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趣味和人品
2015-05-30浙江一考生
浙江一考生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有人认为艺术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其人品应该一致。然而金代元好问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他的为人有可能是相背离的。我不能说他们谁对谁错,毕竟世上艺术家千千万,怎么能说他们的作品与为人是否一致呢?
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温柔、多情的女词人李清照,其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正反映了她孤寂、失落的内心吗?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慷慨激昂的诗句,正好印证了他忠实于祖国、不畏死亡的一颗热心。
现在的著名作家刘同,在网络上很火,他的作品风格非常小清新。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小学、初中没有人愿意理他,父母、老师、同学都不愿意搭理他,原因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刘同努力学习,终于在数学考进前三后交到了朋友,以前贪玩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热爱学习、心地善良的三好学生。这不难说明“文如其人”,正是刘同善良的内心,才会使他小清新风格的文章深受我们喜爱。
但往往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风格与他们的品性是不一致的。
伟大的喜剧家卓别林,在荧幕上带给大家欢笑,是喜剧之王,但他却因为抑郁而死,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是被生活所困。
“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向日葵》《星月夜》等无数作品深入人心,在他的画面上看不出任何的忧郁与埋怨,只有美好,然而,现实生活中凡·高却为一个女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多次抑郁得想自杀,最终还是自杀身亡。但这也并不能完全说凡·高的作品与他的人品背离。当时的社会并不看好他,他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再支持自己了,可以说,是一部分社会原因导致我们失去这位大师。
有些艺术家的作品格调与个人品性不相符,有许多原因,但我相信大多数艺术家一开始所坚持的风格都是内心所想表达的,都与自己的品性是一致的,只是出于许多其他原因,有些艺术家会背离自己原有的风格,成为那些所谓的“心画心声总失真”的人。
我们并不能武断地判断或一口咬定艺术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一致,这是因人而异的。
得分:45
【病根剖析】
如同许多中档作文一样,文章采用的观点是材料中提供的一致及不一致。一篇800字的文章,要对两方面的观点平均用力,而且还要追究原因(尽管原因只是点到为止),显然,篇幅是难以承载的。所以两个方面都只能泛泛而论,不能有充分的论证。更糟糕的是,一些论据难以支持论点,而且,就是较为恰当的论据,也只是作判断、下结论,并没有真正地阐述、分析、思辨。
考生在第1段引述材料中的观点后,没有马上拿出一个明确的态度,到第2段,用“在我看来,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做到‘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为总起句,以李清照、文天祥为例,刚举例,便下了结论。这样,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分析论证,很难看出考生如何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如果说,两个例证若加以分析还能符合论点需要的话,那么,刘同的例子就与论点没什么关系了。刘同的成长经历只能说明他很努力,很自强,并不能体现小清新,就是“热爱学习、心地善良”,也很难与作品风格的小清新建立必然的联系,更不能推导出“这不难说明‘文如其人”这一结论。
第一个分论点论证并不充分,便匆匆转入到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证。不管是卓别林还是凡·高,选择的论据是可以论证论点的,但可惜的是,卓别林的人品没有涉及,凡·高的例子只有作品的分析、生活状态的叙述,并没有涉及到凡·高的人品,而且考生最后推出的结论是“但这也并不能完全说凡·高的作品与他的人品背离”,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第7段是此文较好的一部分,想到不一致有许多原因,但只是点到为止。
最后一段照应开篇,完成对第1段的呼应。
总体说,文章因为借助材料中的两个观点作为分论点,结构还是清晰的,但没有充足恰当的论据,也没有较为充分的论证,而且自始至终,作者的主要观点都是模糊的,也就只能得这个分数了。
【对症下药】
一、修改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透视全文主要内容的窗户,但“艺术家的趣味和人品”很难看出全文的写作指向,且“艺术家的趣味”所指并不明确,是指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格调趣味还是为人的情趣?好的标题,不仅可以表明作者观点,简洁明了,而且让人能透过标题,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二、两个观点中可选择其中之一。文章这样平均用力,不如就其中之一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好。就考生使用的论据来看,如李清照、卓别林、凡·高,那么可能选择人品与作品未必一致来论证较好。那么,标题便可改成表达这一论点的语句,如“勿以人品定作品”等,简洁明确。
三、对使用的论据要有必要的分析。李清照的生活,明显以南渡为界,以前那种优雅幸福的生活变成了离乱与痛苦,尤其经历家破人亡,生活让李清照有了截然不同的经历,这一经历改变了李清照的生活追求,但当时现实并不能满足她基本的追求,所以她始终在追寻着……为下文辨证思考留有余地。
四、要强化已有的思辨。原文中提到作品格调与人品不相符“有许多原因”,那么,可以总结上述的例证,分别说明各自的原因,如李清照的不一致是因为国破家亡,凡·高的不一致是因为当时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卓别林的不一致是因为……
总之,写议论文最好不要“骑墙”,在可以多选的观点中,要从其中选择自己拥有的论据足以支撑的观点,坚定不移地写成文。因为观点的多选性,就要有比较、质疑、判断、选择,但一旦选定,便要“义无反顾”,要论证得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