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三种策略

2015-05-30盛海生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

盛海生

【摘 要】从深入挖掘课本教材、努力尝试民主教学、培育创造性思维三方面,对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 历史 民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37-03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民主因素,培养创造性思维,此涉及“如何教”的问题。一般说来,民主教育具有爱心宽容、尊重平等、激发创造等特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之一。基于此,本文探讨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课本教材

近年方兴未艾的历史课程改革,严格地说,是对“人性”的呼唤。新课程标准的各条款,无不体现对学习主体的尊重,闪烁民主的光芒。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等。

提高和充实人文素养,在当代中国刻不容缓。历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既丰富阅历,又使每个个体汲取人类的智慧与经验,彰显历史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如在选修课中,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评述“孙中山的个人品质和政治家的胸怀”;另外,如毛泽东的英雄气魄、拿破仑的过人胆略,等等,这些人物故事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等无疑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新课程课本鲜活的例子,需要教师认真挖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学习,这是民主教育的重要体现。

二、努力尝试民主教学

民主教育主要体现在平时的課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逐步改变“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习中获得自由民主的快乐。据教学及听课经验,笔者认为历史民主教学的标准主要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思维的活跃性、学习过程中没有心理负担等。所有这一切的完成,需要一些策略:

(一)设计教学目标,进行民主教学。如何将历史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千差万别,但如何设计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中,民主教学的开展,对教学目标的认真设计显得尤为必要。学生学习反馈表明,设计良好的三维目标,民主教学的模式才能得到真正地有效推广。

过程和方法目标上,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讲解,现代教学在知能环节,需进行情境导入的合理设计、重难点的推敲、体验和心理的同步推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快乐,通过对成功的切身感受来激发学习热情。情感教学是确保历史教学的教育意义获得升华的重要手段。如在“王安石变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人物故事会——让学生感知历史人物事迹,学生将所了解的王安石最值得学习的部分以“故事”形式与大家分享。

2.紧扣课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及意义:

(1)古人眼中的王安石——让学生扮演农民、地主、官员及皇帝,从四个角度窥测缘由。

(2)伟人眼中的王安石——通过梁启超、毛泽东等评价对比,认识王安石个人魅力对变法的作用。

(3)现代人眼中的王安石——引用易中天的点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时代意义。期间穿插浅显易懂且相关联的四个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活跃气氛,使教学如行云流水。

(4)我眼中的王安石——感受宰相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由自己去体验伟人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3.小结。用生平简表来浓缩王安石的生平及变法事迹,进而掌握对他的总体评价。

4.请一位有朗读才华的同学来朗诵一段自己写的《王安石颂》,达到情感的升华。

本课教学三维目标的设计,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此外,民主教育贯穿其中,得以落实。

(二)营造民主环境。营造美好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民主教学的重要条件。需注意以下几点,方可做到游刃有余:

其一,砥砺耐心。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居于“霸主”地位,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授课内容。其实不然,顺其自然也许效果更好,有时沉默是金。新课改教学中有种现象值得注意,即许多教师恐惧教学中的安静。结果许多公开课比赛时,教师都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进而形成高亢的课堂气氛。从表面看,大家精神不错,其实不然,本节课解决了什么问题?重难点问题解决了吗?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框架结构了吗?其实这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耐心的表现。另外,部分教师刚刚提出问题,不待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就说出答案,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安静有时更为珍贵。这个时候是解决问题的酝酿时期,耐心则是最好的酝酿剂。

其二,知识富足。教师要有自由精神,做到这点绝非易事,需要有广博的专业及边缘科学知识。因此,博览群书,是带领学生自由畅想在知识的海洋里必须完成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教师方敢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让其自主学习、畅想,为思想自由提供一个坚固的平台。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就顺理成章了,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会显得游刃有余。曾有教育家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回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只知“读史”不懂“评史”那是悲哀,从而使历史的借鉴功能的美好光环消失。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需要教师有富足的知识,既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又能提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

其三,允许个性。允许个性不能完全等同宽容,但两者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从某种意义说,宽容就是允许独特、个性的存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不听话”,这绝非坏事。允许有个性学生的“不成熟”的思想出现,往往是获得最佳效果的一种手段。因此,请把宽容留给个性。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纷繁复杂,不同学生对同一历史现象、人物、发展过程等持有不同观点在所难免,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错误的观点。比如有学生认为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因此,战争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这种认识显然受到了文明史观的影响,但学生没有注意这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主观愿望。不过,对于学生的这种认识,我们必须帮助其分析产生认识错误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课堂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三、培育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乃民主教育的终极追求。陶行知曾指出:教师的最大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认为创造无处不在,无人不可。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如今读来依然回味无穷。创造意味着思想解放,因此,历史教育或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创设条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一)发散思维。新课标要求,教师并非直接讲授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是让其自主地探索、发现。教师只有巧妙点拨,学生灵光的火花才能点燃。如采用问题设置法,让其产生疑问和设想,引导其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如选修课“明治维新”一节,笔者设计了四个探究题:(1)中日两国变法前,国情相似,为什么日本倒幕成功了?(2)倒幕成功后,日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有何体现?(3)明治政府在寻求富强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开创性的工作?(4)假设日本没有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又如何呢?设置这四个题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并显示其独立见解及创造精神。或采用自主探究法,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设计评价指标、思考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让他们手、口、笔、脑等动起来,充分领略到学习主人翁的充实感,体验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曾多次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法,总结了以下认识:其一,历史学科的教学课堂应是民主的、开放的。比如教学目标的民主性、空间的开放性、内容的兼容性,等等。其二,民主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但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必不可少。其三,学生的民主精神只有在民主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空谈误事。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生搬硬套传统的教学教法,又不能任其自由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创造相应的教学氛围,注重历史思维的开发;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同时要给学生不受干扰和评价的时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等习惯;在实践中,始终把学习方法的传授作为第一要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民主的根本所在。

(二)探讨交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符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重在引导、控制和答疑。如在讲授“洋务运动”一课时,笔者组织了一次自由讨论交流。

师:上节课有同学提出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大家分组进行了准备,今天在新课前,我们作一次讨论交流,请大家踊跃发言。

生1:我小组的同学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得到天皇的支持。而中国尽管有慈禧太后的默许,却缺少实质支持。

生2:不一定,王安石的变法得到皇帝的支持,但结果也没有取得成功啊?

生3:王安石变法促使国家一定程度上富强,不算成功吗?

生4:当然不算成功,虽使国家部分富强,但变法很快被废除了。

生3:看样子王安石算是失败的英雄主义啦?(众笑)

生4:英雄与否,并非重要,王安石变法失败不可否认。

生5:奇怪: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没有成功,而日本天皇的支持,明治维新则成功了。

生6:中国洋务运动的失败,不仅有人为的因素,还有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例如,有没有胸怀博大的执行者。

生7:难道要让大家都来学雷锋?(众笑)先国家后自己?

生6:反正多数官僚、地主、农民都不支持運动,不可否认吧?

生8:这倒是真的。

生9:这么看来日本政府官员搞明治维新运动的运气是相当不错。(众笑)

生10:其实不然,主要是日本的变法维新措施让不少人受益。

生11:难怪日本几十年后能够傲视群雄。

生12:日本明治维新似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感觉。

生13:如此说来,中国的洋务运动变法乃是无边落木萧萧下。

生14:听说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既是中国近代化的伟大旗手,又是封建时代的卫道士,他们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不可避免地阻碍了中国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进步。

生15:确实如此。他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

师:同学们讨论得不错,有激情、有氛围、有深度。有兴趣的同学课余时间还可继续深入探讨,重在言之有据,大家可以通过网络等方式获取更多资料。比如,李鸿章用了哪些人?这些人做了什么?又如,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被国人唾骂?换一个人情况是否有所改观?他制定的洋务措施,可否改进?这些都可以探讨,对我们怎样做人、做事,都有启发。

这次谈论是面向全体学生,思想在自由的空气中相互碰撞。学生的思想得到解放,结果是令人惊喜的,如评价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非就题议题,而是与日本明治维新对比寻找结果。用两句诗来评论运动结果,又显得文采飞扬……这说明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鼓励、激发、诱导。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心灵获得自由,这是创新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这需要让学生有自由学习机会。

总之,民主教育是新课改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在民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作一朵移动的浪花,准其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翱翔,让其知其一则知其事物的状态。教师要成为能师,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成为人师,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研究、关爱学生,探索适合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措施,做好踏踏实实的育人工作,将历史教学与民主教育结合起来,则历史教学才有足够的空间,也才具有真正的潇洒。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
新历史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