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聋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5-30胡正波
胡正波
[摘 要]培养和提高聋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聋生从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发展非常迫切和重要.基于此,提出一些培养聋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 聋生 发散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37
发散性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答案的思维模式.它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由于听力损伤影响聋生语言的正常形成和发展,而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缓慢,又影响到聋生的思维能力.聋生的思维活动带有明显的形象性,思维发展水平长期地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聋生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养和提高聋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聋生从形象思维阶段向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发展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一、积累和发展聋生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的积累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关键.但是聋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容易理解题意.所以在形成思维之前,首先得让聋生把题意读懂,理解相关数学语言的含义.
【例1】 一次函数图像通过点(3,5)与(-4,-9),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这是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解析式的问题.首先,聋生不容易理解一次函数图像通过点(3,5)与(-4,-9)的含义;其次,聋生不懂怎样把两点坐标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系起来.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先帮助聋生理解题目中关键句子的意思,帮助他们积累一定的数学语言,然后再讲解解题技巧与方法.聋生数学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小抓起,坚持不懈.
二、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解法不限制的数学问题.常见的题型有:条件开放与探索、结论开放与探索等.事实证明,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对培养聋生的探索精神、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增强聋生的情感体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能帮助聋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例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写出四个点的坐标.
学生通过建立不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相应的四点坐标.这是典型的结论开放性问题.
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设置成开放性问题.教师只要在教学中充分理解教材,合理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便能引导聋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聋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聋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适当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教学活动,培养聋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培养聋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1.一题多变.一题多变是指对题中的条件、问题等作各种对比或叙述形式的变化,让聋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理清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步步深入,既发展聋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又综合性地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3】 判断:(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段必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平行.(√)
这两道判断题既加深了聋生对线段、直线的认识,又加强了聋生对直线、线段之间联系的认识.教学中经常性地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有助于培养聋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2.一题多解.一题多解也叫多解归一,是指多角度地考虑同一个问题,找出各方法之间的关系和优劣.在条件和问题不变的情况下,让聋生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分析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聋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例4】 如何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该题可通过两对边分别平行、两对边分别相等、两对角分别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多种方法进行证明.
发散性思维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要全方位去思考,即从扩散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一题多解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模式.
总之,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聋生特殊的认知特点,因而在培养聋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时,要兼顾形象直观,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聋生便于接受与理解.在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时,不但要找准“发散点”,还要发展思维的求异性.在教学中运用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培养聋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使聋生的思维时常处于多向、发散、开放状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
(责任编辑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