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2015-05-30陈春平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实验班绘制高三

【摘 要】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具体应用,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三 地理 一轮复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121-02

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梳理知识,精准锁定复习目标,剖析重点突破难点,建构知识网络,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三备考经验,发现一种新式的思维组织工具——思维导图特别适合高三地理的一轮复习。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en)提出的一种既收敛又发散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就如同人类的左右大脑,呈現出一种放射状的树状结构,是一种独特的画图方式。它用关键词、不同粗细的线条、各种各样的符号和颜色把人类的思维重点、思维过程和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地呈现在图中,是一种学习互动模式,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具体应用

地理一轮复习中要求学生全面梳理主干知识、巩固基础的同时,需要学生善于剖析重点,突出难点,同时理清各知识间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整体感知突出脉络;需要学生在习题的训练中及时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然而地理学科具有繁、杂、碎、变的特点,在一轮复习当中,巧妙应用思维导图于教学之中,它既收敛又发散的画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的梳理,建构知识体系。

1.训练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作为思维组织工具应用于复习之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原理,使学生学会根据知识脉络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初始,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思维导图的模式,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一般绘制方法;然后,教师结合实例,提供部分关键词,让学生学习建构与要点相关的思维导图。学生逐步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之后,可以让学生浏览整节或整章的知识,然后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概括要点,领会核心内容,确定整体框架,自行绘制思维导图来透析要点,简化课本知识,课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相互比较,合作完善思维导图。

2.建构知识框架,理清纵横联系。笔者把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称为对照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称为实验班(以下相同)。笔者在对照班进行一轮复习时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全面梳理课本知识,其次讲解典型例题,最后进行随堂训练;课堂上学生一边听讲,一边以线性笔记把笔者讲授的知识要点记录下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如“知识的容器”,记录了大量的随堂笔记,接受了众多零散单一的概念和枯燥无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可以明显发现,单纯依靠线性的笔记,在短短45分钟内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难度很大。学生如果没有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就不能精确锁定复习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发觉,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加,对照班的学生往往没有时间及时进行随堂训练,他们没有掌握如何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面对新情景中设计的新问题,往往会束手无策,难以举一反三。

然而,实验班的复习效果比对照班明显技高一筹。例如,笔者在实验班复习区域地理时,首先教给学生区域地理分析的基本方法,然后巧妙应用思维导图展示每一章节的分析过程,同时配合典型例题的讲解和同步训练,这样既帮助学生自我整合基础知识,又建构了知识框架,学生的记忆力和地理技能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逐渐能熟练而准确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图1是笔者手绘的思维导图:

笔者绘制的思维导图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都可以很方便地展开与收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添加下一级分支甚至更多的分支,并在分支上注明关键词,也可以描画相关的图形帮助加深记忆。

实验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反复绘制,逐渐掌握了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思路,把握了区域地理复习的基本方向。每复习一个地理分区,笔者都要求学生把该地理分区的基本特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如果制作某个地理分区的思维导图过大,则指导学生按知识的重要性或章节把导图分解成单独的思维导图。学生在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而熟练。笔者发现,坚持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实验班,学生的想象力变得越来越丰富,思维习惯和行为表现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可以抛开长篇大论的文字资料,根据思维导图,精准锁定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高效学习。

3.总结规律,形成答题思路。地理习题讲评的过程中要求讲究技巧,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提供标准答案,学生不可能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法。在习题讲评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基本原理正确应用于区域地理之中,并巧妙地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最终能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不断整合知识,总结规律,规范答题。例如在习题讲评课中讲解下面一道题目:

(2015年4月月考)下图为某岛屿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甲、乙两地所处的半球位置(南、北半球),并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及其成因。(2)据图评价甲地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

笔者发现,采用“分析问题—讲清答题思路—展示答案”这种传统方式进行习题讲评的对照班,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课堂气氛沉闷。经过教师的讲评,学生对考点依然印象不深,下次碰到类似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而实验班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审题和组织作答,效果截然不同。在实验班讲评时,笔者虽然也像对照班那样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如何细心审题,但是没有直接展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把问题和答案要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最后学生对照笔者绘制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自行补充完善思维导图。下图是实验班一个学生手绘的思维导图:

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理清了解题的思路:通过观察气温曲线的形状是“峰型”还是“谷型”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气温数值判定温度带;根据降水的总量和季节变化特点判断气候类型;根据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所处区域,再分析甲乙两地的气候成因、评价甲地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的利与弊。

地理问题常常渗透着命题人对于相关知识点和地理思维能力考查的思路,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在新情景中解决地理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地理知识重新整合的过程。它让学生解答问题的思路清晰化、图形化和流程化,做到答而不漏。长此以往,学生既能不断巩固知识,形成清晰而准确的答题思路,又能不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

三、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的应用价值

笔者在一轮复习中经过多年实验和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复习方法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虽然实验班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利用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在充分锻炼左右大脑的技能。因为人类的左脑确定人的思维重点,归纳收敛思路,右脑进行发散性思维,建立主题关联。左右大脑相互协调,可以让学生大脑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查找相关地理资料、不断完善思维导图时,学生也在不断熟悉教程内容,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激发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潜能;教师经常会设置各种问题情景,展示一些不完整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质疑,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导图的巧妙利用,逐步改善教师与学生的众多思维习惯和行为表现,让教与学的过程都变得十分轻松和愉快。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特点表现为:流程化、图形化、图谱化、清晰化,它最大的功能就是“梳理知识点,突破重难点”。这种“梳理作用”简单地说就是“集中与发散”,这也是思维导图背后的基本原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的过程,它促进师生之间深入交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学会建构各章节的知识脉络,透析要点,理清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为地理二轮复习打下基础,抢得先机,争取主动。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朱志敏.给你的思维画一副图——一种提高工作、生活效能的思维途径[J].中国人才,2005(5)

[3]李林英,李翠白.思维导图与学习——学习科学与技术新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陈春平(1971- ),女,广西岑溪人,梧州岑溪市岑溪中學教师。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实验班绘制高三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超萌小鹿课程表
高三·共鸣篇
放学后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我把高三写成诗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