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里如一

2015-05-30浙江一考生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套话多角度事例

浙江一考生

一个人的性格,我们可以在他写的文章和字中看出来。从李白的《蜀道难》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对当时朝廷的担忧。“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同时也可以从诗中读出他当时作这首诗时的心情。

有感而发,文如其人。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推崇儒学,反对玄说之说,因阻谏唐玄宗(误,应为唐宪宗,编者注)奉迎佛骨,而被贬潮州,他有失意,有迷茫,写下“(好)收吾骨漳江边”,因唐朝的某些制度,造成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局面,才让韩愈写下了《劝学》,称赞李蟠不耻学于师。有感而发,文如其人。他写的千古名篇,他的丰功伟绩,无不体现了他的性情。

史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向好友阐明了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希望得到他的谅解。被施极刑,而无愠色,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不难看出他是一个有志向、有追求的人,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想成功,必定会经历挫折。人不可能被命运所打败,被命运所打败的只能是你自己。也正是史马迁的“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才会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材料。他的坚持,他的坚强,他的心情,无一不在《报任安书》中显露。

海伦·凯勒,她是不幸的,她也是幸运的。虽然在十几个月大的时候,她失去了光明,没有看过五彩的世界,没有享受过自由自在的奔跑,但她的童年并不缺少快乐,她在文坛上的地位,更是无与伦比的。在她的文章中,并没有太多地埋怨命运为何对她如此不公。她的书带给读者的是快乐,并没有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么不济。而她书中所体现的乐观、积极向上,我想这也正是她的人生态度吧!

现代社会,有电脑,有手机,但很多人依旧会写日记,日记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当天的心情,他写日记时的心情。看字,看内容,都可以很容易观察出来。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清则下笔悠远。在心情平静时,写下的字必是工整的,而在急躁时写下的字必是潦草的。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文章的格调趣味与一个人的性格应该是一致的。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作者的人品与性格。有感而发,文如其人。

得分:43

【病根剖析】

这篇文章,最大的毛病,就是论证不足,依赖举例说明观点。

文章审题正确,立意也准确。该考生赞成“文如其人”说,这可从文章三次强调“有感而发,文如其人”看出。这三次强调是考生刻意为之的,第二次与第三次很有些生硬,与上下文都很不协调,但如果不作如此强调,阅卷者很容易把文章标题“表里如一”视为观点,单独看文题,有偏离作文材料之嫌,结合文章内容看,所指为文章内容与作者品质一致,是符合题意的,但没有“文如其人”扣题紧密。

作为一篇议论文,论证分析应该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就这一作文题目而言,考生应该辩证分析文品与人品之间的关系,把自己为什么赞成“文如其人”或“文不如其人”等的道理讲清楚。道理讲清楚了,议论文就像模像样了。

但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只是列举了韩愈、司马迁、海伦·凯勒三个事例。该考生企图以事例叙述代替议论说理,不知“以叙代议”正是议论文的大忌,造成了文章议论文体的不规范。因为事例本身不是议论,事例只是一种现象,就算其本质与观点暗合,也需要理性的分析,才能将观点与该事例材料建立起联系,揭示出两者的关系,而不能直接拿事例的叙述代替观点分析。

这次作文考查的内容有三点:一是基本的表达能力,二是辩证的分析能力,三是广泛的阅读积累。但考生也不能丢弃文体意识,掉书袋,堆材料,以此说明论题。要知道,一味堆砌材料,只凭借事例去说明观点,丝毫不能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只有在充分分析说理的基础上辅以事例,才会使观点有理有据。

为什么议论文写作会产生这种堆砌事例材料的写法?这与考生写惯了套话作文有关。套话作文就是根据作文材料,写好开头结尾,给文章穿靴戴帽,中间就列举同一平面论证观点的历史文化名人事例。这类文章,呈现结构模式化、材料烂熟化、论证平面化的特征。套话作文写习惯之后,就会导致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多角度思考分析能力的缺失与废弛。

【对症下药】

如何培育辩证分析能力与多角度分析能力?途径有三。第一,系统学习十种辩证分析思想: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第二,对生活现象、语言现象,即时进行辩证分析,养成习惯。第三,积极组织并参与辩论赛,在辩论中学会辩证分析、多角度分析。

猜你喜欢

套话多角度事例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阅读,不妨先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