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琳老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回忆

2015-05-30赵红帆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朱琳北京人艺话剧

赵红帆

2015年7月7日上午,从北京人艺博物馆副馆长刘琳那里,得知朱琳老师因病去世的噩耗,最后一次与朱琳老师见面的场景犹似昨天,约定的合作却再也没机会进行了。

我与朱琳老师相识于2010年,当时北京人艺博物馆准备出一本研究北京人艺第一代表演艺术家刁光覃、朱琳、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苏民的书《生命·舞台》,主编刘彦君和刘章春邀请了王育生、黄维钧等六位学者专家,每个人研究一位表演艺术家,我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者有幸与朱琳老师结对。

朱琳老师的确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她当时生理年龄是88岁,可心理年龄却不超过40岁,她的语言是充满智慧的,该说的事情描述的仔细详实,没有一点儿啰嗦和废话,属于那种一看,就知道年轻时候是一个有性格的人,思维敏捷、宝刀未老。我们聊得很融洽,有时候我甚至放松到觉得是和一个同龄好友在聊天,直到她突然问:“小赵,你有没有下过乡?”我才感到我们的年龄之间差着好几个时代。与她的沟通并不困难,唯一的障碍就是她的听力不好,一般情况下她会带一支助听器,如果她觉得我的话有些重要,想听得更清楚,就再带上另一支。她当时腿脚有些不太灵便,据说是当年演电视剧《末代皇帝》里慈禧时在故宫的慈宁宫里冻着了,老了之后风湿病就找上门来了。但是据我分析,她不太爱出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孤独,自她的老伴儿刁光覃老师1992年去世,至当时已经19年了。

在承担那个课题的大半年时间里,我多一半时间都在查阅资料,每个月会有两个上午,我去朱琳老师家,与她讨论查阅到的资料中与她艺术实践有关的人和事等问题。朱琳老师的记忆力惊人的好,她会随口说出五六十年前某个导演对她说过的话,或是背出某个编剧作的一首诗,而且是全文,不过采访时谈到她感兴趣的话题才会看到她炯炯的目光。我当时就在想,朱琳老师的状态也许还可以上台。果然在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六十周年的原创话剧《甲子园》朱琳老师又一次登上了舞台,扮演一位患老年痴呆症的王奶奶,与郑榕、蓝天野、朱旭等六位老艺术家以及中青年演员一起,演绎了一个养老院里几代人的悲喜人生,老艺术家们的参演也成了戏中最精彩和值得回忆的部分。朱琳老师甚至把自己的一段台词,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了一些修改。她说:“我老伴儿刁光覃后来也是老年痴呆症,有一天早上他看着窗外突然说,火葬场怎么排队啊?”最后,朱琳老师把这句话加进了演出台本。舞台上,王奶奶坐在轮椅里,指着远方跟身边的人说:“你们看呐,这个火葬厂怎么排队啊?老伴儿啊你慢点走,过些日子我穿上你给我买的小牛皮鞋,我来跟你做伴儿啊!”

2012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采访《甲子园》剧组的老同志们,主持人朱军问朱琳老师:“您觉得您这一辈子算是成功么?”朱琳老师幽默而机智的回答:“成功这很难说,我做了这七十多年(话剧)有点成绩,这个成绩还是很好的。”朱军又问:“前一阵子记者逮着谁都问您幸福么?我也问您一句吧,您幸福么?”“我很幸福,就是一个遗憾,我老伴儿走的早了点。不过我的子女们都特别孝顺,儿孙满堂,我很幸福。”朱军说“祝您健康长寿!”朱琳老师说“也别活的太长,人老了事情多,总要麻烦别人!” 生活中的朱琳老师对生活永远是知足与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来自于她内心的充实与圆满。只是偶尔她提到某个去世的合作者或朋友,才会提高嗓门,拖着戏剧腔说:“死——了—!”据我观察,她不仅懂得享受生活、还很注重生活品质,虽然她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排练场里和舞台上,没做过太多的家务,但她指导保姆做家务却很得要领,家里永远收拾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朱琳老师生于1923年,是北京人艺建院后的第一代演员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话剧舞台上最杰出的和艺术生命最长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她在舞台上活跃了七十多年,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娴熟的表演技巧,而且还具备充沛的创作精力和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嗓音清亮、圆润、宽厚,是一位极有艺术天赋和文化素质的优秀演员。她在舞台上的扮相也极好,融合了东西方古典美之精华,多年来之一被评论界赞誉为中国的“话剧皇后”。回顾朱琳老师的一生,她14岁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早年在枪林弹雨中接受戏剧的熏陶与培养,其后十几年塑造形象的积累,使朱琳的表演有了质变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朱琳更是刻苦、系统的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她与同时代的优秀演员们,一起成功地运用了民族戏剧的美学精神,可以说她是以焦菊隐导演为核心的民族戏剧的探索者同时又是积极的实践者。朱琳一生执着于演戏,在同龄的女演员里可以说是艺术生命最长的一位,也是塑造舞台形象最多的一位。她与人艺同时代几乎所有优秀的男演员都演过对手戏,她在五十多部中外名剧中担任过角色,其中大部分是在剧中担任主角,2012年底她更是以90岁高龄,参演了人艺的原创大戏《甲子园》。她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执著精神,以及她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己的精神,使她最终登上了戏剧表演艺术的巅峰。

从研究朱琳老师的表演艺术开始,我与人艺也结下了深深的缘份。北京人艺的话剧、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配音和中央歌舞团的舞蹈是很多五十到八十岁人对中国优秀文艺的集体记忆和一个时代对美的标准定义。朱琳表演风格的重要特征即是对美的境界的追求,她追求角色内在的美、精神世界的美、人格的美,同时她也能把那些丑恶的灵魂给以美的表象,使观众深刻感知人性的复杂。朱琳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虽然所处不同的民族国度、社会家庭背景和不同的矛盾冲突中,但这些形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柔中带刚的气质。无论是《武则天》中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母仪天下的武则天;还是《雷雨》中善良、坚强、知书达理的鲁妈;或是《推销员之死》中乐观通达、富于牺牲精神的琳达,她们都有一种潜在的对命运的永不屈服与顽强抗争的刚毅性格。她这种含而不露的表演非常契合中国人的审美,也使得观众能够在欣赏戏剧无穷魅力的同时可以感知广袤的社会及历史空间中各色人物的命运以及生命的哲理。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朱琳老师这一代艺术家身上显现出一种勇气,是现在的小演员没法比的,那种心无杂念的演戏、无所畏惧的人生态度和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总让我感觉比现在的演员心里多一点什么东西……

中国话剧自诞生至今已经度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这百年间为中国的话剧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与全部才华的人不计其数,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会有今天话剧的繁荣,这是历史与后人应该铭记的事情。朱琳正是这样一位经历了中国话剧历史七十余载、从艰辛坎坷中走来、与我们共同见证了今天话剧繁荣的戏剧人。

人生总是与新朋友相聚甚欢,可却很少有和老朋友认真说再见的时候。我想借这个机会和朱琳老师的在天之灵说:“谢谢您曾经那么真诚的让我分享您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艺术体验,让我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并震撼,你们是那么有理想,有追求、有血性,这就是那一代艺术家的风骨吧!”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所)

猜你喜欢

朱琳北京人艺话剧
话剧《坦先生》
北京人艺,我心中的艺术殿堂
注意“逃”出来的开水
我是阳光下的春雨
话剧《二月》海报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也谈构造等比数列巧解题
Program Evalu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