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中的CIPP研究

2015-05-30蒙俊健

广西教育·B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

蒙俊健

【摘 要】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可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和改进功能。本文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应用CIPP 评价模式构建了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软件和硬件投入评价、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培养成果评价多主体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CIPP 中职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B-0023-03

一、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必然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目标由理想变为现实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中职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企深度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使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有效的监控和指导,加强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研究,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引向深入,已日益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学校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教育评价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适用性、市场适应性、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等做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断,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和建议,帮助学校选择适合专业建设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发挥评价体系在整个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从而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推动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障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具有目标导向、反馈调节、诊断指导、改进提高的作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价分析,一是可以衡量和判断人才培养活动是否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能否按照预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和完成;二是对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实施全面的监控、反馈与调节,总结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及时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活动的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预期效果。

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评价目的不清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其他教学环节的改革如果不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起来进行,常常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但从教育研究情況来看,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缺乏对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评价研究的重视,导致对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目的不清,使评价的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评价体系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确定测量、评价人才培养过程的合理性和人才培养质量指标的依据。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是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中,缺乏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评价内容没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导致评价能力缺失,不能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评价体系与培养模式无法对接。

(三)评价内容片面

中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具有较强的职业指向性,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要求、评价要求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目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大多只是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或从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片面,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及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评价体系主体评价不全面

人才培养过程涉及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学生、行业、企业等多个主体。由于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和关注点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而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在评价过程中,行业、企业、学生方面的评价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视行业、企业、学生等多方面宽范围的评价和反馈,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价主体及评价范围无法对接。

三、CIPP评价模式对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启示

(一)CIPP评价模式简介

CIPP模式是由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及其同事于1966年创立。 这一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ion 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所组成。CIPP是这四种评价的缩写。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评价看成是“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其中,背景评价是对教育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诊断性评价,是根据社会需要和评价对象的状况,对所提出的教育目标进行价值判断,为计划决策服务;输入评价是对用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教育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即对实现教育目标所需要的条件、资源以及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即对方案实施过程作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反馈,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为决策的实施服务;成果评价是对教育方案实施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目的在于测量、解释和判断方案实施的成效,为下一周期新的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再决策服务。

(二)CIPP评价模式的启示

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是一个连续循环过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不能仅用目标的达成程度或阶段的成果作为评价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要素和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际相符的、健全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

CIPP 模式在评价活动中首先对目标进行评价,使目标本身的合理性得到评价,然后对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评价,并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从而使评价更全面和科学,体系更完整。同时CIPP 模式重视形成性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使评价活动更具方向性和实用价值,使评价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进工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具,这些特点决定了 CIPP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评价的适用性,符合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育评价提出的要求,顺应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改革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优化和改进完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基于CIPP评价模式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根据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用CIPP评价模式理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及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由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软件和硬件投入评价、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培养成果评价组成多主体参与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一)背景评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

背景评价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诊断性评价。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人才培养活动的预期结果,为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确定发展方向,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导向作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受制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取决于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未来人才需求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需要,通过行业和企业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分析、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建设情况及学校专业建设现状来评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一致(表1)。

(二)输入评价——软件和硬件投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条件和资源进行评价。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方面进行评价,即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教学资源以及相对优势进行分析评价,其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判断人才培养过程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等教学設施条件是否完备,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是否科学合理,与学生及工作岗位的需求一致;教学团队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技能水平和人员等是否满足人才培养过程的要求(表2)。

(三)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人才培养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目的在于获得人才培养过程的反馈信息,调整和改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评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得到正确的执行,已实施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需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在教学实施中的利用情况,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表现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管理是否规范、有序,教学文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教学质量监督执行情况(表3)。

(四)成果评价——培养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结果评价,也是对目标达成程度进行测量、解释、判断,目的是及时调控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评价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书情况,毕业生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及技能、职业能力是否符合企业岗位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影响(表4)。

基于CIPP 模式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融合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强调评价反馈,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评价理念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决策依据,能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和改进功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士伟. 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云武,高井祥,周劲锋.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3 )

[3]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 中国高等教育,2009(8 )

[4]胡晓晖,韩 芳,董大奎.基于CIPP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 )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四段渐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11)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浅谈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