理辅导师要认真做好辅导工作,成为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4.培养留守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及其记忆与兴趣的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培养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促进留守儿童的良性发展。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对个人的评估,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以鼓励方式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比赛环节,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自我意识,从而使学生的性格发展得更好。
6.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优良的性格的开端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是性格养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若你洒下行为的种子收获的便是习惯,洒下习惯的种子收获的便是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的将是命运。”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希望社会的各个阶层能够为留守儿童献一点爱心,多一些关注。望政府部门能够积极投身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中,在农村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在基层政府建立相关机构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望教育部门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机构,将对留守儿童良好的情感发展融汇到教学中,并使留守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课题名称: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本文是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14468001课题组成员(刘艳祺、肖文婧、何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