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战略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研究
2015-05-30柏玮
柏玮
[摘 要]十八大以来,中国以非凡的自信和绝佳的勇气,踏上了新一轮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频频推出众多治国理政的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其范围涵盖了党建、经济、改革、外交等多个方面,新时期我国战略管理思想已清晰可见。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社会治理创新成为实现“中国梦”战略愿景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更是增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今后必须在基层政府治理、社区治理、社会信仰培育、用人制度、法治化国家、治理手段信息化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加快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关键词]战略思想;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03 — 02
一、新时期战略管理思想
战略管理,源自于对企业管理的研究,它是由战略计划、战略规划发展而来。战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组织或者机构为了实现一定的长期目标,从而创造和维护其竞争优势,通过对所处环境和资源进行分析,制定和实施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计划。
十八大以来,从阐述“中国梦”,清晰表达战略愿景与目标,到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再到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维护国家安全战略环境和培养战略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举措,让新时期我国治党、改革、经济、外交四大方面的战略内容清晰可见。
新时期,我国治党战略核心是依法治党,以制度治党。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改革战略思想扎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强调深入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最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济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点,把民生作为经济战略核心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发展带动全局,是未来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国外交战略思想传达的是独立自主的和谐战略观,要坚持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二、新时期我国战略思想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关系
1.实现“中国梦”战略愿景的必然要求
作为目标管理的首创者,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中国梦”所代表是中国社会管理的未来图景,当前,中国的发展道路潜伏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社会安全感差,社会的公平正义缺失,广大人民群众并未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与“中国梦”的战略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只有加快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主体活力,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公共安全,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随着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行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层面的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点领域。这是因为社会治理关系到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关系到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高度强调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体制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在我国,社会治理更多的体现在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既是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3.增强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赛缪尔·P·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强调,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基础,“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①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既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的浪潮中,又处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解决不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那么社会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和影响,过去取得的社会发展成果,也将受到侵蚀,在国际社会上,始终处于“弱国无外交”的地位,国家的核心利益将得不到维护。
三、新时期战略思想指导下的社会治理创新路径
1.搞好基层政府治理
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基层政权两部分,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我国城市基层政权一般设有自己的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这样基层政府就成为同老百姓接触面最多、最广的一级政府,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人民沟通的关键桥梁。
搞好基层政府治理,离不开基层干部关键作用的发挥,要党的基层干部把工作开展在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上,开展在与群众的心连心沟通上,开展在与群众的手牵手互动上”。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工作上存在只求“上传下达”上级政府政策、对自身权责边界不清,越位缺位现象同时并存、基层政府决策议事程序缺乏法律规范,忽略群众参与性等现象。在新时期战略思想指导下,加强社会治理创新首先需要从转变基层政府服务理念开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更关键在于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经常性工作落到实处。 天津市宝坻区基层政府大力推进乡镇街“一站三中心”建设,即村居综合服务站,街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变“分散”为“集中”,变“民求官”为“我为民”,给我国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创新上做出了表率。
2.创新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不同于基层政府治理。社区治理本质上是居民自治行为,一般不存在一级政府,政府的权力也不应当起主导作用的治理行为。创新社区治理实际是把政府的权力向社会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公民积极参与和公民自治模式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治理创新的新途径。
近年来,我国在26个城市设立了社区实验点,其中哈尔滨市南岗社区的行政主导型模式,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的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沈阳春河社区的自治型模式等,成为我国社区治理成功的典范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①
3.培育社会信仰
社会治理最终的落实点在于对人的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引导公民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能力的提升。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一个缺乏互信感和共同价值观的社会,其公民将缺乏对国家和公共事业的忠诚,其社会也是一个缺乏安定和有效的社会。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同时,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体制的漏洞、制度的漏洞、法律的漏洞、监督机制的漏洞等问题,导致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上搀杂了“私心、私利”,迷失了自我,因此很容易产生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②
4.突破用人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以票取人”、“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用人导向,这就要求既要解决干部工作中民主不够的问题,更要解决干部工作中科学不够、民主质量不高的问题,坚决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我国社会治理强调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其出发点是用人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在于不仅要保证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和选拔环境,而且要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还要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在完善人才聘后管理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的同时,要建立分流安置制度和人事监督制度等。
5.建立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根本体现,也是社会治理创新依靠的手段。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强调,一是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实现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要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实现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要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
6.治理手段信息化
从当今世界来看,信息化对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渗透、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科技支撑,提升社会管理效益和水平的衡量标准,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做到以信息化推动社会管理的“运行扁平化”、以信息化推动社会管理的“服务精细化”、以信息化推动社会管理的“防控网格化”三大主要方面。辽宁省在街道设有“四级”网格化智能网络信息系统、城区有社会动态轨迹管控短信平台、市级有“影像警察执勤……点线面的紧密结合,构筑起了技防“天网”,现代化科技手段成为构建平安辽宁的治安防控体系重要支撑,提高了社会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参 考 文 献〕
〔1〕许耀桐,刘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分析〔J〕.理论探索.2014,(01).
〔2〕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15(01).
〔3〕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02).
〔4〕施雪华.论传统与现代治理体系及其结构转型〔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
〔5〕曾小波.社会治理从理念到方法的变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7).
〔6〕杨述明.现代社会治理:地方政府职转变的历史使命〔J〕.江汉论坛,2014,(02).
〔7〕王征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8〕江必新,李沫.论社会治理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04).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