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分析
2015-05-30陈树海
陈树海
摘 要:STS教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规律及应用的学科,是涉及多重领域和学科的综合性学科。STS教育作为新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体现了教育实用性,科学性,和学生参与性的精神。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打破了传统僵化,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局面,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巨大的活力。本文重点分析高中物理教学和STS教育的联系和作用。
关键词:STS教育;渗透分析;物理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理论的不断发展,各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已经成了现代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STS教育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培养,重点强调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意识, 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
1对STS教育的理性认识
STS教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规律及应用的学科,是涉及多重领域和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STS教育始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是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STS教育有关的理论,并对中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STS教育强调了对科学的解读、对技术的迫切需要与对人生价值观的理解。STS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注重综合性和参与性。同时又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即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加一种探究和体验的学习。
2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突出特点
2.1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开放式特点
STS教育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参与意识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教育理念,将STS教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会使物理教学的方式呈现多样化和开放式的特点。因为STS教育一直强调科学系统的开放,同时,又主张技术系统、社会生产、认知主体的相互互动,这些都要求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去实现的。另外,它本身内含了一种开放的新科学观,这是社会中的一个开放的系统,所以说STS教育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其研究对象也是开放的。同时,STS教育主张多元文化的学习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提倡從不同的教育视角来认识和解读现实世界,这就体现了STS教育渗透物理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特点
STS教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规律及应用的学科,是涉及多重领域和学科的综合性学科。STS教育的综合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内容上体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生产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主张从科学、技术、社会等多个领域视角、全面的向学生展示科学社会的全面图景,从而引导学生更理性、更全面的认识现实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技术、社会都是涉及多方面多领域的学习,所以,作为一门跨多学科的课程,STS教育课程真正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
2.3以学科教学为前提的渗透式特点
STS教育虽然是兼容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规律及应用的学科,或者说是一种新教育改革所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但是不管怎么说,当STS教育与高中物理教学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的时候,它就是以学科教学为前提的。物理教学中STS教育主要是在学科教学的前提下采取渗透式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STS教育的最开始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取合情合理的学科教学内容,以有效地达到“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
3高中物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意义
高中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也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思维和综合性的学习方法。而STS教育正好是兼容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关系的规律及应用的学科,将STS渗透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有利于体现当代物理教学的思维方式,即综合合理、开放互动、共同发展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实现教育以人为本、主动学习、强调共同参与为关键点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利于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多样化,综合化和科学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但是,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还不是很完善,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4结语
STS教育对现在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喜爱。尤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STS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扩展能力的培养。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是将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参与者,所以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实施STS教育是培养有思想,懂合作,有创造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新湘,文瑞明,丁亮中,陈光明.高师化学教学实施STS教育的研究[J].益阳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2]张春慨,邵惠鹤.混沌优化方法在甲醛生产过程中在线优化的应用[J].信息与控制,2000年06期
[3]易红郡.日本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及经验[J].教育探索,2001年07期
[4]刘旭东.论知识经济与现代教学内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方红峰.新世纪初中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的构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6期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中市同心县同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