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2015-05-30刁小菊
刁小菊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体验性学习”。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识字体验、阅读体验和习作体验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体验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小学语文;识字体验;阅读体验;习作体验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教育是对传统灌输教育模式的革新,其优点是非常明显的。“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亲自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和经历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和生活体验,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从中体验到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让这一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发展过程趋于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因此,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特点,大力开展“体验性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识字、阅读和习作这三方面分享了体验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识字体验性学习,让学生与汉字直接对话
新课标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将“体验性学习”应用到小学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来。在课堂中,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识字的情境,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识字教学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在课堂外,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让他们在各种熟悉的环境中,兴趣盎然而又高效地识字,真正走进汉字王国。
1、首先利用听觉体验,让汉字给孩子初步映象。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发音准确无误,因为教师的发音就是在教学生识字的第一步。而且教师应该经常利用生字卡片机器、录音机、或者多媒体课件等方式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汉字。
2、充分调动视觉感官,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字形。
在明确字音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让他们仔细观察字形。在小学生的眼里,汉字不只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或一首首歌谣,甚至可能是动态性的内心视像。这样,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就更容易融入学生的心里。
3、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汉字,运用汉字。
除了认识字音和字形,教师还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汉字,运用汉字。例如:在综合实践劳动基地种植活动中,我们结合一年级《菜园里》一课,让学生为亲手栽种的植物写上标签,如“黄瓜”、“黄豆”、“绿豆”等,并指导学生制作了“爱护我们,就象爱你的妈妈”、“请给我喝点水”等护绿标牌。这样,识字教学走出了封闭的课堂空间,走向了社会及自然,学生在所见、所闻的广阔空间中所思、所感、所得,既轻松愉快地学习了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增强了实践应用能力。
二、阅读体验性学习,让学生的阅读变成“悦读”
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也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及其情感体验,要通过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实践应用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通过读读、评评、说说、演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景,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为通过创设情境,更容易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2、自主阅读,自悟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教授一篇新课文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较多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自由地、积极地朗读课文。让他们在反反复复地朗读中,体验每一遍阅读的不同感悟与理解,找出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悟与理解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标注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讨论分享,升华体验。
课堂上的阅读活动,是学生和作品、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编者之间展开的立体的多重对话,其中以学生与作品的对话为中心,其他对话可以帮助学生为个体的阅读对话营造良好的言语氛围,提供某种条件。因此,在学生感悟的同时,讨论和分享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讨论和分享,既能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和效率,更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协调发展。
三、习作体验性学习,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习作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体验式习作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就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件事、人物、事物、思想。因为只有经过体验,学生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1、以“阅读生活”为本真,丰富习作内涵。
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以善为美,劝人为善,喜欢读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从小看童话长大的孩子与从没看过童话的孩子有很大不同。”阅读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体验的方式了,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学生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他们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了联結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2、以“生活世界”为本原,拓宽习作视野。
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所以,教师应该尽量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使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生活与作文的一体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增长见识,增加体验,“我手写我心”,言之有物又有情。
3、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提供习作平台。
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因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往往更能激发他们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写作和创造。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营造体验环境,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形成情感,产生感悟,并以此作为今后生命之旅的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