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

2015-05-30平淑杰

成才之路 2015年9期
关键词:精彩语文学习兴趣

平淑杰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情,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兴趣;语文学习;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86-01

兴趣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获得了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也能让其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研究中获得成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要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来源于需求,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感到语文十分需要学习,而且必须学好,才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据直接和间接调查的材料表明,有些学生对语文课没兴趣,其原因有三:一是语文课已学过多年,不像物理、化学等学科对学生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二是很多学生也想学好语文,但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成绩提升得并不明显,时间长了,自然就失去了耐心,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三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讲课有气无力,缺少激情,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恹恹欲睡,学习语文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这些心理障碍不克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不强或很弱,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语文教学的目标自然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认识到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用途广泛,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到各项具体工作以至日常生活,都要运用语文知识,都要运用语言表达,都要讲究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等,如果读不懂、弄不清,就无法掌握。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不是只为了应付考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语文。这样,能让学生自发地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成学习语文的动机,使需要到兴趣再到动机构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循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来激发兴趣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使学生听得清楚,记得牢靠,打消疑虑,放下包袱,避免知难而退,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

其次,力求深度和广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唤起他们的新鲜感,这样也可加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深”是指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其认识向更高阶段提升。如《祝福》中,作者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十次画她的眼睛,从表面上看这就是人物肖像图,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找出这些肖像描写之外,还应挖掘隐藏后面的本质的东西: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勤劳、善良、敢于反抗、十分顽强的被封建礼教一步步逼上绝路农村妇女的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农村妇女的毒害至深、至惨,点出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若肤浅无味,自然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广”是指教学内容的宽度和多项联系。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较强,乐于接触新知识,在突出“深”的同时,也要重视“广”。我曾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题进行了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多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知识,以拓宽知识面,事实上也是如此。如《阿Q正传》《三国演义》和《巴黎圣母院》中的肖像描写,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肖像描写对揭示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再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学,并提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组内、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在分析《范进中举》中范进和胡屠户两个人物性格时,自学讨论法较适宜,通过讨论,问题会迎刃而解。而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后,学习热情高,兴趣更浓厚。在学生自学的同时,也可让学生登讲台当老师,给他们施展能力的机会。除一些内容深、难度大的文章外,可让学生在老师总结归纳之前先上讲台,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地分析评价作品。达到预定的目标时,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接受锻炼的同时,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真正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对于不达标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督促,认真帮助,使他们享受到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有能力学好语文,促使他们今后以更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学和用的结合中焕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教学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学习语文需要广阔的天地,需要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就需要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消化理论知识。而课外活动的自愿性、主体性、创造性等特点适合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教师还可结合课文具体内容,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如以听说为主的演讲会、辩论会、朗读比赛等,以写作为主的写作小组、作文竞赛、有奖征文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这些学用结合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回到课堂中弥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曾文君.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精彩语文学习兴趣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