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研究

2015-05-30杨冬雪

领导科学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

【摘 要】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城镇化质量,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和文化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现状却存在需求少、投入不足、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村老年;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 杨冬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14-03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公共讨论的热点。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并要求各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与传统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发展速度、追求城镇数量和规模等特点相比,新型城镇化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其中统筹城乡关系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提升公共服务和文化水平是其重要内容,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紧跟城市发展的步伐,让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一、推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村老龄化现象则更为严重。近年来,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农村的養老保障、医疗保障问题逐渐完善,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他们的文化生活仍存在很多问题。随着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 推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材料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粗略计算,目前全国近60%的老年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市。但农村老年人明显缺乏精神文化活动,是我国文化建设的短板。对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开展文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 推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新型城镇人本气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话题。当代养老不仅要做到老有所养,更要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健全农村老年人文化服务体系,推动老年人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让老年人更加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能够增强社会的人本气息,建设一个其乐融融的新型城镇,使社会更具人情味。

推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有助于建设文化个性鲜明的城镇。新型城镇化不应是千篇一律,而应该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千城一面”的城镇化,只能抹杀地域个性,丧失区域文化特色。在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每个地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制定不同的政策,老年人的文化建设是其中重要一环。老年人熟悉的农村传统的庙会文化、家族文化等,都对建设新型城镇、彰显城镇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通常一个地区的老年文化代表着这个地方的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对老年人进行文化建设应该结合当地原有的基础,形成该地域独有的文化,而与众不同的文化建设又会反作用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助于打造个性鲜明的城镇。

二、我国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现状

1. 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多余财力享受文化生活

首先,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上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农村老年人普遍更重视物质生活,而对文化生活并没有高水平追求,尤其在一些偏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我国新农保自2009年开始实施,目前大部分老年人没有缴纳过养老保险费,只有国家下发的基础养老金。我国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老人每月领取55元,无其他固定收入,显然难以满足日常生活。近十年内,我国农村老人还将停留在靠子女养老的阶段,没有多余财力享受文化生活。其次,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模式继续存在,青壮年人口大部分流向城市。留守老人不仅要耕作土地,还要照顾留守儿童,繁忙的家务劳动让老人无暇关注文化生活。

2. 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缺乏引导,愚昧活动滋生

目前我国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缺乏专门的领导、组织、策划,农村文化生活出现了很多的歪风邪气。这些行为不仅对老人家庭产生影响,还可能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我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严重,这些留守老人缺乏精神生活上的引导,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老人一方面担心自己子女在外的状况,另一方面又有严重的失落感与孤独感。于是,一些农村老年人以宗教活动为寄托,想要靠宗教活动保佑在外的子女,同时自己也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我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例如“观香” “算命”等迷信活动,这些活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对教育水平不高的农村老年人,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另外,据《经济参考报》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数量最多的是1964年,达82万场,而到了2004年,由于县市级剧团改制后逐渐衰落,却只有23.4万场,仅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的1/4。“正能量”文化活动缺乏载体导入农村,各种不正规民营剧团开始进入农村,出现了很多色情演出、低俗演出以博取眼球,这种现象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 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一方面,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政绩仍然是以经济为标杆来衡量,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党委与村集体财政长期处于捉襟见肘的局面,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文化建设。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不但缺乏必要的老年活动室、活动器材等硬件设施,更严重缺乏文化人才等软性文化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老年人无活动可做,只能聚集、串门闲聊或“晒太阳式”呆坐。同时,由于农村老年人缺乏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赌博等恶习在农村迅速滋生。

4. 文化活动群体性不强,文化政策缺乏实质作用

举办文化娱乐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真正考虑到农村老人的现实情况,才能提升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娱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做到文化利民、文化惠民。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直强调加强社区与乡村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各地政府也纷纷响应中央号召,但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参与性仍不高。究其原因,首先,地方政府宣传方式不当,不能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通常一项文化活动举办了,当地村民尤其是教育水平不高的老年人却不了解,甚至是不理解这项活动举办的意义。其次,政府举办的文化娱乐活动往往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文化娱乐活动与农村现状脱节。目前一些地方举办的“老年人书画展”“老年人太极拳比赛”等娱乐活动,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年人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缺乏这方面的审美意识,自然没有兴趣参与。文娱活动“不接地气”,老人参与度不高,阻碍了新型城镇化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策略

1. 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村发展

信息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新推动力,农村地区也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销售等相关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推进城镇化科学发展、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政府还应继续完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的同时,还应该利用政策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使城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均等化,由此也可吸引农村青壮年回乡创业,减轻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压力,使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生活没有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

2. 积极构造农村老年人文化帮扶平台

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影响了农村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度和参与度。国家应积极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农村老年教育方面的财政投入,用于建设类似农村老年大学、农村文化书屋或老年人学习培训班等機构,逐步完善农村老年人教学网络,推广农村老年教育。

政府与市场一主多元的模式是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有效提供的最优模式。因此应搭建农村老年人文化帮扶桥梁,积极构建现代化的农村老年人文化帮扶平台,为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与物质支持。平台运营中心为民政局,通过民政局牵线,联系爱心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农村老年人,让企业等爱心团体与农村老年人进行有效沟通。平台的运行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和爱心团体。一方面,以村庄广播、村庄网络、村干部走访等方式向农村老年人及其子女宣传,鼓励农村老年人积极申请加入平台。另一方面由政府招募有意向的企业,通过政府文件、官方媒体、宣传单等途径,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的改善中来,与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爱心团体等签署爱心协议,由爱心企业等组织提供平台运营的资金与部分物质支持。政府对这部分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同时联系媒体,宣传爱心企业社会形象,也鼓励更多爱心团体参与进来。

3. 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对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引导和管理

政府在农村养老文化建设中应积极发挥主导功能,鼓励各级老龄工作部门、农村村委会等机构参与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做好农村老年人的思想工作,劝阻农村老年人不要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同时,完备的法律制度是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有利于保证新型城镇化质量。目前我国关于老年人文化建设的法律尚不健全,应加强文化立法,完善与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相关的文化法律体系建设,为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服务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法律条文要对资金的来源及投入、老年人文化设施的建设使用及管理、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的组织管理及标准等作出详细规定和法律解释,使农村老年人文化权益有章可循、文化建设有法可依,保持其长效性、公正性、科学性。尤其要提升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加强对各级政府乃至农村领导干部的考核,将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成效纳入干部考核机制,以保证法律的有效执行。

4. 加强农村老年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把农村老年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自身的管理范围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之中,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基础工作。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必备硬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增加数量和种类,并完善设施的质量。如修建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设棋牌室,报刊阅览室、图书室,舞蹈室等,同时还可修建老年人体育健身场所、文化广场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5. 引进高素质专门人才参与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高素质专门人才难以流入农村,限制了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降低了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化。因此,当硬件设施准备完善后,文化活动的筹划组织管理则又应提上日程。国家层面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吸引“大学生落户农村”。同时,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中,不要沿用之前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和资源消耗的方法,应积极利用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改善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重视文化管理人员及民间老年人组织的成立和运行,让文化设施真正为农村老年人所用,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6. 追求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质量,重视文化资源集约利用

在完善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中,不要急于追求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速度,而是要追求建设质量。在农村老年人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坚持新型城镇化内涵集约增长的发展方式,坚持文化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集约利用。

当前,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体现的是基层政府及职能部门的需求偏好,而不是有效地反映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政府在制定老年人文化建设政策过程中,要积极坚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即以人为本,要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和规划分析,根据老年人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等深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实际文化需求,针对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村老年人对文化生活方式的特定爱好和追求。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加强公共服务和提升文化建设水平是其重要内容。在老龄化尤其是农村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当今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在服务型政府逐渐成为现实的今天,积极坚持城镇化质量内涵,坚持科学发展观,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推进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定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真正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马健.新型城镇化的文“化”之道[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4,(1).

[2]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Z].2010.

[3] 刘良恒.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现状堪忧[N].经济参考报,2013-2-1(6).

[4] 邹水才.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成因分析和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5] 夏悦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6] 孙鹃娟.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7] 石洪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