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
2015-05-30魏然
魏然
[摘 要]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作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本文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现状和优势条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污染、行政管理矛盾,开发资金短缺。并且提出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20 — 02
引言
湿地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由于具备净化水质的功能,也被称为地球之肾。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作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
旅游已经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休闲方式,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美丽风光的生态旅游成为了大家的首选。湿地生态旅游是在介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开展保护自然资源与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本文根据扎龙旅游资源现状和优势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扎龙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对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扎龙湿地保护问题。
一、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现状
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26公里处的扎龙乡,地处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占地面积21万公顷。该地区的地貌类型为河湖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地势起伏不大。自然生态环境好,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湿地内湖泊、沼泽、湿草甸星罗棋布,其中湖泊、水泡有200多个,芦苇沼泽面积最大。
自从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以来,前来扎龙湿地观光游玩的游客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2015年最高接待游客人次达到四千。据了解,入夏以来,景区平均日接待游人一千多人次,蔚蓝的天空,青青的芦草,湿地美景让游客纷纷感叹不虚此行。
二、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优势
(一)动植物资源丰富
扎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是扎龙湿地的重点保护对象,扎龙湿地保护区的鸟类有4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等8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等33种。全世界有丹顶鹤2000多只,扎龙湿地有346只,占全世界总量的17.3%,因此扎龙湿地被称为为“鸟的乐园”“鹤的故乡”。此外,丹顶鹤由于形态优美,被齐齐哈尔市人民定为市鸟。扎龙湿地有厥类植被2科2种,被子植物65科468种,草科植物占绝大多数。此外,龙胆草、甘草、防风、芦根等植物引入药用,是很好的中草药。扎龙湿地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水上项目不断完善
扎龙湿地有乌裕尔河、仙鹤湖、南山湖等水面2000亩以上。湿地中各个长短河道连通各个湖泡,形成一个网式水系,景色十分壮观。夏季丰水期,游客可以在此泛舟放松心情,在水上垂钓,进行漂流比赛,也可以在芦苇荡进行野炊。冬季枯水期,更可以在这里开展冬泳比赛。
(三)民族民俗文化繁荣
扎龙湿地西部边缘地区的村屯自古以来就生活着许多满族人,满族人的舞蹈、服饰和满族的美食“八大碗”,以及满族人民自己酿制的高粱酒,吸引着来自八方的客人。由于湿地内芦苇丰富,当地达斡尔族居民利用芦苇编织出各种精美的芦制品,具有纪念意义,是游客的购买首选。而且政府拿出部分资金扶持2-3户农民,在一条街成立旅游纪念品专卖店。
(四)绿色之都交通便利
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东南部,乘306路到扎龙湿地,早7:00发第一班车,车程60分钟,票价10元。交通的便利有利于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开展生态旅游。与此同时,齐齐哈尔市已经连续5年举办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并且获得“中国绿色之都”的荣誉称号,被列为国家级工农旅游示范点。这提高了齐齐哈尔的知名度,提升了在生态旅游业的地位,从而增加量了游客的数量。
(五)爱心故事感人至深
徐秀娟为了救助陷入沼泽中的幼雏丹顶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经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及歌手将其事迹写成歌传唱,使得各地人们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为救丹顶鹤的小女孩儿。目前徐秀娟救助丹顶鹤的芦苇坡被扎龙湿地列为一项旅游景点,“徐秀娟事迹”也被列为湿地宣传环保知识的一个项目。同时,“徐秀娟事迹”在教育旅游者的同时也为扎龙湿地增添了一份神秘。
(六)国际交流学术研讨
扎龙湿地自成立以来,共接待国际鹤类基金会,世界自然协会,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等国际性组织和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42个国家,与港澳台地区及国内150多万人的鸟类学者、生态学者和大自然的爱好者及游客考察学习,参观游览。丹顶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长寿幸福健康的象征,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对丹顶鹤耳熟能详,齐齐哈尔市市委、市政府十分看重文化实力的提升,举办过很多博览会、研讨会,为宣传鹤文化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三、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的活动区域扩大,过度开发以及工业化的需要,原始森林、草原、沼泽受到砍伐、垦殖或破坏,已经影响到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不断发生着变化,植被严重退化、鸟类数量减少、鱼类资源枯竭等问题,直接威胁着湿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水资源短缺污染
扎龙湿地水源补给主要靠乌裕尔河来水、双阳河来水、当地径流和嫩江洪水泛滥。由于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上中游径流补给稳定性很差。不合理使用农药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河道上下游交叉污染,加之河道不能得到经常性水源补充,造成个别河道干涸,低洼处垃圾污水积屯。部分湿地面临无序开发,造成近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对鱼类等生物生长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扎龙湿地补给水量减少,缺水的湿地无法给丹顶鹤提供充足的食物,野生丹顶鹤的生存和活动空间越来越小。
(三)行政管理矛盾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扎龙湿地横跨齐齐哈尔市与大庆市。齐齐哈尔市拥有扎龙湿地的43%,大庆市拥有扎龙湿地的57%,而扎龙湿地管理局设在齐齐哈尔市,归齐市管辖。行政管理的矛盾导致扎龙湿地出现一些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开发资金短缺
国家和地方对湿地建设和保护投入不足,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许多建设和保护项目难以实施。例如旅游交通网络不够健全,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路网,各自分散、景点之间的连接程度较低,直接影响了景区深度开发。资金短缺还造成对其宣传力度不够,限制提高扎龙湿地的知名度,也限制宣传保护湿地资源的教育活动。
四、齐齐哈尔市扎龙湿地的对策
(一)治理污染源,保护水资
要加强污染源治理,限制未达标废水排放,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业。相关部门应该适量地购买进污水处理器,从而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排放。处理达标的水又可做为扎龙湿地重要的水源补给,缓解湿地缺少的压力,一举两得。改造大型水利工程,停止在保护区内再建工程,实施湿地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监督。此外,要严格控制固体污染物排放,寻找更佳的排放场所,加大循环利用能力,变废为宝。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重视程度,加大保护工作力度。要将宣传教育的目标群体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把知识传授到每家每户,并根据宣教对象,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如建立生态环境宣教培训中心;请专家学者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湿地知识的专题讲座;在齐齐哈尔市各大专院校编制校本教材,开设环境保护与湿地方面的课程;在扎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内利用各解说引导系统进行湿地知识的普及,规划标本陈列、图片资料展览、实物展示、技术培训等。通过各种措施加大湿地保护工作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湿地、保护湿地的氛围。
(三)主打品牌效应,开发新式项目
做好扎龙湿地品牌形象规划协调人类与自然关系,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以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基础,强化绿色主题,实现旅游基础设施的充分生态化。可持续地利用湿地资源,积极提倡生态旅游模式。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社会化进程
国家和省市加大对湿地的投入,各级政府结合本地条件,出台湿地补偿和扶持政策。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引入股份制、合作制、民营制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全面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争取社会各方共同参与。
(五)积极争取保护区立法,把资源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扎龙自然保护区本身拥有土地和多种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涉及到国家、集体和个人多方面,情况非常复杂。因没有相关的保护湿地法律法规,导致了湿地的保护、管理、开发都无法可依,扎龙保护区的执法、管理工作举步维艰。相关管理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权益保护的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并严格执行。从而为扎龙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使湿地保护管理法制化,筑牢法律屏障。
(六)加强区域协作,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组织联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外国专家来保护区讲学,引进国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性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建立起扎龙湿地与世界主要湿地保护网络体系。 开展科研工作,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积极开展珍禽驯养工作,通过人工孵化,散养繁殖等手段加大珍稀动物的数量。加强湿地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扩大我市在国际湿地保护领域的影响,努力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援助。
结束语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地利用湿地资源,积极提倡生态旅游模式。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总原则,加大湿地建设力度,加快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全面促进扎龙湿地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